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研究报告,课题,数学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xx市xx区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报告课题批准文号:元教函【2011】115号课题类别:2011年一般课题课题名称: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课题负责人:课题承担单位:填报日期:2015年10月xx区教育局制二0一四年十二月目录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小课题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xx市xx区教育科研课题

课题批准文号:

元教函【2011】115号

课题类别

2011年一般课题

课题名称: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数学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课题负责人

课题承担单位:

填报日期:

2015年10月

xx区教育局

二0一四年十二月

一、课题的提出………………………………………………………….2

(一)课题提出背景……………………………………………….2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3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3

三、实验目标………………………………………………………….3四、研究内容……………………………………………………………3五、研究过程…………………………………………………………….4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4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6

(一)、理论性成果………………………………………………6

(二)、操作性成果………………………………………………6

八、课题取得的成绩………………………………………………….8

九、课题研究中的问题与总结……………………………………….8

参考文献………………………………………………………….8

附高效课堂教学评价表……………………………………….9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提高数学课堂

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梅树乡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提出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智能发展水平,小学数学学科应具备以下特点:首先小学数学是学生自己的数学;其次小学数学是生活化的数学;最后小学数学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从以上三个角度看小学数学,实质上是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本质联系;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数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强调各种生活化的活动,启迪和诱导儿童的多种智能,为今后在不同领域充分展示其才能作好准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这种需要在小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可见在学习时主动性的重要,良好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参与课堂;更深刻的思考问题;更多元化的思考问题。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多表现在上课时很容易走神,回答问题很少举手,这样学生成为了一个被动学习者,导致的结果是学习很难进入状态,影响了课堂的高效率。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2、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3、学生缺少自信心,怕嘲笑,不敢主动回答问题;4、课堂中教师鼓励性的语言较少或不明确;5、学生的封闭型的性格。

基于以上分析的社会现状和数学的特点,以及学生学习的现状,我校数学课题组提出了《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策略研究》重点在于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培养,打造高效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理论意义:教育科研不仅是提高教师素质需要,也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是终生学习的基础,更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形成。

2.实践意义: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学生缺乏主动性的原因,并通过研究结果的使用让学生通过课堂中合适的教育指导,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去,使学生在课堂中主动的发展自己,从而建设高效课堂。并通过课堂上主动性的研究,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促进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

、发展性教学理论:①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②学生学习的内部诱因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2)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人本主义教学理论是以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和人本主心理为基础的当代教学流派,它的代表人物是美国人本主义教育家、心理学家卡尔.罗本斯,主要内容为①将开发人的潜能培养人的个性和创造性作为教育的主要目标,②倡导非指导性教学。

(3)

系统性教学理论:其中主要原则为整体性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教学民主原则、主体性原则。

(4)多智能理论:此理论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它提倡教师综合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供有利于八种智慧发展的学习情况,这种新的教学观就要求学科间的综合与渗透,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以提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三、研究目标

1.构建课前“三环”自主预习模式。

2.构建课堂“三板块”的自主学习模式。

3.构建课后自主作业分层模式

四、研究内容

1、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构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方式策略。

2、解决限制学生主动性参与的障碍。

3、培养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的方式方法。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实验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全面深入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0年9月——2011年2月)对课题进行论证,形成课题论证报告,完成申报工作。

1、学习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研究理论。

2、建立课题研究组。

3、制订课题实验方案

4、不断学习和收集关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关资料。

(二)全面深入实施阶段计划:设计课题研究方案,请市教科所和区教研室的同志对课题指导,并付诸实施,于2011年3月—2014年1月进行中期论证,形成阶段研究论文及个案研究案例,同时对前期研究进行回顾总结,调整和改进后期研究工作,进行实践的再深入,理论的再升华。具体工作如下:

1、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讨论课标相关内容。

2、查阅有关课题研究的资料并做好笔记。

3、教课前预习的方法,初步培养自学的能力。

4、课堂上给学生一点自由学习的空间。有意识地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尽量养成学生自己动口、动脑、动手的习惯。

6、在作业的设计上,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实践的能力。

7、在课题教学中,营造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使课题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阵地。

8、参研教师之间“分头实施、经常交流、共同总结”。

9、参研教师分步实施,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收集资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收集个案资料。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5年1月)进行终端研究,形成研究论文序列和个案研究集。撰写研究工作报告和结题报告。邀请昭化区教研专家进行鉴定,并将研究成果予以推广。

