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危险化学品泄漏预案

危险化学品泄漏预案 本文关键词:泄漏,预案,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泄漏预案 本文简介:危险化学品泄漏专项处置预案目录1编制目的41.1适用范围41.2工作原则41.3分类和分级41.4装置危险性分析52组织机构及职责52.1应急组织体系52.2指挥机构及职责53、预防63.1预防63.2应急准备73.3监测73.4预警74应急响应84.1信息报送84.2应急响应启动84.3主要应急管

危险化学品泄漏预案 本文内容:

危险化学品泄漏专项处置预案

1

编制目的

4

1.1适用范围

4

1.2

工作原则

4

1.3

分类和分级

4

1.4装置危险性分析

5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5

2.1

应急组织体系

5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5

3、预防

6

3.1预防

6

3.2

应急准备

7

3.3

监测

7

3.4

预警

7

4

应急响应

8

4.1

信息报送

8

4.2

应急响应启动

8

4.3

主要应急管理程序

8

4.4

恢复与开厂

11

5

应急保障

12

5.1

应急保障计划

12

5.2

应急资源保障

12

5.3

技术保障

12

5.4

通信保障

12

5.5

医疗救护保障

12

6附则

13

7附件

13

附件1:转化器、SO3管线严重泄漏处理预案

14

附件2:高温碱液泄漏紧急处理预案

16

附件3:磺化罐酸性油大面积泄漏处理

20

附件4:液氨泄漏应急救援预案

23

附件5:酸渣泄漏事故处理预案

26

附件6:装置应急救援小组联系电话

28

附件7:相关单位联系号码

29

附件8:装置应急设施

30

附件9:炼化总厂重特大突发事件报告

31

附件10:应急预案启动令

33

附件11:应急状态解除令

34

附件12:应急预案变更记录表

35

附件13:消防设施布置图

36

附件14:磺酸盐生产系统平面布置图

37

1

编制目的

磺酸盐生产系统为强酸、强碱型生产装置,其危险化学品包括硫磺、烧碱、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等,系统经过多年的生产运行,系统存储设备、管线及其附件设施,存在承载能力下降、腐蚀严重的运行安全隐患,尽管系统在近年的装置检修过程中对关键部位进行了维修更换,但大部分材质均未能够达到防酸、防碱的要求,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对关键部位,采取加强监测、观察和不定时密集巡检的方式对其进行掌握,虽然,系统采取了措施,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泄漏情况。力求通过建立本预案,能够建立科学、合理的应急响应机制,能够在发生储罐泄漏突发事件中,起到保障人员安全、最大限度减少财产损失。

1.1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应对玉门炼油化工特油装置磺酸盐生产系统生产突发事件。

预案所指的生产突发事件是指总厂各生产单位发生供汽、供风、供电、供水中断或火灾、物料跑损、中毒及人身伤亡等各种影响正常生产的突发事故。

1.2

工作原则

(1)系统开展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在厂部统一领导下开展,落实特油装置整体生产事件应急工作部署。

(2)处置突发事件时要做到“反应迅捷、职责明确、指挥统一、救人优先”,把生产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减小到最低限度。

(3)生产突发事件的应对要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1.3

分类和分级

1.3.1事件分级

根据国家《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6年10月)和《集团公司危险化学品严重泄漏失控和中毒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按照事故灾难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危化品泄漏中毒事件分为3级。Ⅰ级事件为总厂级,Ⅱ级事件为生产装置级、Ⅲ级事件为生产装置下属班组级。

1.3.2一级事件(总厂级)

1.3.3二级事件(装置级)

在化学品储存、使用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置等过程发生的火灾事故、爆炸事故、易燃、易爆或有毒物质泄漏事故,已经危及周边装置生命财产安全。

1.3.4三级事件(班组级)

1.4装置危险性分析

磺酸盐生产系统危险化学品介质主要包括二氧化硫、三氧化硫、硫磺、烧碱等,这些介质均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威胁,一旦出现泄漏情况,如果处置不当,对人员安全、国家财产均造成较大伤害。

