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方案 本文关键词:沈阳市,规划,交通,方案,综合
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方案 本文简介:《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时间:2011-02-17来源:城乡规划处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局和市公安局共同组织开展了《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形成方案。为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我局通过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请拨打热线电话23940196、23894455-
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方案 本文内容:
《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方案》(征求意见稿)
时间:2011-02-17
来源:城乡规划处
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我局和市公安局共同组织开展了《沈阳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编制工作,现已形成方案。为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我局通过门户网站和新闻媒体广泛征求市民意见,请拨打热线电话23940196、23894455-8516提出建议。
一、现状评价
(一)机动车保有量居国内外同类城市中等水平,增速较快。
沈阳小汽车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每天增加600至700台。目前沈阳市实际运行机动车总数已经达到110万辆,包括沈阳注册机动车93万辆,特种车2万辆,常年在沈外地车2万辆,每天进出沈阳外地车13万辆。
(二)道路设施居国内外同类城市中等偏上水平。
沈阳市三环内道路总长度1786公里,道路网密度5.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0.5%,人均道路面积8.9平方米,处于国内外同类城市中等偏上水平。
沈阳市三环内现状道路网图
(三)公共交通发展较快,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公交分担率逐年提高。
沈阳市常规公交运营车辆5140台,运营线路201条,运营里程3750公里,公交分担率30%。出租车2万台。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总长50公里。
沈阳市历年公交分担率示意图
(四)居民出行距离、方式、方向等交通特征变化显著。
与10年前相比,居民出行范围由15公里扩大到目前的30公里;出行总量增加近4成;公交、小汽车出行比例显著提高,自行车出行比例明显下降;交通主流向由东西向转化为南北向,50%的出行量集中在一环以内。
沈阳市1996-2009年城市空间增长变化图
(五)综合分析拥堵时段、拥堵区域、平均车速三项指标,沈阳市目前交通处于中度拥堵状态。
拥堵时段主要发生在早、晚高峰,全天拥堵时长约2.5小时,拥堵时间与其他城市比相对较短。拥堵区域集中于一环以内,如铁路沿线交叉口,中小学、各大医院,金廊、太原街、中街、北站等重点区域,拥堵范围与其他城市比相对较小。平均车速为23.5公里/小时,与其它城市相比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沈阳市交通拥堵分布图
二、交通问题分析
(一)机动车增速快,虽然保有量相对不高,但出车率较高,无形中增加了道路通行的交通量。
(二)城市单中心结构明显,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大跨度分离,导致交通矛盾向中心区集聚,并产生大量潮汐交通。
沈阳市城市用地布局图
(三)快速路规模小,道路网系统性差。
沈阳市快速路现状图
(四)主干道运行效率不高,有20-25%的潜力可以挖掘。
主干道隔离设施不完善,行人随意穿越、机动车随意调头;两侧商业建筑较多,道路开口过多。
(五)支路利用率低,路网均衡性差。
沈阳市市场占路与停车占路图
(六)交叉口与路段通行能力不匹配,80%的拥堵集中在节点。
沈阳市需改善节点分布图
(七)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线路过于集中,形式单一。
沈阳市公交线路分布图
(八)慢行交通空间不足,缺少立体过街设施,通行空间不连续。
沈阳市行人立体过街设施现状图
(九)停车位缺口大,路内停车比例高,收费机制不合理,缺少政策保障。
停车位缺口18万个,路内停车比例高达32%(合理值为5%以内);缺少完善的价格体系、合理的政策保障,部分地区地下车位利用率不高;缺少鼓励短时停车、分时段停车的措施和办法,缺少停车诱导设施。
(十)交通组织和管理措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通过优化信号,完善单行交通组织可以减少延误和不必要的绕行;道路标志、标线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细化;需要扩大货车限行范围和限行时段;逆行占用对向车道、违章调头、新手事故率高、行人随意穿越马路对交通影响大,需要“依法”来规范交通参与者文明出行。
