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茶叶运输方案研究报告

茶叶运输方案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研究报告,茶叶,运输,方案

茶叶运输方案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报告标题:茶叶运输方案研究报告院系专业: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交通运输专业茶叶运输方案研究报告目录一、货物简介11.1茶叶的主产地11.2茶叶的化学成分11.3茶叶的分类21.4茶叶的性质21.4茶叶的用途3二、茶叶的主要需求分析,进出口现状32.1需求分析32.2进出口现状3三、茶叶的运输与储存43.

茶叶运输方案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报告标题:茶叶运输方案研究报告

院系专业: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交通运输专业

茶叶运输方案研究报告

目录

一、货物简介1

1.1茶叶的主产地1

1.2茶叶的化学成分1

1.3茶叶的分类2

1.4茶叶的性质2

1.4茶叶的用途3

二、茶叶的主要需求分析,进出口现状3

2.1需求分析3

2.2进出口现状3

三、茶叶的运输与储存4

3.1主要运输方式4

3.2

茶叶的运输与储存的注意事项5

四、总体分析5

一、货物简介

1.1茶叶的主产地

我国处在亚热带温带地区,大部分的南方省区都产茶,长江以北也有一些省区的部分地区产茶,包括台湾在内,中国有20个省、市、自治区产茶,它们是浙江、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河南、陕西、山东、甘肃、台湾、西藏、上海、重庆。

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生态条件和茶叶生产特点可以分为四个茶区:江南茶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和江北茶区。

江南茶区:这是我国茶叶生产最集中的茶区。它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南的浙江、皖南、苏南、上海、江西、湖南和闽北等区域。这个茶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6—18℃,降水量为1300—1800毫米,大部分地区生态条件较好,是种茶适宜区域,只有局部地区夏季有旱害,冬季高山地区有冻害。江南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也生产红茶、乌龙茶、白茶、紧压茶、花茶。

华南茶区:这是茶树种植的最适家地区。它包括岭南以南的广东、海南、广西、闽南和台湾等区域,这个茶区的年平均气温在19—20℃,降水量在2100毫米以上,热量丰富,—年四季几乎都有茶采。华南茶区以生产红、绿茶为主,也是我国乌龙茶的主产地,产量高,品质优良。

西南茶区:这是茶树原产地域,也是我国西南高原茶区,地形地势比较复杂,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和西藏的一部分地区。这个茶区的年平均气温在9—15℃,降水量为100—1700毫米。区内有我国最古老的茶园和茶树。西南茶区以生产红茶、绿茶和边销紧压茶为主。

江北茶区;这是我国茶树生长条件较差的区域。它包括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山东、皖北、苏北、河南和甘肃南部。这个茶区的年平均气温为14—16℃,年降水量为800—1100毫米,可见气温较低,降水量偏少。茶树在冬季易遭冻害,干早季节要依赖灌溉.因此,产量要低一些。江北茶区主要生产绿茶。

1.2茶叶的化学成分

茶叶的化学成分是由3.5%-7%的无机物和93.0%-96.5%的有机物组成。构成茶叶的有机化合物或以无机盐形式存在的根本元素有30余种,主要为碳、氢、氧、氮、磷、钾、硫、钙、镁、铁、铜、铝、锰、硼、锌、钼、铅、氯、氟、硅、钠、钴、镉、铋、锡、钛、钒等。到目前为止,茶叶中经离散、鉴定已知化合物有700多种,其中包括低级代谢蛋白质、糖类、脂肪及茶树中的二级代谢产物--多酚类、色素、茶氨酸、生物碱、芳香物质、皂甙等。茶叶中的无机化合物总称灰分,茶叶灰分(茶叶经550℃灼烧灰化后的残留物)中主要是矿物元素及其氧化物,其中大量元素有氮、磷、钾、钙、钠、镁、硫等,其他元素含量很少,称微量元素。

1.3茶叶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茶叶分为六类,分别是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黄茶。

绿茶:绿茶是中国主要茶类之一,在我国多个地区都有出产,绿茶是不发酵茶,所以会保留比较多鲜叶的天然营养物质,其茶汤清绿,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还可以防辐射,绿茶的种类大概包括紫阳毛尖茶、六安瓜片、日照绿茶、

龙井茶、湄潭翠芽、蒙洱茶、碧螺春、信阳毛尖等。

红茶:红茶最早出产在中国福建武夷山茶区,它是一种全发酵茶,冲泡出来的茶汤呈现红色,故名为红茶,具有多种功效,还具有养胃、抗癌、抗衰老等功效,红茶里也有多种类型,包括小种红茶、工夫红茶、红茶茶珍和红碎茶,不少外国人都喜欢喝。