2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组织体系

长:

白俊

长:

伍国勇

翟营

吕学军

程亮

郇升年

米建民

王云波

朱金波

安全监督:

苏鹏程

张富朝

运行工程师:李永波

武自强

骆景涛

张以力

杨乾坚

及各系统运工

长:

崔斌

张荣

吴忠

李吉林

方强

后勤保障:

设备管理人员

应急小分队:当班全体操作人员

2.2

指挥机构及职责

2.2.1组长

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向上级汇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外发出救援请求。

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2.2.2副组长

负责事故应急处理时生产系统的开停车调度工作;

负责事故现场的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系;

向组长提出救援过程中技术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协助组长负责工程抢险、抢修任务的指挥,可以对装置内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进行调动。

2.2.3安全监督

负责指挥事故的现场及有关有害物扩散区的清洗、监测、检查工作,污染区处理直至无害。

负责组织装置员工的安全撤离和紧急疏散工作,对人员进行清点,报告员工的伤亡、失踪等安全情况。

2.2.4运行工程师

向装置主管报告事故事态和应急救援处理进展情况。

按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命令,组织对本单位的抢险、抢修应急人员进行事故应急救援处理工作。

向组长提出救援过程中技术方面应考虑和采取的安全措施。

配合班组落实工艺紧急泄漏控制、泄压、紧急停工措施的实施。

2.2.5班长

按应急救援小组组长命令,事故应急处理时,指挥本班人员进行安全的开、停车。

负责落实各种应急措施,组织协调各岗位的工艺、设备应急处理及火灾初期的扑灭任务。

2.2.6后勤保障

负责应急物资的准备和检查。

负责抢险、抢修、应急救援物资的供给工作。

2.2.7通讯保障

装置应急救援人员之间采用内部对讲机和外部电话(包括手机、无绳电话等)线路进行联系,应急救援小组的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禁止随意更换电话号码的行为。特殊情况下,电话号码发生变更,必须立即通报变更的电话号码。此外,装置各岗位都配备有防爆对讲机和座机,确保任何状态下的通讯畅通。

总厂调度室电话:

3935007

3922211

3935688

话:

3927119

卫生急救中心电话:120

3、预防

3.1预防

磺酸盐系统对本区域内容易引发重大突发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域进行调查、登记、风险评估,组织进行检查、监控及隐患治理,采取防范措施,对突发事件进行预防。应注意掌握员工可能产生矛盾的苗头,及时进行疏导和化解工作,避免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预防群体性社会突发事件发生。从本质安全设计入手,满足各种设防标准,从预防的角度,减少或避免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对特油装置产生的不利影响。

磺酸盐系统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防止各类质量事件发生。

3.2

应急准备7

系统在装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指导下。建立、健全应急工作的规章制度。组织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应急意识,掌握有关应急知识。做好突发事件预防、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救援的新技术、新设备的推广工作。

3.3

监测

3.3.1

监测

装置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3.3.2

预报和预测

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各职能部门通过以下途径,获取突发事件预报信息:

(1)炼油化工总厂向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告知的预报信息;

(2)通过政府新闻媒体公开发布的预警信息;

(3)特油装置所属各系统上报的预警信息;

(4)经风险评估得出可能发生的Ⅰ、Ⅱ级突发事件;

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根据预报信息分析、判断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

3.4

预警

根据对突发事件的预报和预测结果,以及政府、集团公司、炼油与化工公司、玉门油田公司发布的预警等级,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突发事件的预警采取以下措施:

(1)下达预警指令于各装置;

(2)及时向特油装置发布和传递预警信息;

(3)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跟踪事态发展,采取防范控制措施,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

(4)特油装置应急机构进入应急准备状态,采取相应防范控制措施;

(5)达到突发事件Ⅰ、Ⅱ级标准时,启动应急响应;