三、交通发展战略
(一)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远期至2020年,与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近期至2013年,以全运会为时间节点。规划研究范围为沈阳市域,重点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
(二)交通需求预测
编制单位分别对沈阳市2013年和2020年的交通供需状况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分析结果,沈阳市现状路网允许的机动车保有量为140万
台,2013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预测将达到160万台,若不采取建管并举的办法提高路网容量,届时路网将达到饱和。2020年规划路网容量基本能够满足机
动车增长的要求,但新增路网容量主要在城市外围,中心区增长有限。根据其它城市经验,沈阳必须通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逐步引导市民采用低碳、环保的公共交
通方式出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问题。
(三)交通发展模式
大力建设轨道交通,全面发展地面公交,有序发展小汽车,合理引导自行车,强化交通枢纽建设,形成多方式一体化的交通发展模式。
(四)沈阳交通发展战略
沈阳市未来交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打造“枢纽城市、公交都市、便捷城市”。
1、依托空港、陆港、借力海港,构建国家级交通枢纽城市。
“枢纽城市”主要指标:实现沈阳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
沈阳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示意图
为实现1小时交通圈,打造枢纽城市,规划主要从5个方面来保证。
(1)在民航方面,近期新增国际航线,建设T3航站楼,新增第2条跑道,将桃仙机场建设成为服务区域的国内骨干机场;远期预留4条跑道建设条件,建成辐射东北亚的枢纽航空港。
沈阳桃仙机场规划效果图
(2)在铁路方面,以“内客外货”为原则,形成“两编、四客、七货”的铁路站场总体格局和“十六线、两联络”的铁路线路总体格局。
沈阳铁路网规划图
(3)在公路方面,构建“二环、两弦、七放射”的高速公路网和发达的干线公路网。
沈阳公路网规划图
(4)在城际铁路方面,规划7条城际铁路连接沈阳经济区主要城市。具体包括沈抚城际铁路、沈铁城际铁路、沈康城际铁路、沈阜城际铁路、沈盘城际铁路、沈辽鞍营城际铁路、沈本城际铁路。
沈阳市城际铁路规划图
(5)在出海通道方面,依托沈阳集装箱中心站和近海新城,打造2大区域性物流园区,并重点建设出海铁路和出海公路,打通与营口港、盘锦港、大连港、锦州港联系的海运通道。
沈阳市出海通道规划图
2、依托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强化枢纽,构建一体化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的主要指标包括:
站点覆盖率:地铁二环以内700m半径全覆盖,二环以外覆盖60%;地面公交500m半径覆盖率达90%,300m半径覆盖率达70%。
出行比例:远期公共交通出行比例占居民出行的50%。
步行时间: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到达公交站,8分钟内可到达地铁站。
为实现上述指标,打造公交都市,规划主要从3个方面来保证。
(1)大力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地铁线网由“四横、四纵、两L、一弦线”11条线组成,总长400公里。外围新区采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模式(TOD)。
沈阳市轨道交通规划图
(2)全面建设地面公交系统。从资金、用地、路权、信号等方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加大公交车运力投放力度;加快推进公交站场和公交、出租车港湾站的建设;采用“全时段”和“分时段”两种形式完善公交专用道系统;积极开展公交优先信号系统研究工作;公交线路运营组织分“快线、普线、支线”三个级别。
(3)打造四级综合交通枢纽体系。
一级枢纽4个,分别为沈阳站、沈阳北站、沈阳南站、桃仙机场,至少包括6种主导交通方式,可以实现高速铁路(民航)、地铁、公交、长客、社会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换乘。
二级枢纽5个,分别为沈盘城际、沈阜城际、沈康城际、沈铁城际、沈抚城际与市内地铁的换乘站,至少包括5种主导交通方式,可以实现城际铁路、地铁、公交、社会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换乘。
三级枢纽14个,为长客站、公交枢纽站和外围P+R换乘点,至少包括4种主导交通方式,可以与商业开发结合建设,实现地铁(长客)、公交、社会车、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换乘。
