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教学研究,小学生,课堂,积累,数学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 本文简介:《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开题报告东台市第一小学缪素萍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1、课题名称: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2、课题界定:1.“数学活动”: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 本文内容: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
开
题
报
告
东台市第一小学
缪素萍
一、课题名称及其界定
1、课题名称: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
2、课题界定:
1.“数学活动”:
数学经验是数学的感性认识,是在数学活动中积累的。首先是“数学“的,所从事的活动要有明确的数学目标,没有数学目标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也就是说与数量关系、图形关系、随机关系无关的活动,不是数学活动。其次是“活动”的,“数学活动经验”所指的“活动”,其特定含义主要是通过对数学材料的具体操作和形象探究活动。
2.“经验”:
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验”具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由实践得来的知识与技能;二是经历。孙宏安教授在概括了关于经验各方面的解释后给出如下定义:“经验指的就是个人所获得的感性知识,及在感性知识基础上,经过自己系统整理和由实践反复检验了的科学知识,以及个人经历对个人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所以,经验是一种感性认识,包含双重意义,一是经验的事物,二是经验的过程。
3.经验与活动的关系:杜威指出:“经验即所做的事情、动作和感受(或经历)的密切关系就形成我们所谓经验”;“经验就是人和自己所创造的环境的‘交涉’”。因此,经验是活动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经验与活动(做事)是紧密相连的。经验在活动中产生,又在活动中体现,并且只体现在需要这种经验的活动之中。经验是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活动是经验的源泉,而经验又是为人们的活动服务的,没有亲历的实践活动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经验,经验与活动的关系是“皮”与“毛”的关系。
4.“基本数学活动经验”:
至于“基本”,《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活动都冠以“基本”,称作“四基”。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意指在数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对具体事物进行实际的操作、考察和思考,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所积淀下来的认识,它是一种过程性知识,包括感性知识、情绪体验、应用意识三种成分。数学活动经验分为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从静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知识,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后的对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包括体验、感悟和经验等。从动态上看,数学活动经验是过程,是经历,学习个体必须主动地通过眼、耳、鼻、舌等感官直接接触客观外界,不断地尝试而获得。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数学基本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可见数学活动经验与“双基”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帮助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中养成数学思维习惯,即有一颗“数学的头脑”,进一步凸现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体验,实行因材施教,促进各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是落实新课程目标的需要。目前相关的研究还只是处于理论层面的研究,对于教学实践层面的研究即如何让学生获得基本数学活动经验以及针对一些特殊的案例研究还存在不足,可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在实践层面、课堂教学的实施上值得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是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课堂教学研究的实践层面对学生数学活动经验内涵及教学策略等问题展开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实“数学活动经验”的基本理论,而且有助于为深化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服务。同时,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将会强化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使教师更加明确教学的目的,更加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设计。
(三)小学生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研究是促进数学素养提高的保证。本课题研究如果获得成功,就会获取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有效途经和方法、找到评估活动经验水平有效的测量方法,促使我们的教学活动,尤其是关乎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有意识地优化。
三、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从问题分析,教学预设,课堂实施,评价总结,反思改进等方面入手,构建合理的实验过程,努力探寻该课题研究在学科教学方面的价值。
2、分析当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对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关注”,积极尝试“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积累经验”的实践,调整日常教学视角、方法、策略,形成一套可操作能推广的教学方式。
3、通过研究实验,让小学生获得最具数学本质的、最具价值的数学活动经验,改善思维结构,建构数学的模型、思想方法,塑造良好的人格。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活动的效度和效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4、总结“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成功经验,探寻小学数学教学实质,充实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理论。
(二)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内涵及特征的研究。
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入手,分析教学目标,进行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教材解读,明确数学活动经验在不同领域教学内容显现的内涵及特征。
分析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的全册上的内容,确定四大领域中代表性的研究内容,找出师生认为有普遍性难度及重要的教学主题,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关于活动经验的研究,挖掘活动经验的内涵及特征。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累活动经验途径的研究。
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种隐性知识,感觉非常抽象、操作性不强,根据其特征和内涵,加深对数学活动经验的认识,使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具有现实的可行性。设想通过对:(1)不同时期,相同教学主题的不同教学设计;(2)相同时期,相同教学主题的不同教学设计。以上两个方面的研究,在对比分析中积极探寻积累活动经验的数学活动,形成有效的教学途径。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策略研究
在相关的课堂教学实践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策略:①数学活动动机激发策略;②数学活动经验生成策略;③数学活动经验系统化实现策略;④数学活动经验层次转化策略;⑤数学活动经验拓展策略;⑥数学活动经验优化策略等。
4、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活动经验的评价手段与方式的研究。
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就应开发对此目标的评价手段与方式,积极思考如何判断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以及获得的水平。该课题研究采取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手段,发展相应的各种质性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观察、个体跟踪研究、成长记录袋、实践活动总结报告等),总结和提炼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经验评价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主要观点