(6)根据已预警突发事件的情况变化,适时宣布预警解除。

3.4.1

预警行动

接到Ⅰ、Ⅱ级突发事件信息后,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应立即做好以下工作:

(1)立即向总厂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主管业务副厂长)报告;

(2)通知机关有关职能部门;

(3)跟踪事发单位应急处置动态。

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应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各主管、相关人员召开应急准备工作会议,研究、安排应急准备工作;

(2)指令有关人员做好应急准备;

(3)做好启动特油装置专项应急响应的准备。

各系统接到应急领导小组指令,按照本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

3.4.2应急响应准备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经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决策,进入应急响应前的准备状态:

(1)发生Ⅱ级突发事件;

(2)国家和省级政府部门、集团公司、炼油与化工公司、玉门油田公司发布预警,有可能发生Ⅰ级突发事件;

4

应急响应

4.1

信息报送

事件发生后,特油装置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指示,组织力量调查核实灾情,并及时将灾害信息报告总厂应急小组的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

4.2

应急响应启动8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时,经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1)发生Ⅰ级突发事件;

(2)发生Ⅱ级突发事件,请求厂部给予支援或帮助;

4.3

主要应急管理程序8

特油装置建立以下应对II级突发事件的主要应急管理程序: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应急机构启动程序;应急专家联系协调程序;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告知管理程序;应急响应后勤保障程序;应急状态解除管理程序;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的应急操作程序。程序如下:

4.3.1

接警、报告和记录管理程序

(一)装置向厂部报告

(1)当发生突发事件,接警后经过初步评估确定符合Ⅰ级和Ⅱ级突发事件条件时,应启动本装置应急预案,并在第一时间将突发事件的情况报总厂调度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通过后续报告及时反映事态进展,提供进一步的情况和资料

(2)信息报告和通信联络,应采用有效方式。

(3)总厂调度室(应急协调办公室)应记录Ⅰ级突发事件报告信息,保留事件报告单以及报告记录。

(4)装置应指定有关人员,负责与总厂调度室(应急协调办公室)的联络,保证信息报告和指令传达的畅通。

报告和记录的内容:事件类别;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概况和已经采取的措施等;现场人员状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人数、程度、所属单位);事件过程描述;环境污染情况;对周边的影响情况;生产恢复期的初步判断;报告人的单位、姓名、职务以及联系电话。

总调度室应建立突发事件信息通报制度,使各装置了解突发事件的进展信息。

(二)向总厂相关部门报告

发生突发事件时,应根据相关规定,向集总厂值班室(应急协调办公室)做出报告;

报告内容:突发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概况和处理情况(社会安全事件涉及人员情况);人员伤亡及撤离情况;对现场周边人员造成影响的初步情况(社会安全事件造成的初步影响情况);造成的环境污染情况;事态恢复的初步判断;请求协调、支持的事项;报告人姓名和联系电话。

4.3.2

装置应急机构启动程序

(一)启动特油装置应急机构的步骤

发生Ⅰ级突发事件时,应按照相应的应急预案,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同时向总调度室(应急协调办公室)报告。

启动命令下达后,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筹备召集首次应急会议。

(二)首次应急会议

由应急领导小组组长主持召开,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相关人员参加。

(三)后续应急会议

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召开后续的应急会议,研究解决应急处置有关问题;

(四)对赶赴现场人员的要求

发生Ⅰ级突发事件时,按突发事件分类的职责划分,特油装置主任、装置主管赶赴现场,负责协调指挥抢险救援工作;

发生Ⅱ级突发事件时,应急领导小组根据事态,主任、主管领导赶赴现场;负责落实指令和专项预案要求。

4.3.3

应急专家联系协调程序

(一)专家准备

特油装置应建立Ⅰ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专业技术人员。

4.3.4

应急响应后勤保障管理

(一)基本要求

在特油装置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有关人员应按照应急职责分工,负责安排或提供应急物资,保证正常的工作秩序。