白茶:白茶是六大茶类之一,它是福建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茶类里的特殊珍品,冲泡出来清鲜毫香,汤色清澈,品尝起来滋味回甘,因全身多白毫而得名,白毫银针、寿眉、白牡丹等都属于白茶。

黑茶:因为制造黑茶所需的原料比较粗老,所以在制造黑茶的时候堆积和发酵所需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出产的茶叶大多数呈现暗褐色,故被称为黑茶,黑茶的品种繁多,三尖、茯砖、黑砖、花砖、青砖茶、千两茶、康砖金尖、普洱茶等都属于黑茶,还有各地有名的黑茶,像湖南安化黑茶、广西梧州六堡茶等。

乌龙茶:乌龙茶也被称为青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在发酵的时候,叶片会变红,是一种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茶类,品尝乌龙茶你既能感受绿茶的鲜浓,又能品尝到它的甜醇,铁观音、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白毫乌龙茶等。

黄茶:黄茶是我国特产,是一种微发酵茶,因为经过制茶过程,茶叶呈现黄色,黄汤也呈现黄色,这种茶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出产,黄茶种类繁多,包括君山银针、蒙顶黄芽、北港毛尖、鹿苑毛尖、霍山黄芽、沩江白毛尖、温州黄汤、皖西黄大茶、广东大叶青、海马宫茶等。

1.4茶叶的性质

茶业主要有以下四大特性,分别是吸湿性、吸味性、陈化性、怕热性。

吸湿性:因为茶叶存在着很多亲水性的成分,如糖类、多酚类、蛋白质、果胶质等。同时茶叶

又是多孔性的组织结构,这就决定了茶叶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在含水量超过12%时,茶叶就容易发霉变质。

吸味性:茶叶吸收异味的性能,是由于茶叶中含有棕榈酸、稀萜类等物质及其组织结构的多孔性所造成的。人们正是根据茶叶这一特征,一方面自觉地利用它来窖制各种花茶,以提高饮用价值,另一方面又要严禁茶叶同有异味、有毒性的物品一起存放和装运,避免使茶叶率味和污染。

陈化性:茶叶之所以会陈化,最重要的原因是氧化作用的结果。首先由于酚类发生变化,其中有的成分由水溶性氧化为不溶性的化合物质,因而造成汤色显浑暗,滋味变平淡,芳香物质因氧化失去其芳香性,而使茶叶的香气减低,脂类成分经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再经氧化并水解,会形成一种“陈味”。

通常把这一变化称为“陈化”。它是成分发生变化的一个综合表现。

怕热性:茶叶在温度过高的环境中会散失水分和气味,是茶叶干燥易碎、香味减少,色泽泛黄,有损于茶叶的质量。含水量过多的茶叶在温度过高时,会加速细菌繁殖,发霉变质。

1.4茶叶的用途

茶叶有很多功效,它能清头目,醒精神,解烦渴,利小便,消食积,解毒。用于风热上犯,头晕目昏;暑热烦渴,或饮酒过度;多睡好眠,神疲体倦;小便短赤不利,或水肿尿少;油腻食积,消化不良;湿热腹泻、痢疾。而茶叶的功效是通过茶叶的成分体现出来的。

降压:茶叶中的儿茶素类,俗称茶单宁,是茶叶特有成份,具有苦、涩味及收敛性。在茶汤中可与咖啡因结合而缓和咖啡因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具抗氧化、抗突然异变、抗肿瘤、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及低低密度酯蛋白含量、抑制血压上升、抑制血小板凝集、抗菌、抗产物过敏等功效。

提神:茶叶中的咖啡因,带有苦味,是构成茶汤滋味的重要成份。红茶茶汤中,与多无酚类结合成为复合物;茶汤冷后形成乳化现象。茶中特有的儿茶素类及其氧化缩和物可使除中咖啡因的兴奋作用减缓而持续,故喝茶可使长途开车的人保持头脑清醒及较有耐力。

保健:茶中含有丰富的钾、钙、镁、锰等11种矿物质。茶汤中阳离子含量较多而阴离子较少,属于碱性食品。可帮助体液维持碱性,保持健康。

①钾:促进血钠排除。血钠含量高,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多饮茶可防止高血压。

②氟:具有防止蛀牙的功效。

③锰:具有抗氧化及防止老化之功效,增强免疫功能,并有助于钙的利用。因不溶于热水,可磨成茶粉食用。

二、茶叶的主要需求分析,进出口现状

2.1需求分析

在我国,西藏人均茶叶消费量最大,其次是中国台湾省和广东。台湾和潮州的消费者偏爱乌龙茶,由于冲泡方法而使用的数量高于其他种类茶叶。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的茶叶消费量较高。一般来说,在少数民族省份和自治区,如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