四级枢纽46个,为2条地铁换乘站,周边有公交港湾站、出租车停靠站、自行车停车场及P+R停车场等配套设施。
沈阳市交通枢纽规划图
3、通过优化路网结构,完善交通配套设施,构建现代化便捷城市。
“便捷城市”主要指标:在中心区打造30分钟交通圈。
为实现30分钟交通圈,打造便捷城市,规划主要从7个方面来保证。
(1)在高快速路方面,大力建设“一横、两纵、四环、十射”的高快速路系统。
沈阳市高快速路规划图
(2)在跨河通道方面,在现状10座跨河通道的基础上,新增11座,规划共21座,平均间距2.2公里。
(3)在新城联系通道方面,规划新城与老城区间共有30条联系通道。
沈阳市新城联系通道规划图
(4)在停车方面,实行区域差别化停车政策,以经济杠杆调节停车需求,逐步建立以配建为主(80%)、公共为辅(10-15%)、路边为补充(5-10%)的停车供应体系,实现停车有位、停车有序、停车有法。
(5)在慢行交通方面,落实慢行交通优先措施,保证慢行交通空间的有效宽度和连续性,快速路沿线、行人过街量较大地区建设行人立体过街设施。
(6)在交通管理方面,以人车分离、客货分离、机非分离为原则,从区域层面合理组织各类交通流;通过规范标志标线、精细渠化和配
时,使道路通行效率最大化;积极推进机动车导行、公交指引、停车诱导等系统建设,实现交通管理智能化;加强交通秩序的规范管理,倡导良好出行习惯;强化交
通需求管理,达到供需平衡。
(7)在货运系统方面,以国际化、专业化为基本模式,构建东北地区物流中心城市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物流节点城市。共规划6个大型物流园区和3个物流中心。
沈阳市货运枢纽规划图
四、近期建设方案
(一)老城区近期建设方案
1、交通目标
以全运会为时间节点,把当前急需解决的交通问题放在首位,从“提高设施容量、强化交通管理和完善政策法规”三大方面着手,点、线、面相结合,通过10大对策2、建设方案
对策1:大力建设快速路,完善道路网络系统性。
在现状东西高架基础上,启动二环路、东一环快速路及二干线快捷路建设,改造三环路,形成总长度170公里的快
速路系统。其中,东一环与二干线形成复合快速交通走廊,分流青年大街交通压力;二环路建成主线无信号灯的连续快速路系统,主要分流外围区的长距离出行,当
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50万时,二环与一环共同发挥城市内环的作用;三环路主要疏解四大空间长距离出行,同时屏蔽过境交通,当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00万时,
需把三环作为城市内环使用。快速路系统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
沈阳市快速路近期建设图
对策2:治理改造干道系统,挖掘路网通行潜力。
打通6条大通道,主要包括:浑南大道延长线、南八马路-文艺路、市府大路东延长线、昆山路-鸭绿江街、东建街、和平大街-嫩江街。
沈阳市打通干道分布图
沈阳市新建、治理干道分布图
对策3:优化完善支路系统,提高路网利用效率。
新建、改造35条支路,综合治理45条支路。一环以内支路以拓宽改造、清理违章占道为主,一环以外以新建为主。同时,通过新建、改造、清理占路、路口渠化、优化信号、设置隔离设施、增加港湾站和行人过街设施等措施对50条干道进行交通综合治理,充分挖掘干道潜力。着力改善中心城区交通压力,打造城市30分钟交通圈。
沈阳市新建、治理支路分布图
对策4:新建与改造节点,保证路口与路段匹配。
新建、改造60处节点,包括铁路道口、跨河桥梁、道路节点。新建11处公铁立交,改扩建5处公铁立交,全面消除铁路平交道口;新建汽博桥、新立堡桥、长安桥等4座跨浑河桥,全面促进大浑南开发建设;采取立体化、精细渠化等措施改善40处节点,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沈阳市需立体化、精细渠化节点图
对策5:综合治理重点地区,解决交通突出矛盾。
金廊、中街、太原街、北站等商业密集区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需要在“点、线”基础上,从“面”上系统提出改善方案。以金廊地区为例介绍重点地区交通综合整治方案。
沈阳市综合治理重点区域分布图
对策6:建设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减少人车干扰。
快速路沿线、行人过街量较大地区、交通危险点应建设行人立体过街设施,需建设约60处。
沈阳市行人立体过街分布图
对策7: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优化居民出行结构。
一是继续加快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在地铁一、二号线的基础上,继续启动一、二号线延伸线以及四号线、九号线、十号线等线路的建设。
二是优化地铁1、2号线接驳换乘条件,依托地铁车站,调整公交车站位置,增设自行车及小汽车停车场,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换乘。
三是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完善中心城市功能,启动沈阳至新民、沈阳至辽中的城际铁路建设。
四是建设6处客运枢纽,实现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换乘。