(二)通信要求

保障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电话通讯畅通;装置生产用对讲机应保证完好和电池电量充足;

4.3.5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当发生或可能发生各类影响正常生产运行秩序的突发性事件,如地震和洪灾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中毒、危险品外泄等各类突发事件,均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处置:

㈠应急状态的启动与解除

⑴、

装置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分别由装置应急指挥组织的第一负责人(行政正职)做出决定。

⑵、只有危险完全消除,员工的生命、公司的财产完全脱险方可解除应急状态。

㈡、装置必须建立并完善本单位应急反应工作预案和专项事故预案(停电、停风等生产事故预案,油品、溶剂等有毒介质泄漏预案,火灾、爆炸事故预案等)。

㈢应急处理工作注意事项

⑴、各级指挥人员应准确分析现场情况,全面掌握受灾情况,严格执行汇报制度,根据事件危险级别,正确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及时设立警戒区,面临险情决策果断、应急抢救救助措施准确。

⑵、及时疏散无关人员及车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⑶、准确快速阻断危险物源,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㈣、应急事件处置方案

⑴、发生突发性事件时立即启动相应预案,迅速组织有关人员采取自救措施,避免事态扩大。同时,立即汇报总厂调度和部门(单位)领导。

⑵、做好现场救灾和全厂生产的组织、调整和协调工作。

⑶、发生突发事件后,装置应急小组成员按照分工到现场检查受灾情况和指挥救灾工作。在事故现场设立警戒区,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确保不出现人员伤亡。

⑷、

发生突发事件(或接到通知)后,装置领导应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生产装置主控室,指挥好本单位的生产和救灾工作。

⑸、

各系统应组织骨干力量开展救灾工作。

⑹、

如发生火灾、爆炸、危险品大量外泄、中毒、人身伤亡等恶性事故(或由于地震、洪灾等突发性自然灾害引发恶性事故),应及时联系消防、医疗车辆等。

⑺、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必须服从现场总指挥的统一协调指挥,树立顾大局、保重点的观念,密切配合,积极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力争尽快消除事故恢复生产,严禁有令不行,互相推诿或违章指挥、违章操作。

5.3.6

应急状态解除管理程序

当Ⅰ、Ⅱ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或相关危险因素排除后,现场应急指挥人员确认应急状态可以解除时,特油装置向总厂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并发布应急状态解除命令,宣布应急状态解除。

4.4

恢复与开厂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结束后,应开展恢复与开厂工作。

(1)配合厂应对受伤人员积极安排救治,抚恤死者家属;

(2)按事件调查组的要求,接受调查;

(3)经厂部同意后,恢复生产经营工作;

(4)应急响应结束后,组织进行灾难评估;

(5)符合条件的,尽快恢复生产和经营;

(6)装置根据评估损失情况,编制恢复和重建计划,自然灾害类型事件的重建计划应积极争取纳入到总厂统一规划中,事故灾难类型事件的重建计划按照投资管理权限由总厂予以审批;

(7)现场应急指挥部编写突发事件应急总结报告;

(8)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对现场应急指挥部的应急总结、值班记录等资料进行汇总、归档;

5

应急保障

5.1

应急保障计划

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制定突发事件应急保障计划。落实年度和长期应急基础建设;决定应急物资储备类型、数量、区域、各应急专业队伍装备配备标准、更新频次。

5.2

应急资源保障

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依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求,建立健全以区域应急系统为主体的特油装置应急物资储备

5.3

技术保障

特油装置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特油装置应急平台建设和维护;

5.4

通信保障

5.5

医疗救护保障

特油装置要加强与总厂调度、玉门油田医院、玉门市医院的联系,完善专业应急医疗救护工作和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及时支援现场应急救治工作。

6附则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7附件

附件1:转化器、SO3管线严重泄漏处理预案

1

事故原因:

1.1转化器长期使用,局部承载能力下降,出现破损泄漏;

1.2

炉出口管线长期使用未及时检测、更换,出现破损泄漏;