云南和西藏,消费量高于以汉族为主体的省份或城市。福建、浙江、安徽、湖南和广东等主要产茶省份的人均茶叶消费往往比其他地区高好几倍。城市的消费量往往高于农村地区。绿茶是中国消费最多的品种。绿茶在茶叶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从1980年的

66%增至2006年的73.3%。乌龙茶消费量从1980年的5

654吨迅速增至2006年的95

000吨,年增长率为11.5%。乌龙茶在茶叶总消费量中所占比例从1980年2.9%增至2006年的12.8%。红茶和其他茶叶的消费量从1980年的61

000吨增至2006年的103

000吨,但是作为在茶叶总消费量中的一个比例,其市场份额从1980年的31.1%降至2006年的13.8%。

2.2进出口现状

1、贸易规模近30万吨

2007年贸易总量29.48万吨,其中出口量28.95万吨,占国际茶叶市场的20%;进口量5299吨;净出口28.

42万吨。贸易总额6.2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突破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达到6.08亿美元;进口额1281万美元;贸易顺差5.85亿美元。

2、出口以绿茶为主,进口以红茶为主

出口以绿茶为主。2007年,绿茶出口22.37万吨,占茶叶出口量的77.25%;红茶出口3.03万吨,占10.45%;乌龙茶出口2.17万吨,占7.49%;花茶和普洱茶分别出口0.77万吨和0.61万吨,分别占2%左右;其他少量出口。进口以红茶为主。2007年进口红茶3477吨,占茶叶进口量的65.62%;绿茶进口1487吨,占28.06%;其他少量进口。

3、出口市场以摩洛哥等地为主,进口以东盟、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地为主

出口市场相对分散。出口市场主要是摩洛哥、日本、欧盟、美国和香港地区,对上述5个目的地出口占茶叶出口总量的47.17%和总额的53.89%。中国茶叶出口近1/5到摩洛哥,2007年占19.88%。日本、欧盟、美国和香港地区分别占8.76%、6.92%、6.89%和4.72%,均在10%以下。进口相对集中。进口来源地主要是东盟、斯里兰卡、肯尼亚、中国台湾省和印度,从上述5个国家(地区)进口合计占茶叶进口量的88.37%和茶叶进口额的77.31%。其中从东盟进口1/3,斯里兰卡和肯尼亚进口量分别占24.01%和21.63%,从中国台湾省和印度进口分别占5.46%和3.65%。

4、出口省份以浙江等省为主,进口主要以福建和广东等省为主

出口省份相对集中。茶叶出口量居前五位的省份是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和广东,五省出口量占全国茶叶出口的87.94%。其中浙江占全国茶叶出口比重超过一半,占62.03%;安徽、福建、湖南和广东分别占8.50%、7.61%、6.70%和3.09%。进口省份相对分散。茶叶进口量居前五位的省份是福建、广东、云南、浙江和安徽,五省进口量占全国茶叶进口的80.37%。其中福建和广东分别占全国茶叶进口的1/5左右,分别占22.26%和18.02%;云南、浙江和安徽分别占14.77%、14.14%和11.18%。

5、出口主要是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以一般贸易为主进料加工和边境小额贸易为辅。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茶叶占98.94%。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茶叶占48.24%,近1/2,以进料加工和边境小额贸易方式进口的茶叶量分别占28.29%和15.15%。

三、茶叶的运输与储存

3.1主要运输方式

1、海上运输。出口茶叶往往采用海上运输。海上运输是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目前国际贸易总运量中,三分之二以上的货物运输是利用海上运输完成的。它与其它各种运输方式相比具有其本身的优势:运输量大;通过能力强,海上运输是利用天然航道完成的。这些航道四通八达,将世界各地港口连在一起,不象汽车、火车容易受道路或轨道的限制,再者如遇政治、经济贸易及自然等条件的变化,可随时改选最有利的航线;运费低廉。海上运输所通过的航道均系天然形成,港口设施一般为政府所建,不象公路或铁路运输那样需大量投资用于修筑公路或铁轨。当然,海上运输也存在着速度低、受气侯和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等不利因素,但它在运输中所占的地位和起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仍然大大超过其它运输方式。综合来看,海上运输适合运距长,运量大,时间上要求不高的货物运输。

2、国际多式联运。国际多式联运在运输方面有以下优点。责任统一,手续简便;降低运输成本,节省运杂费用,有利贸易开展;减少中间环节,时间缩短,运输质量提高;运输组织水平提高,运输更加合理化;实现门对门运输。

3、航空运输。航空运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异常迅速,特别是受到现代化企业管理者的青睐,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具有许多其他运输方式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概括起来,航空货物运输的主要特点有:速度快;机动性大;安全快捷;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小。但是,航空运输也是存在很多缺点的,航空运输的缺点有航空运输的主要缺点的飞机机舱容积和载重量都比较小,运载成本和运价比地面运输高。由于飞行受气象条件一定限制,影响其正常、准点性。此外,航空运输速度快的优点在短途运输中难以充分发挥。综合来看,航空运输适合时间上要求高,货物又较少的运输。