(1)“数学活动经验”体现了这样一种观点:我们不应将数学等同于各种具体的数学知识,而应主要地看成人类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这也就是所谓的“动态的数学观”
(2)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产生和形成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具有实践亲历的。这种活动经验通过积累,可以上升为抽象的高度,而抽象的数学思维水平能为更抽象的数学思维水平提供经验,从而实现思维可持续发展。
(3)设计好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数学、感悟数学,这样的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探索空间,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体现了数学的本质。
(4)数学基本活动经验重在积累和提升。要注意适时适当地把感性经验向理性经验提升,处理好过程和结果的关系。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
小学1--6年级选定一到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班,另选一个班级作为对照班。
(五)研究的重点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积累活动经验途径的研究
2、在实际教学中帮助学生有效地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方法和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理论依据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从课程目标上对数学活动经验提出了要求,把“基本数学知识”、“数学基本技能”、“数学基本思想”以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称作“四基”。课程目标的变化,引起了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反思课堂教学,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本身的重视,忽略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的长效性目标。学生学习的经验主要被解题的经验所替代,数学活动经验单一和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思想守旧。一部分教师对过去所提的“双基”都搞不楚,更何况说现在所说的“四基”?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不足、理解不透,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是手握“旧船票登上新客船”,学生的
“伪经历”、“被经历”现象时有存在,使得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常常游离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边缘,成为学生“随机而遇”、“碰巧发生”的幸运之物。
应试情结。在考试指挥棒的影响下,检测的都是显性的知识点,新的“双基”没法考或很少考,因此不去关心什么是“基本活动经验”、不去关注“过程教学”、怎样去实施活动经验的教学。
教学惰性。教材中有很多的操作性的活动(如“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等,像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等,以及概率统计中的可能性内容),都与学生操作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关,教学时,有的教师怕麻烦怕影响时间怕课堂失控,或一带而过、浅尝辄止,或纸上谈兵、死记硬背。
课程目标的变化,课堂教学的现状,引起了数学教育工作者对数学活动经验相关问题的思索和探究,为此,我们提出了“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实践、探索一条“低耗高效”的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新路,以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积极实践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真正提高数学素养。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活动经验作为教育目的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和发展的过程。源头可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西方教育逐渐形成了一条明显的教育思想发展线索,其核心是要求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位,反对单纯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强调感性经验和活动的价值,重视自然适应教育、社会生活教育和实践教育。
从维多里诺、拉伯雷和蒙旦,他们首先强调了经验与活动的重要价值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奠基人。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是西方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述数学活动经验教学的教育家。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倍尔,不仅继承了自然教育思想,而且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发展了这一思想,认为教育要以儿童经验和活动为基础,因而十分重视儿童的自我活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代表人物是现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和以个人经验为中心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三中心”活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弗莱顿塔尔的“再创造”思想充分肯定了学生自己的体验。现代美国的数学教育也十分重视经验在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性作用,中国教育历来重视个人经验、实践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很多,例如: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荀子的以“闻”与“见”的感情认识为基础,在“知”的基础上进入理性阶段的教育思想;王守仁的“知行合一”的教法思想;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课程改革为数学活动经验的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把学生的经验、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受到了一线教育工作者及教育专家的重视。从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对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视到“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念的提出,其中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在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下,现在思路逐渐清晰,如:东北师大史宁中校长:《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湖南大学研究生唐祥德《中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念与实践研究》一文,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念的内涵进行初步界定。同时,为了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概念的外延进行分析基于中学生个体与外界信息交换及借鉴复杂系统“自组织”原理,将数学基本活动及其经验初步分成二个方面共七类:观察、操作、交流、体念、猜想探究、推广、归纳,再分别对其内容及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非常有借鉴意义,但查阅大量资料,对小学阶段有关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整体研究尚属空白,都在起步探索中,因此进行本课题研具有前瞻性。
3、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符合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2)符合认知建构、生成学习等学习理论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数学活动。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所以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从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转变到注重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手段查阅、收集国内外有关数学活动经验的相关资料,理解和把握“数学活动经验”的内涵、价值与特征。
(2)调查分析法:通过问卷和个别走访等形式,调查了解学校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
