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棉花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申报书

棉花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申报书 本文关键词:集约化,高效,高产,生产技术,棉花

棉花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申报书 本文简介: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申报书项目名称:棉花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申报单位:灌云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盖章)通讯地址及邮编:灌云县伊山镇振兴中路72号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05188812753[email protected]合作单位:连云港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盖章)执行专家姓名、职称:吴运

棉花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申报书 本文内容:

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棉花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

申报单位:

灌云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盖章)

通讯地址及邮编:

灌云县伊山镇振兴中路72号

联系电话及电子信箱:

05188812753

[email protected]

合作单位:

连云港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盖章)

执行专家姓名、职称:

吴运林

副局长

高级农艺师

项目归口管理单位:

连云港市农业局

江苏省农林厅

编制

江苏省财政厅

13

一、申请立项依据(立项的重要性、必要性与预期前景分析)

我县是全国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县,棉花生产20强县。棉花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平均单产皮棉90公斤左右,棉花生产处于全省领先地位。在棉花生产上,我县与南农大合作开发研究棉花“150”创高产栽培技术,为指导我县的棉花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认真总结我县棉花生产技术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为全面提升全民生产技术,提高配套技术水平,使棉花实现规范化、标准化、数量化生产。与此同时为解决人多地少,作物之间用地争地矛盾,科学合理的改变我县棉花传统生产的单一种植模式;为逐步实现以棉花种植为主的多元化种植结构,提高复种面积与复种指数,提高农民种植效益为宗旨的生产技术模式,在棉花与其它作物的间套作技术上,用科学创新的理念,充分扩大棉花与它作物的行距空间,使间套作物的群体均形成边际状态,通过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棉花及其它作物的群体边际增产优势,为农业的节约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和开辟一条新的技术途径,通过基地建设,展示与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并提高普及效果。

二、实施内容(具体明细,层次清楚。目前已经建成的内容的不得列入项目建设和考核内容)

1、目前基地建设情况

我县东部棉区(杨集、圩丰、四队、图河、鲁河、洋桥农场)水利实施基本配套,已形成了10万亩高品质棉生产基地,实施区各乡镇有专业棉花技术指导人员及棉花种植大户,灌云县作栽站长期负责基地的技术指导及各种作物间套作试验示范工作。

1.1、棉花、西瓜间套基地

洋桥农场为农业局直属农场,目前已形成一万亩稻麦棉高产高效展示基地,其中棉花4000亩,全部推广种植科棉四号,有专业技术人员三名,已开展了棉花、西瓜间套试验示范。

1.2、棉花、苔蒜复种基地

杨集镇镇东村目前已形成2000亩苔蒜生产基地,并采取了统一土地流转方式,集中连片种植。我站与杨集镇农服中心在该基地开展了一系列棉花、苔蒜复种技术试验,已探索出复种的适宜播期、采收期、育苗期等高效种植方式。

2、项目立项2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与经费支出及考核指标对应)

1、引进推广高产优质科棉四号棉花品种(建设展示基地1000亩);

2、苔蒜、西瓜新品种引进;

3、展示西瓜、棉花间套作高效栽培技术;

4、展示苔蒜、棉花复种栽培技术;

5、开展技术培训;

6、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搞好定单生产;

7、完善棉花间套、复种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三、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

1、核心技术

1、小麦、棉花两熟间套作栽培技术

充分扩大小麦、棉花行距空间,使小麦、棉花的群体均形成边际状态。小麦、棉花等行距1m为宜。棉花种植密度每亩2000株左右,小麦株距1—3cm,通过科学管理,充分发挥棉花、小麦群体边际优势。

2、西瓜、棉花间套作高效栽培技术

棉花以大小行种植,大行1.2m,小行0.8m。棉花每亩2000株左右,西瓜每亩500株。选择早熟西瓜品种。

3、苔蒜、棉花复种栽培技术,棉花每亩2000株,苔蒜4000株。

2、配套技术

1、棉花移栽地膜覆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整枝化控技术、肥水管理,5月10日前移栽结束;

2、小麦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

3、西瓜育苗移栽,肥水管理技术;

4、苔蒜适期播种,在9月20—10月10地膜覆盖。

四、实施展示基地(本技术的展示地点示意图,标明具体方位)

N

S

圩丰镇

3分场

4分场

5分场

洋桥农场

厂部

实施展示基地洋桥农场,位于我县东北角,圩丰镇向东3公里,土地面积约5万亩,棉花面积约0.5万亩,三项工程展示面积500亩

五、计划进度(以季度为单位)

2007年建立示范推广基地500亩,引进推广科棉四号4000亩;

2008年建立巩固提升示范推广基地500亩,小麦、棉花两熟间套作栽培技术示范100亩,小麦每亩产量300—350公斤,棉花皮棉每亩产量90公斤;

西瓜、棉花高效栽培技术示范150亩,西瓜每亩产量1500公斤以上,棉花皮棉产量每亩90公斤;

苔蒜、棉花复种栽培技术250亩,苔蒜每亩产量1000公斤,棉花皮棉每亩产量90公斤。

六、牵头申报单位、合作单位任务分工

序号

单位

任务分工

考核目标

省级资金经费预算

1

灌云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建立棉花高产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基地

面积500亩,棉花亩产皮棉90公斤,苔蒜亩效益3000元,西瓜1500元

30万元

2

连云港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七、实施人员(与项目无关的人员不得列入)