1、参研教师进行全面总结、提炼,形成书面文字,为课题的全面结题做好准备。

2、全面的补充、收集、整理各类实验资料,并将各种研究成果汇编成集。

3、撰写教改论文,总结经验成果,接受课题的评审,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

每学期都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学习课改精神,研究课程标准,钻研实验教材,探索教学方法,着重在提高教学效率上创新,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上创新,在指导学生学习方法上创新。教师边学习边研究,边学习边反思,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与理论水平,为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二)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

1、建立以人为本的良好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是儿童和教师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相互关系决定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像一根彩带,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单纯的认知需要上升到情感需要,而且使教师由职业的需要上升为职责的需要,事业的需要。如果师生间的关系很融洽,那么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自主。在教师民主的领导下,学生较喜欢学习,自主性强。重视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合作的同一平台上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人来看待,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学习顾问,倾听他们的意见和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思想、情感、行为上具有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允许他们有独立的活动时空,尊重学生的创造性,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

2、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指出:当学生认为学习内容与达到自己的目的有关时,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种学习中去。课堂上,除了以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为基础外,还要以灵活多变,富有情趣的教学手段、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创设问题、操作、竞赛、游戏等情境,想方设法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其次,在呈现学习任务时,教师提供具体的、能完成的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水平,制定不同的目标和任务,让学生进行尝试,使其成就动机中的三种成分(即自我提高内驱力、认知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共同发挥作用,内外作用,调动其学习自主性。教师的信任和宣传的榜样作用都能大大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习者的自主性大大提高。

3、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心理的主阵地,教师要在“放”字上做文章。在时间上“放”:教师每节课讲课时间最多为15分钟,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充足的时间中放手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在空间上“放”:改变以教师讲述、提问为主的教学形式,放手让学生自己先尝试,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探索未知,把提问题的权力还给学生,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个别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

(三)开设学习方法辅导课,探索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手段。

由于学生知识阅历少,生活、实践经验贫乏,对“学习方法”的理解和实施还处于待开发或萌芽阶段,虽然我们平时在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有意识作了渗透,但这是零散的、不够系统的。为此我们及时结合实际在相应的各年级中开设了学习方法辅导课,向学生讲述国内外杰出人物小时候刻苦学习、灵活学习的故事,为他们树立榜样。与此同时,还向学生传授学习的种种策略,介绍基本的思维方式,激活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这样的辅导课,对课题的实施开展,提供了“后方支援”。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

(1)

理论性成果:

1.自主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体会运用数学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数学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

2.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过程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差异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5.创新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2)

操作性成果

1、构建课前“三环”自主预习模式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预习和预习习惯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它可以使课堂教学结构更加科学化。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学习局面,形成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加快了教学进度,减低了教学难度,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把预习大致分为三种类型:学期预习、阶段预习、课前预习。学期预习就是利用假期,自学新学期所讲课程的全部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一个比较完整的时间,把下一阶段要讲的一章或几章的新课内容自学一遍。课前预习是重点,要持之以恒,形成习惯。预习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在向学生提出预习要求,既要制定统一的要求,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处理。学生智力知识水平发展不同,预习要求的难易也该有所不同。如布置学生预习要学习的新内容时,我们对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只提出这样的要求:认真读教材,课后练习能做的就做;对中等生,既要学习教材,还要将课后习题做完;对学习较好的学生不止上述要求,还要学生学会交流,并给不懂的学生讲解。这样布置预习要求使一类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保证了二类学生的基本训练,也照顾了三类学生能力低的弱点,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各类学生的智力都得到了发展。

2、构建课堂“三板块”的自主学习模式

课内,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质疑问难,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组织讨论辩析,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加强实践操作,落实学生自主学习的行为。

现代教育理论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即“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由学习者推动的过程。”反映在教学过程中,就是要由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由教师的教为中心转向学生的学为中心。而观念的转变需要策略的支持。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操作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发挥,也就成为这一观念转变的实践内涵。为了能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敢于在课堂中主动学习,敢于知识创新,我校构建了“三板块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我校数学教研组探索建构的。其具体内容是:

板块一:准备阶段(创设情景,引出新知)

准备阶段即设置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研究现实的、未知的问题气氛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可以创设诸如故事情境、动画情境、游戏情境

……,可以设计“悬念”,设计“疑问”,设计“障碍”,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活泼的能动状态,触发学生弄清事理的迫切需要。

板块二:探索阶段(经历过程,获得新知)