1.3

操作不平稳,炉出口温度过高,超过炉出口近端特殊钢材承受极限,造成管线烧穿;

1.4

雾化风过大,硫磺在出口管道内继续燃烧,超过出口管线钢材承受极限,管线烧穿。

1.5外部作业不慎,碰撞转化器出口管线,致其破损泄漏。

1.6三氧化硫管线阀件老化,泄漏。

2

事故状态及后果

转化器、

SO3管线严重泄漏时,大量白色SO2(炉出口至转化器进口段)、SO3(转化器出口段)烟雾喷涌而出,笼罩整个操作间或者范围更大,视线透明度极差,若炉出口近端管线烧穿,雾状硫磺喷出后继续燃烧,室内处于火灾状态,不易进行停泵、停风工作,事态不易控制,使得事故危害不断扩大,可能造成极恶劣的环境影响事故及人员伤害事故。

3

事故处理原则:

以保护自己安全、抢救员工生命为首要任务,佩戴气防设施,在第一时间迅速切断硫磺泵电源及燃烧风、雾化风,控制事故继续扩大,保护环境,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4

事故处理(以下岗位操作需同时进行):

4.1

运行工程师岗位:

1)

立即赶到事故现场,指挥疏散系统内操作人员,进行事故处理及受伤人员的急救工作;

2)

联系将尿素装置、润滑脂装置、特油精制装置空气呼吸集中于事故现场。

3)

观察风向,监督提醒事故处理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扑救人员占据上风或侧风阵地。

4)组织将事故现场晕倒人员抢救至安全地带并进行急救。

5)监督其他岗位是否按以下程序处理事故。

4.2

班长岗位:

1)

冷静分析事故现场,全面指挥扑救工作,安排疏散在本装置作业的所有人员(内部用协议工、外部作业人员、其他人员)处于上风向,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2)

正确佩带空气呼吸器,观察风向后选择南门、西门或通过硫磺库房进入操作间,配合三氧化硫操作人员立即进行停硫磺泵及燃烧风、雾化风的操作;

3)若室内烟雾太大,有雾状硫磺喷出后继续燃烧,视线极差,应立即切断SO3配电柜总电源,同时从室外切断系统供风;若此操作不易进行时,通知配电、风泵房从更远处切断电源、风源。

4)

连接水皮带使系统降温。

4.3

三氧化硫岗位:

1)

事故发生后,冷静分析事故现场,立即佩带空气呼吸器,观察风向后选择南门、西门或通过硫磺库房进入操作间,在班长的协助下进行停硫磺泵及燃烧风、雾化风的操作;

2)

若室内烟雾太大,视线不清,雾状硫磺喷出后继续燃烧,立即切断SO3配电柜总电源,同时从室外切断系统供风。

3)

观察事故现场,防止发生次生事故。

4)

连接水皮带使系统降温。

4.3

磺化岗位:

1)暂时停止其他操作,停原料泵,迅速将自己处于上风向。

2)配合班长、三氧化硫操作人员进行事故处理、人员急救。

3)连接蒸汽、水皮带至现场备用。

4.4

抽提岗位、蒸馏岗位:

1)安全停止其他作业,迅速将自己处于上风向。

2)拨打3927119报火警,并告知是SO2、SO3大量泄漏,说明事故现场情况、事故地点,在特油路口接应消防车。

3)

同时报告总厂调度、装置相关领导、周边装置人员,设立警戒线。

4)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5)

连接蒸汽、水皮带至现场备用。

5

应急处理注意事项:

5.1

指挥人员、抢险人员应保持镇静,准确分析现场情况,全面掌握泄漏情况,面临险情果断决策,应急抢救救助措施安全、准确,严格执行汇报制度,及时设立警戒区。

5.2

及时疏散无关人员,通知周边装置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5.3

及时准确阻断化学品泄漏,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5.4

所有参加事故处理人员首先必须保证自身安全,同时相互照顾,然后积极参加处理、抢救工作。

6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

6.1对输送管线及时检查更换。

6.2对转化器等设备定期检测。

6.3严格控制操作温度,严禁超温超压。

38

附件2:高温碱液泄漏紧急处理预案

1

事故原因:

