青海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分析 本文关键词:青海,约束,经济发展,制度,分析
青海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分析 本文简介:青海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分析摘要: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体制改革滞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制度因素已成为制约青海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关键词:制度;经济发展;青海一、青海经济发展现状(一)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发展状况(二)西部12省区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二、青
青海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分析 本文内容:
青海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分析
摘要: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省的经济社会得到快速的发展。然而由于体制改革滞后,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制度因素已成为制约青海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制度;经济发展;青海
一、青海经济发展现状
(一)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发展状况
(二)西部12省区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二、青海经济发展中的制度约束
(一)现阶段市场经济不发达
区域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与中央政府对改革的设计和改革进程的控制是密不可分的。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中央政府并没有给青海一个重要的角色,对青海经济的定位拉大了青海与发达地区的差距造成我省与东南沿海相比缺乏发展空间和发展动力。加之青海属少数民族边远省份,更使得市场环境薄弱,市场经济发展滞后。
1、市场竞争意识不强,缺乏市场观念
2、市场体系不健全
青海省市场体系发育不健全,市场化程度低,各类生产要素的活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省的商品化、市场化进程在西宁与各州县间是极不平衡的。在省会西宁,80%以上的企业已经达到现代企业的水平,初步具备了市场经济的特征。而在广大的农牧区,农牧民参与市场交换的范围依然有限,有相当一部分生活物品需要自给自足。此外,城乡市场分割依然严重。
3、市场经济不规范
体现现代市场经济特征的竞争、市场、交换均不规范。企业之间存在不公平竞争,权钱交易,市场机制不健全,价值规律作用被扭曲。非经济因素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资源整合的制约仍然比较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调节作用在许多方面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缓慢
我省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很大。在制度支持、服务环境、融资环境均不利于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1、发展环境欠佳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个别部门仍然存在区别对待的思想,各种社会歧视现象依然较重。其次,行业壁垒仍未破除,在一些关键领域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和限制性政策依然存在。最后,有些政策协调配套不够,致使政策无法落实或落实不到位。
2、服务体系不完善
非公有制企业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尤其需要再创业引导、政策咨询、人才引进、法律援助、技术应用、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得到支持。行政部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有关市场信息往往只在部门内部发布或向国有企业发布,非公有制往往因不能及时获得政策、人才、技术、产业、产品等实用的或前沿的经营信息,而失去许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的机会。80%以上的非公有制企业只能通过其它渠道获得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非公有制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我省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能提供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的企业少,特别是几乎没有能提供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企业。绝大多数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和装卸等,服务方式和手段单一,无法很好的满足客户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要求。
3、金融支持力度不足
由于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资金不足、担保难、社会融资成本过高,成为当前制约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瓶颈。一方面,银行、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力度不大,缺乏规范化运作的贷款担保机构。尽管金融业制定了一系列改善对非公有制企业金融服务的法规和政策,但银行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经营状况复杂,信贷风险过大,直接获利较少,普遍存在对非公有制企业惜贷现象,尤其是当前基层金融机构授权、授信制度不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要求。个体经济的发展资金主要源于自有资金,几乎没有银行贷款。此外,二者之间缺乏协作关系,在许多服务项目上还不能做到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另一方面,企业自身条件欠缺,不少非公有制企业处于创业阶段,短时间内难以树立或表现自己的信誉,加之因个别非公有制企业失信影响了整个非公有制企业群体的信誉。
(三)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
近年来,青海省城乡差距有所改善,出现了一些可喜的变化。但就全省来看,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牧业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
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
2、农村劳动力转移缓慢,非农产业就业不足。
2010年,青海省农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已下降为,而农牧业依然聚集着近30万的剩余劳动力,劳动力的转移渠道不通畅。农民在进城务工、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与城镇居民相比有很大差距。
(四)政府管理方式和体制改革滞后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对经济运行进行间接的调节和管理。而目前青海省各级政府多年来形成的自上而下的“指挥式”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主体多元化要求的管理方式存在明显冲突。政府行政管制过多,在机构设置上,各级政府间的关系还未理顺,上下对口工作难。管制机构和主体过多、过滥,多头管理现象普遍。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较低,依法监管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政府无法可依或法律依据不足的现象还很普遍,规定过于笼统,解释空间过大,造成执法难、随意性大的现象是有发生。政策规章程序制度制定工作滞后,改革中遇到的问题无章可循,特别是有些部门主要以内部文件和规定作为管理依据,政府的政策规章及执行程序缺乏透明度。
三、青海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一)加快市场化进程
1、加快建设现代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强化省会西宁的商品流通集散的中心功能,提高商品市场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水平,形成覆盖全省、面向全国的功能比较完善的商品体系。继续发展土地、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完善商品和各类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最终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2、完善市场经济法律制度,规范主体行为。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切实规范经营行为,预防和打击经济领域犯罪、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构建公平、公开、透明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