五是在现状公交场站基础上,新建10处公交场站,减少占路停车对交通的影响。
六是规划建设80处公交港湾站,减少公交车进出站对其它车辆干扰。
对策8:构建差别化停车系统,系统解决停车难。
一是大力建设路外公共停车场,在中街、太原街、金廊等重点区域共规划30处公共停车场,结合绿化和广场设置
12处,结合地铁站设置18处。二是大幅提高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新建建筑物应严格执行配建标准,改、扩建建筑物应在自身配建的基础上,补充部分原建筑物
配建不足差额。三是持续推进停车诱导系统建设,在重点地区大力建设停车诱导系统,逐步建立区域引导、主要路口引导、停车场入口引导三级智能化停车诱导系
统。
对策9: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实现法制交通。
通过开展2个行动、建立5个系统开展“清理占道”行动,在全市范围开展占路清理大行动,还路交通,保证行人、自行车都有连续的通行空间;
开展“文明出行”行动,依靠“法制”对行人、非机动车、机动车进行专项综合治理大行动,保证交通参与者各行其道;
建立绿波控制系统,对“九横七纵”主要干道设置绿波信号,在太原街、金廊、方城等地区实行区域面控;
优化单行组织系统,在太原街、金廊、方城等区域完善单行交通系统,提高路网承载能力,改善交通秩序;
强化货车管理系统,扩大货车限行时段、范围,在高峰时段提高通行效率;
完善标志、标线系统,通过合理、完善的交通语言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形成先进的指挥控制体系。
对策10:制定和完善交通政策,应对机动化挑战。
具体措施包括:
一是落实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根据住建部规定和国内外特大城市经验,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超过5万平方米的居住建筑和其它大型建筑均应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建议将评价内容纳入审批环节,以合理评估项目的开口位置、停车位数量等交通要素,将开发项目对周边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
二是积极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建设“公交都市”。
三是抓紧实施停车场管理办法。加大公共停车场规划建设力度;对全市停车设施进行统一管理;按照中心高于外围、地上高于地下、路内高于路外的原则确定停车收费标准。
四是开展小汽车发展政策研究,合理引导小汽车发展。
3、近期方案实施效果评价
以上10大对策全部实施后,预计路网承载能力较现状将提高60%-70%,快速路主骨架基本形成,道路网系统性大大增强,停车公交设施日趋完善,交通系统运行更为有序,交通拥堵状况明显缓解,交通总体水平国内领先。
(二)新城区近期建设方案
从新区内部路网、与老城联系通道、全运各场馆间联系通道三个方面强化新区路网建设。在充分吸取老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新区
交通导则明确新区道路功能分级,规范公交港湾站、出租车乘降站等设施建设,预留公交停车场、社会车停车场、交通枢纽等用地,并强化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
模式(TOD)。
(三)全运会交通组织方案
1、全运交通目标
保证开闭幕式进场时间不超过90分钟,疏散时间不超过60分钟;保证比赛场馆观众疏散时间不超过30分钟,乘坐交通工具时间不超过60分钟。
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实现法制交通。具体内容包括:
2、交通管制分区
管制区:场馆周边地区。实行严格交通管制,设置专用停车场,仅允许贵宾、运动员、媒体及全运服务车辆进入。
控制区:二环内及全运村、奥体周边地区。研究实行单双号限行、黄标车禁行、货车分时段禁行等措施。
疏导区:其他地区。视具体情况设置诱导设施,发布指示信息,设置临时换乘停车场,有效疏导外部车流。
3、全运专用车道规划
在连接全运村、比赛场馆及客运枢纽的干道上设置全运专用车道,总长度约260公里。
4、全运公交专线规划
以市内大型客流集散点及外围换乘停车场为发车点设置公交专线,引导观众采用集约化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
5、全运信息服务平台规划
通过网络、交通指南、电台电视台、服务咨询热线、手机与车载导航等移动终端、触摸屏等发布全运实时交通信息;通过可变信息标志、全运道路标线等疏导全运车流。
六、项目排序
以全运会为时间节点,系统考虑项目施工周期及难易程度,力求把施工期间对城市交通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统筹安排近三年建设项目,前两年以工程建设为主,2013年以续建、完善为主。
近期交通改善工程包括2项专项行动,为清理占路行动和文明出行行动;140项重点工程,为10路、20桥、50个停车场、60个过街通道;240项配套工程,主要包括路口渠化、道路治理、公交港湾站、出口路改造等项目。
利用三年时间,通过“两个专项行动、140项重点工程及240项配套工程”的实施,沈阳市将以崭新的交通格局迎接全运会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