1.1

NaOH溶液输转泵密封泄漏。

1.2

NaOH溶液配制碱箱输转泵至19#罐管线、法兰、阀门泄漏。

1.3

19#罐输转泵至中和碱箱管线、法兰、阀门泄漏。

1.4

碱液压送蛋至中和罐管线、法兰、阀门泄漏。

1.5

中和碱箱破损泄漏或出口管线、法兰、阀门泄漏。

2

事故状态及后果

NaOH溶液大量由设备和管线呲出,周围设备和地面有大量NaOH溶液,碱液喷溅直接灼伤人体。

3

事故处理原则:

以保护自己安全、抢救员工生命为首要任务,佩戴防酸碱设施和气防设施,事件发生时,在保障应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依靠科学、加强协作,保护环境与财产,拯救人员生命。

4

事故处理(以下岗位操作需同时进行):

4.1

运行工程师岗位:

1)接到汇报后,立即到达现场,指挥事故处理及受伤人员的急救工作;

2)督促和监督现场人员配备下述的个人防护器具: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3)组织将事故现场晕倒人员抢救至安全地带并进行急救。

4)根据泄漏具体情况和程度,组织和联系相关人员完成泄漏部位的维护和修缮;

5)组织对污染环境进行处理,直至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危险解除。

6)监督其他岗位是否按以下程序处理事故。

4.2

班长岗位:

1)班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下令中和抽提操作人员切断NaOH溶液输送(停碱液输送泵或压送风)。

2)班长在到达现场后,保持头脑冷静,对泄漏情况进行观察,查明泄漏原因,并组织人员在泄漏区域设立警戒带,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3)班长将泄漏情况和原因汇报当班运行工程师和主管领导,并组织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防护服,戴好防酸碱手套,对泄漏物进行围堰封堵,防止污染区域进一步扩大。

4)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

皮肤接触:不能立即用水冲洗,应先用抹布擦干,再用大量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4.3

中和抽提岗位:

1)在班长的指挥下,按照下述泄漏情况完成进行物料切断和修缮工作:

①NaOH溶液输转泵密封泄漏时,立即停止泵运转,关闭19#罐出口阀门,采用毛毡或其它物品覆盖泄漏部位,少量开启吹扫风将泵体内和管线中剩余的碱液吹扫至碱箱,吹扫完毕后,联系维修人员对密封进行更换维修。

②NaOH溶液配制碱箱输转泵至19#罐管线、法兰、阀门泄漏时,立即停止输转泵运转,采用毛毡或其它物品覆盖、包裹泄漏部位,少量开启吹扫风将管线中剩余的碱液吹扫至19#罐,组织人员对管线、法兰、阀门进行维修。

③19#罐输转泵至中和碱箱管线、法兰、阀门泄漏时,立即停止泵运转,关闭19#罐出口阀门,采用毛毡或其它物品覆盖泄漏部位,少量开启吹扫风将泵体内和管线中剩余的碱液吹扫至碱箱,吹扫完毕后,组织人员对管线、法兰、阀门进行维修。

④碱液压送蛋至中和罐管线、法兰、阀门泄漏时,立即关闭压送蛋压送风阀门,将压送蛋出口流程改至碱箱,把压送蛋剩余的碱液压至碱箱。压送蛋转空后,采用毛毡或其它物品覆盖泄漏部位,少量开启压送风,把泄漏管线中的剩余碱液吹扫至中和罐,吹扫完毕后,组织人员对管线、法兰、阀门进行维修。