建立模型是指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模式。

①自主探索

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别,学生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多向思索,如阅读、操作、尝试等。

②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对探索结果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倾听或参与讨论。开展小组讨论的目的是为全体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培养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

③组织汇报

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

④集体归纳

学生自由发言,对全班已有各种意见进行归纳。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恰当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归纳总结。

⑤充分验证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论,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科学求实的态度。

板块三:深化与评价阶段(应用延伸,自我反思)

这一阶段是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达到学以致用。

①独立应用,反馈提高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学选择解题方法,然后小组互查,汇报情况。

②自主交流与集体评价

学生在小组中回顾所学知识、技能,核对自定目标,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然后集体评价。

③质疑

引导学生引申、推广所学的教学问题,把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继学习之中。

3、构建课后自主作业分层模式

在作业设计中,积极实施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小学教学中,如何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呢?我们认为:在同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认知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有机设置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八、课题取得的成绩

(1)、教师的思想观念有效转变。教师业务素质和科研水平得到有力提升,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形成一批名师团队。

(2)、教学成绩大幅提升。受教师更多关注和师生更多帮助,学生学习更有积极性,变得更自信乐观,学生厌学少了,分化少了,学生能力得到较大提升,构建了和谐课堂,教师花在管纪律方面时间少了,能集中精力钻研教学,教学效率大大增强。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在全校的推广,我校的教育教学成绩不断稳步上升,在全区的小学测试中均名列前茅,特别是上年毕业的实验班级的语文、数学和英语成绩都在全区前列。

九、课题研究中的问题和总结

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是首次实验探索,时间短,实验方法欠缺,还存在诸多问题,有待于我们更进一步研究。具体表现为:

1、由于首次研究,对“课堂教学有效性”条件的剖析和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从而完善和健全“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研究和实验的网络体系。今后应开拓学校全方位领域的实验,增设学生思想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师生素质及评价研究、师生课外活动研究、学生管理体系研究,等等。

2、我校教师的课题实验研究能力和研究实验骨干教师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实验的要求。教师变动大、班级变化、学生分组变化,影响实验对比情况,造成数据分析困难,不利于研究实验成果的总结、完善、推广。

3、由于教师负担过重,缺乏理论指导和实验观摩,在实验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完成活动的设计上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总之,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不仅如此,还要“授人以渔场”,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供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送给学生一个“愿学、乐学、会学、学会”的机会,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是学生的倡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学生才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参与者、提问者、发现者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2

[2]邱学华.尝试学习研究[M].海南出版社

2002.8第1版

[3]卢仲衡.自学辅导教育论[J].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8第1版;

[4]陈德华.刘京海与成功教育[J].中国青年出版社地

2001.7

(附:xx乡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标)

xx乡小学高效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学校

执教人

执教年级

课题

时间

评价项目

分值

得分

学生的学习活动

(60分)

参与

程度

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乐于学习,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全班学生100%参与学习活动;90%的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获得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

10

习惯

培养

养成认真、勤奋的学习习惯;90%的学生具有倾听、思考、质疑、交流、合作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10

过程

体验

在教师指导下,能自主开展操作、实验、观察、猜测、推理、验证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探究活动;体验并经历“数学化”的过程。

10

数学

思考

积极互动,深入思考;师生、生生之间能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交流;提出的问题具有挑战性和独创性;能采纳别人好的建议,做到资源分享。

10

学习

效能

本节课学懂学会,知识技能扎实到位;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基本的数学思想得以体现,基本活动经验得以建立;学习效能高,当堂检测效果好,合格率达95%以上。

20

教师的教学活动

(40分)

教学

理念

教学理念新,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角色定位准确,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落实好;正确处理教与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关注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大的数学教育观。

5

教学

目标

在调研学情的基础上设定符合课标、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目标含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四个层面;目标具体、明确、恰当。

5

教学

内容

正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创造性使用教材,合理开发教学资源;内容安排合理,重点突出。

5

教学

过程

落实“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汇报交流,评价质疑——抽象概括,总结升华——拓展应用,巩固提高”五环节教学模式;教与学活动安排合理,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学方式灵活而富有新意;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15

教师

素养

课前准备充分,工作态度积极;教态亲切和蔼,富有激情;普通话标准,语言简练准确,富有启迪性;知识面宽,教学技能娴熟;板书规范美观。

10

总评

评价人:

总分

注:

90分以上为“优质课”,75-89分为

“良好课”,60-74分为“合格课”

9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