4、公路运输。公路运输是国内茶叶运输广泛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它的优点是在近距离的条件下,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而且运输速度也比较

快;公路运输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制定运输时间表,对货物的损耗小。缺点是:运输能力小,运输耗能量高,运输成本高,不太适合大量的运输。在进行长距

离运输时产生的运费高。容易受环境,气候的影响。综合来看,公路适合短途的运输。可以和其他运输方式相结合,进行联运。

5、铁路运输。铁路运输也是茶叶广泛采用的一种运输方式,它的优点是:运输速度快,运输能力大,在运输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自然环境的因素的影响较少。通用性好,时间的准确性高。运输成本比较低。缺点是:缺少了灵活性,只能按照规定的轨道走,单条铁路的建造成本高,建造的周期也很长。总结来看,铁路运输适合时间长,运输量大的,距离长的运输。

从这五种运输方式看来,茶叶均可采用这些运输方式进行运输。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3.2

茶叶的运输与储存的注意事项

由于茶叶有吸湿性、吸味性、陈化性、怕热性等特性,因此茶叶在运输与储存中有以下注意事项:运输工具应保持清洁、干燥、无异味、无污染;在运输时应防潮、防雨、防曝晒;装卸时轻放轻卸,严禁与有毒、有异气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装混运。首先,装载茶叶的货仓也应该注重温度、湿度、光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化。仓内所有衬垫也应符合清洁、干燥、无异味等要求。装运茶叶的货仓应完整和水密。货仓要远离机发动机、厨房等热源。其次,尤其要注意的是,不同品种的茶叶特别是各种花茶不要与有异味的物品相混杂。不同茶叶之间也不能混装运输。当装载茶叶的货仓受外来水蒸气或其他气味影响时,要及时采取通风等相应的措施。第三,要严格控制货仓的温度与湿度。如允许仓内温度不超过15C,相对湿度不超过70%。要防止货仓出汗。一旦出现,要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必须先将拟换入的空气做干燥处理。同时,在装运时,堆装茶叶的周围部位用草席、帆布等做铺隔。第四,茶叶装卸时,要防止茶叶包装的破损而导致茶叶散落,在堆码时,要垫垛,同时,要避免茶叶不受挤压和撞击,以保持其原形本色真味。

四、总体分析

总的说来,对于国内茶叶的运输,比较适合的方式是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其中,国内中长距离的茶叶运输采用铁路运输有速度快,运输能力大,在运输的过程中所受到的自然环境的因素的影响较少,通用性好,时间的准确性高,运输成本比较低等优点。而如果是短距离,运量要求不大且时间要求较高的茶叶运输,则可采用公路运输,采用公路运输有近距离的条件下,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的服务,而且运输速度也比较快;公路运输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制定运输时间表,对茶叶的损耗小的优点。当然对于距离较远且急需运送的高档春茶等贵重茶叶也可采用航空运输。对于出口茶叶的运输则较多采用海上运输和航空运输。其中采用航空运输有速度快;机动性大;安全快捷;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小等优点。而如果采用海上运输的话,则有运输量大,运输成本低廉,通过能力强等优点。

综合分析我国茶叶的在国内的产地和消费情况以及进出口现状来看,我国茶叶有四大产茶区,而产茶区内的茶叶消费也比较高,所以对于产茶区内的茶叶运输,采用公路运输是相当快捷,方便,灵活的,而且还可以实现门到门的运输,也比较经济。对于跨省的茶叶运输,采用铁路运输不仅可以运量大,运输速度快,受天气的影响较小,而且运输成本低廉。对于进出口茶叶,我国茶叶的出口市场主要是摩洛哥、日本、欧盟、美国和香港地区,主要的茶叶省份是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和广东,五省出口量占全国茶叶出口的87.94%。其中浙江占全国茶叶出口比重超过一半,占62.03%;安徽、福建、湖南和广东分别占8.50%、7.61%、6.70%和3.09%。进口省份相对分散。茶叶进口量居前五位的省份是福建、广东、云南、浙江和安徽,五省进口量占全国茶叶进口的80.37%。其中福建和广东分别占全国茶叶进口的1/5左右,分别占22.26%和18.02%;云南、浙江和安徽分别占14.77%、14.14%和11.18%。针对这些情况,对于进出口茶叶的运输,应该主要采用海上运输,不仅运输量大,通过能力强,运距远,而且运输成本低廉。部分高档且时间要求较高的茶叶可采用海空运输。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运输方式,在储存和运输茶叶时都应考虑到茶叶运输中的各种注意事项,根据运输需求合理进行包装,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存储和运输。

7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