(3)行动研究法:在各年级,从各个知识领域构建“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促进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4)案例研究法:对课例进行个案研究,从中汲取有用的信息,采取切实可行的矫正方法,并形成具有研究价值的案例。
(5)
经验总结法:坚持边实践边总结,并注意提炼课堂构建方面的成功做法与经验,逐步形成较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框架。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时间规划:实验总体时间为3年(2011年7月——2014年7月)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实验准备(2011年7月——10月)
(1)确立课题、成立课题组。
(2)课题组成员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学习国内外有关的理论,获得理论支持。
(3)课题组成员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构思实验方案。
(4)课题研究分工,制定实施方案。
具体负责人:缪素萍
陈刚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1年11月——2013年12月)
(1)本阶段按照实验方案,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地开展实验。
(2)课题组每年召开一次学术年会;
(3)针对需要,召开阶段实验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实验的经验,或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会、报告会,实行过程指导。
(4)收集、整理形成性的资料,建立实验档案。
具体负责人:蔡海兵
武虹
第三阶段:总结实验(2014年1月——2014年7月)
(1)每位课题组成员对自己分管的项目进行归类、总结;
(2)课题组作全面总结,做好资料收集、整理工作,撰写研究报告;
具体负责人:缪素萍
王雪琴
七、课题保障
1、研究队伍与能力保证
课题主持人是盐城市、东台市骨干教师,盐城市名教师、盐城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工作二十多年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教育教学成绩优异。平时潜心钻研数学研究,积极深化教改,有较强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多次参加由省、市、县举办的多次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从“九五”起一直参加国家、省、市级的多项课题研究,成为课题组核心成员,承担主要研究工作。近年来撰写的《例谈数学模型的建立》、《图形覆盖规律教学例谈》、《配玻璃需要知道什么呢》等文章发表在《江苏教育》、《小学数学教师》、《中小学数学教学》等核心期刊上。撰写的数篇教育教学论文在省市级征文大赛活动中获一、二、三等奖。
课题理论指导刘世芹,中学高级教师,东台市教育局教科室主任,专职教育科学研究,盐城市学科带头人,主持多个省级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显著,有丰富的课题实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题组副组长黄芳,小学高级教师,盐城市小学教学能手,她主持、参与盐城市、东台市“十一五”多个课题研究,在省级杂志《教育研究与评论》发表多篇论文,在师陶杯论文大赛中多次获二、三等奖。她先进的教学理念、厚实的教学基本功、极强的科研能力、热爱事业、乐于助人的崇高师德将对课题的研究起到重要的保证作用。
课题组副组长,许爱华,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东台市第一小学教导处主任,东台市数学学科带头人,曾参与了多项“十一五”省、市级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这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课题组其他成员中有盐城市、东台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参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十一五”多个课题研究,有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有资深的数学教学研究专家。所以,该课题组是一个“素质好、水平高、功底厚、能力强”的科研集体,这样一支具有较高研究水平的科研队伍是课题研究的重要保证。
2、研究保障运行机制的落实保证
我校是省级实验学校,学校有可供教科研研究的图书、影像资料,能为研究者提供值得借鉴的资料;学校建有校园网络,开辟了研究专栏;学校拥有卫星接受平台,能与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科研机构取得双向互动,及时了解研究动态,发布研究信息、交流研究成果。在正常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开展研究已经成为我校教师的正常工作,所有课题组成员确保每周不少于一节研究课的开设。课题成员每两周进行一次小型碰头交流会,每月一次研究进展通报会,每学期一次研究课展示及阶段性成果汇报总结会。
在确定课题之初,本课题成员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整理与分析,撰写有关“活动经验的论文”获江苏省教海探航二等奖、获省师陶杯三等奖。课题组所有成员发现这是一个相当具有现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因此确定进行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和较强的理论指导队伍,学校决心以课题研究促进学生素养的形成,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3、经费投入保证
学校将统一布署和协调并确保参加研究的教师集中开会、学习培训、收集资料的车旅费、补助费的报销,对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
七、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
(限5项)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
课题实施方案
2011年12月
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经验总结及问题反思的研究
调查报告
2012年3月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
案例、书面材料
2012年2月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方式分析研究
教学光盘、论文集
2013年7月
积累活动经验,促进有效学习的研究
案例、论文集
2014年2月
最终成果
(限3项)
《小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研究》的结题报告、工作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2014年7月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素养
论文集
2014年7月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
书面材料
2014年7月
九、已具备的实践条件、尚缺少的实践条件、解决的途径
1、已具备的实践条件
我校近五年中在在深化教育改革与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程改革以来,不断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进行研究探索与实践,坚持“科研引领教学”的重要原则,鼓励教师参与研究。本课题组成员在教科研上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这些都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基础。我们课题组已经建立了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同时要求课题组成员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组织若干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和评课,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2、尚缺少的实践条件
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困难,长期的实践活动开展遇到困难可能有松懈现象。
课题主持人虽参加过多项课题研究,但只独立主持过东台市级的课题研究,缺乏经验。
3、解决的途径
学习理论。搜集有关课题的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在学习基础上有自己的思考。多方面学习专家、研究人员等一些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以此不断提升教师课题研究的理性思考能力,确保课题的理论支撑。
课堂实践。要把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结合起来,把课堂实践和研究项目结合起来,把教学研究活动和教学问题的研究结合起来,以理论促进课堂教学、以教学提升理论水平。
及时调控。强化课题实施过程的管理和调控,按照课题实施阶段的相关要求逐一落实,并结合课题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改进、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
十、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年
2、张天孝
关注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小学教学》2009(3)
3、王新民
数学四基中基本活动经验的认识和思考
《数学教育时报》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