⑤中和碱箱破损泄漏或出口管线、法兰、阀门泄漏时,将碱箱中剩余碱液放入碱液压送蛋,碱箱中碱液完全放空后,清理碱箱,对破损部位或出口管线、法兰、阀门进行维修。

2)泄漏严重,应立即停止酸性油进料、中和、抽提工作,停止酒精配制、碱液输转和碱箱加温工作。

3)协助班长对泄漏碱液进行处置

围堤堵截:筑堤堵截泄漏液体或者引流到安全地点。

收集:泄漏较大时,采用隔膜泵将泄漏出的碱液抽入容器内或槽车内;当泄漏量小时,可用沙子、吸附材料、中和材料等吸收中和。

废弃:将吸附或中和后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4.4其它岗位:

三氧化硫岗位:

1)在调整好岗位操作的情况下,协助班长做好现场救援和现场处置和人员急救。

2)立即设置警戒带,并阻止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域,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磺化岗位:

1)在调整好岗位操作的情况下,协助班长做好现场救援和现场处置和人员急救。

2)连接循环水皮带备用。

蒸馏岗位:

1)在调整好岗位操作的情况下,协助班长做好现场救援和现场处置和人员急救。

2)将装置预备的沙土运至现场备用。

5

应急处理注意事项:

5.1

指挥人员、抢险人员应保持镇静,准确分析现场情况,全面掌握泄漏情况,面临险情果断决策,应急抢救救助措施安全、准确,严格执行汇报制度,及时设立警戒区。

5.2

及时疏散无关人员,通知周边装置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

5.3

及时准确阻断化学品泄漏,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

5.4

所有参加事故处理人员首先必须保证自身安全,同时相互照顾,然后积极参加处理、抢救工作。

6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

6.1加强设备密封检查。

6.2对输送管线及时检查更换。

6.3碱液输送过程确保管线畅通,压力平稳。

附件3:磺化罐酸性油大面积泄漏处理

1

事故原因:

磺化罐长期使用,罐体破损泄漏、底部转油阀门、法兰泄漏、底部放渣阀门、法兰泄漏。

2

事故状态及后果

酸性油大量呲出,周围设备和地面有大量酸性油。皮肤和眼与酸性油直接接触会引起灼伤。酸性油遇水和水蒸气会迅速乳化,其乳化液含有大量硫酸、亚硫酸具有强腐蚀性。

3

事故处理原则:

酸性油泄漏事件发生时,在保障应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依靠科学、加强协作,保护环境与财产。

4

事故处理(以下岗位操作需同时进行):

4.1

运行工程师岗位:

1)接到汇报后,立即到达现场,指挥事故处理及受伤人员的急救工作;

2)督促和监督现场人员配备下述的个人防护器具: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3)组织将事故现场受伤人员抢救至安全地带并进行现场急救或拨打120急救。

4)根据泄漏具体情况和程度,组织和联系相关人员完成泄漏部位的维护和修缮;

5)组织对污染环境进行处理,直至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危险解除。

6)监督其他岗位是否按以下程序处理事故。

4.2

班长岗位:

1)班长接到报告后,保持头脑冷静,对泄漏情况进行观察,查明泄漏原因,并组织人员在泄漏区域设立警戒带,防止次生事故发生。

2)根据事故现场人员受伤情况,决定是否拨打120急救。

3)立即将情况汇报主管领导。

4)安排磺化岗位立即切断基础油进料,停止沉降罐转油,立即打开泄漏磺化罐低出口阀门,改通磺化罐至尖底罐流程,启动磺化转油泵,将泄漏磺化罐油品输转入尖底罐。(如遇到紧急情况来不及转油,可将磺化罐底部放渣阀门打开,把磺化罐内酸性油全部放入酸渣压送蛋。)

5)安排三氧化硫岗位人员,立即实施停工操作,设立警戒带。

6)安排中和抽提岗位人员,在保证安全操作的情况下,将沙土运至现场备用。

7)安排成品岗位人员,在保证安全操作的情况下,连接循环水皮带,并拉至现场备用。

8)组织实施对受伤人员的现场急救。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9)组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