序号

姓名

年龄

职务、职称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拟承担的具体工作

1

伏广成

32

县作栽站

负责项目组织实施

2

吴运林

51

县农业局

副局长

负责项目监管、组织实施

3

陈涣淦

市作栽站

项目实施

4

胡曙鋆

28

市作栽站

副站长

农艺师

项目实施

5

吴淑宝

56

县作栽站

副站长

项目实施

6

顾兴门

51

县作栽站

副站长

项目实施

7

卞保雷

45

县作栽站

农艺师

项目实施

8

乔乃忠

30

县作栽站

农艺师

项目实施

9

邢光磊

35

县作栽站

项目实施

10

朱海浪

28

县作栽站

项目实施

11

颜井留

洋桥农场

基地建设

11

洋桥农场

副厂长

基地建设

七、预期目标与考核指标(目标与考核指标须细化、量化)

预期目标:

1、小麦、棉花两熟作物间套作栽培技术100亩,小麦亩产300—350公斤,棉花亩产皮棉90公斤;

2、西瓜、棉花高效间套作栽培技术150亩,棉花亩产皮棉90公斤,西瓜每亩1500公斤;

3、苔蒜、棉花复种栽培技术250亩,苔蒜亩效益3000元,棉花亩产皮棉花90公斤。

·

·

·

考核指标:(要求与实施内容及计划进度中的任务要求相对应)

1、基地建设面积500亩;

2、间套作物棉花亩产皮棉90公斤,小麦亩产300—350公斤,西瓜每亩产量1500公斤;

3、复种作物棉花亩产皮棉95—100公斤,苔蒜亩效益3000元。

八、项目实施经费预算(每项经费须具体到会计结算科目)

项目实施内容

合计

省财政

(万元)

市县财政

单位自筹

(企业投资)

(万元)

40

30

10

一、新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推广、产业化技术开发

25

25

1、棉花、小麦间套作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1.5

1.5

2、棉花、西瓜间套作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1.5

1.5

3、棉花、苔蒜复种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1.5

1.5

4、间套及复种技术培训及指导员补贴、补助

16.5

16.5

4.基地建设

4

4

二、小型仪器设备购置

4.5

2.5

2

1.摄像设备

2

2

2.恒温箱、冷藏柜

2.5

2.5

三、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4

4

1、苔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2

2

2、西瓜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2

2

四、产业化生产经营中品牌创立及宣传

4

4

1、组织订单生产,培训

3.5

3.5

2、宣传费用,材料费

0.5

0.5

五、项目验收审计

2.5

2.5

1、

验收材料总结、申报

1.5

1.5

2、检查验收

1

1

五、其它

九、保障条件

1、实施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

1、利于基地建设的土地资源4000亩;

2、现有农技人员10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有4名,中级技术职称4名,助理艺师2人。

2、组织方式与保障措施

项目承担单位分工明确,责权利统一,县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实行行政负责人和执行专家负责制,项目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任务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加强考核。

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拟订项目技术方案,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强化督查与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3、运行机制(与企业、基地、农民的关系)

在运行机制上实行企业+基地+农民的运行机制,企业与基地签订合同,采取定单收购,基地实行统一管理,对农民加强技术指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十、申报审查

申报单位意见*年*月*日(章)

主管部门意见

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县财政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

)*年*月*日

负责人(签字):

(公

)*年*月*日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意见

市财政意见

负责人(签字):

(公

)*年*月*日

负责人(签字):

(公

)*年*月*日

省级项目主管部门意见

(公

)*年*月*日(章)

江苏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申报书编制说明

一、立项依据

围绕当前我省高效农业建设急需解决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立足产业化开发,结合项目建设内容与实施要求,从科技角度提出申报项目拟建设的内容及相关技术方案,对推动高效农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项目实施期限为1-2年(从2007年6月起计起)。

二、实施内容

分层次逐项说明项目实施的具体内容,尤其是在项目省级经费补助经费中计划列支的实施内容(对已经建成的项目内容不得再列入项目建设和考核内容,有关经费不得在省级财政补助经费中列支)。

三、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

1、针对项目拟解决的具体问题,明确本项目核心技术的具体内容、先进性、产业化开发前景等。

2、按照建立产业技术体系的思路,阐述相关配套技术。

四、实施计划进度

逐项写明各时间段项目建设内容及实施目标。

五、牵头申报单位、合作单位任务分工及分单位考核目标

具体写明在整个项目中,牵头单位、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以及相应的考核目标,并相对具体细化。此部分任务、考核目标要与整个项目建设内容的任务一致,并根据各个项目参与单位的建设任务明确相应的省级补助资金。

六、实施人员

本部分人员必须是实施项目的相关人员,每个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均有具体的任务。

七、预期目标与考核指标

1、预期目标:针对项目建设内容,按时间顺序逐项写明项目实施结束时需要达到的目标。

2、考核指标:针对项目建设内容,按时间顺序逐项写明项目实施结束时所要达到的经济、技术及其他指标。所有指标必须要能量化,具体可考核。

八、项目实施经费预算

根据《江苏省省级农业品种、技术更新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编制项目的省级拨款预算、自筹资金使用方案。经费预算尽可能细到会计结算科目,不能笼统地进行框算。在编报方案中,对省级资金的使用要重点体现在项目实施的科技方面。表格中列出的一、二、三等分项内容只作为与资金使用方向归类,具体时须进一步细化。

九、保障条件

1、本项目已有的工作基础

指申请单位已具备的能为本项目提供的设施、设备、生产基地及其它配套条件,包括科技力量、经费支持等。

2、实施基地地点及规模

明确项目具体实施地点、规模,并说明该地点(基地)所具备的基础条件。项目实施地点作为项目验收的一个重要依据。

3、组织方式与保障措施

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承担单位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保障措施。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