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最新范文 内容页

20XX年中考化学复习方案滚动小专题(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方案滚动小专题(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本文关键词:活动性,年中,顺序,滚动,复习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方案滚动小专题(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本文简介:滚动小专题(二)__金属活动性顺序类型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1.[2017·桂林]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Cu、Mn、NiB.Mn、Ni、CuC.Ni、M

2018年中考化学复习方案滚动小专题(二)金属活动性顺序练习 本文内容:

滚动小专题(二)__金属活动性顺序

类型1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断

1.[2017·桂林]镍(Ni)和锰(Mn)都是重要金属,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则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Cu、Mn、Ni

B.Mn、Ni、Cu

C.Ni、Mn、Cu

D.Mn、Cu、Ni

2.[2017·临沂]有X、Y、Z三种金属,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如果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的是(

)

A.X

Y

Z

B.X

Z

Y

C.Y

Z

X

D.Z

Y

X

3.[2017·黄石]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先将三者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再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中析出银单质,则三者的金属活动性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无法判断

4.取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G2-1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图G2-1

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5.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G2-2所示。

图G2-2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Z>X>M>Y

B.X>Z>M>Y

C.X>Z>Y>M

D.Y>M>Z>X

6.[2017·满洲里模拟]现有X、Y、Z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硝酸银溶液中,结果如下表所示。判断X、Y和Z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正确的是(

)

X

Y

Z

稀盐酸

不反应

溶解产生气泡

不反应

硝酸银溶液

表面有银析出

表面有银析出

不反应

A.X>Y>Z

B.Y>Z>X

C.Y>X>Z

D.X>Z>Y

类型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验证

7.下列各组实验,不能说明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A.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稀硫酸中

B.铁丝和铜丝分别在氧气中点燃

C.铜丝插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D.铁丝和铜丝分别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8.[2017·来宾]为了探究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装有X溶液的试管中,通过观察现象即能得出实验结论。则X溶液是(

)

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氯化镁溶液

9.[2017·内江]金属及其金属制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铜锌合金的外观与黄金极为相似,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祸害百姓。利用简单的化学知识,将其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________产生即可鉴别真伪。

(2)铝、铁、银是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三种金属。对Al、Fe、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探究,能达到目的的一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①Ag、FeCl2溶液、AlCl3溶液

②Fe、AlCl3溶液、AgNO3溶液

③Ag、Fe、AlCl3溶液

10.[2017·牙克石模拟]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以“铁、铜、银的化学性质”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请根据已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提出问题]

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和假设]

根据所学知识,猜想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

猜想一:Ag、Fe、Cu;

猜想二:Fe、Cu、Ag;

猜想三:________。

[制定计划]

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图G2-3所示,他们在实验中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和细致的观察。

图G2-3

[收集证据]

你认为实验①中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与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有错误,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反思后甲同学对自己的实验进行了改正,其作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由此证明猜想________正确。

11.[2016·宁夏]M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MSO4溶液是无色液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探究M与铜、铝的活动性顺序,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

M、铜、铝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怎样的?

[猜想与假设]

小敏的猜想是Al>Cu>M;

小强的猜想是Al>M>Cu;

你的猜想是_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一]

小莉取M丝、铜丝、铝丝和编号为①②③的3支试管,进行如表实验(试管中均盛有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盐酸)。

实验操作

M丝插入

试管①中

铜丝插入

试管②中

铝丝插入

试管③中

实验结论

刚开始

的现象

有少量气

泡产生

无气泡

无气泡

M>Cu;

________

几分钟后

的现象

有少量气

泡产生

无气泡

有大量气

泡产生

________

________

[交流与表达]

同学们对同一实验得出两种不同结论的现象进行了讨论,明白了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与实验二]

为了进一步探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取粗细相同、打磨干净的M丝、铝丝及相关溶液,又进行了如图G2-4所示的实验。

图G2-4

(1)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表达]

同学们经讨论后认为该实验可以优化,去掉试管________(填试管编号)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

[解释与结论]

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得出了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评价与反思]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对实验过程进行了如下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进行判断。

类型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2.已知:金属M常温下能发生反应,M+2HCl===MCl2+H2↑(已配平)。由此可推知,M可能是(

)

A.Al

B.Cu

C.Na

D.Fe

13.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G2-5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图G2-5

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

C.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14.[2016·孝感]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图G2-6

15.[

2017·常州]向盛有氯化亚铁和氯化铜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得到固体M和溶液N,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锌有剩余时,M中一定有Fe、Cu和Zn

B.锌有剩余时,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

C.锌无剩余时,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

D.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和FeCl2

16.[2017·荆门]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和Cu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蓝色滤液,关于该滤渣和滤液有下列四种说法:

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可能有气泡产生

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产生

③滤渣中一定含有Ag

④滤液中一定有Cu(NO3)2,一定不含AgNO3,可能含有Mg(NO3)2

以上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7.金属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图G2-7甲:

图G2-7

请回答下面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X是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铝比铁活泼,但抗腐蚀性能却更强,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一定质量AgNO3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Zn粉,溶液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B点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填溶质化学式)。

18.[2017·青岛]某化工厂的废液中主要含有硝酸银、硝酸铜。取一定量的该废液样品,加入镁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请填写下列空格。

(1)若滤渣中有镁粉,则滤渣中除镁粉外还含有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下同)。

(2)若滤渣中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则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含有________。

(4)反应后得到滤液的质量_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前所取废液样品的质量。

19.[2017·随州]将一定量的金属M(M是Mg、Al、Zn、Fe中的一种)粉末放入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向滤渣和滤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均无明显现象产生。

(1)金属M不可能是________(填名称)。

(2)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_;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________(填符号)。

20.某班同学做验证银、铁、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用到的药品有铁丝、铜丝、稀盐酸、硝酸银溶液,实验结束后,同学们还对该实验的废液进行了研究。

(1)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伟通过观察,认为废液中一定有铜离子,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业认为废液还可能呈酸性。为此,大家一起做了验证实验。以下实验方案可行且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小松取一片pH试纸浸泡在废液中

B.小颖取废液加入到装有少量氧化铜的试管中

C.小莉取少量废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4)实验结束后,大家一致认为,需要对废液进行无害化处理。为此,小兵认为只要把铁丝、铜丝、稀盐酸、硝酸银中的某一种药品放入废液中,充分反应就可以达到目的,你认为该药品是________(填名称)。

参考答案

1.B

[解析]

将Ni丝插入MnCl2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证明金属活动性Mn大于Ni;将Ni丝插入CuCl2溶液中,Ni丝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金属活动性Ni大于Cu,所以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n、Ni、Cu。

2.B

[解析]

X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Y、Z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说明X是最活泼的金属。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会儿,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Ag>Y,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Z>Y。

3.C

[解析]

将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只有甲可使溶液中析出铁单质,则甲位于铁之前,乙、丙位于铁之后;将三者加入到硝酸银溶液中,只有乙不能使溶液析出银单质,说明甲、丙在银之前,乙在银之后,三者的金属活动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甲>丙>乙。

4.C

5.B

[解析]

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稀盐酸中时,只有X、Z发生反应,说明X、Z的活动性大于Y、M;从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的反应关系图可以看出X能把Z置换出来,M能把Y置换出来,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把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得出X的活动性大于Z的活动性,M的活动性大于Y的活动性。

6.C

7.D

8.A

[解析]

相同条件下,金属越活泼与稀酸反应的速率越快;将形状、大小相同的三种金属分别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镁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锌表面产生的气泡较少且慢,铜表面无气泡产生,由此可得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Mg>Zn>Cu;镁、锌、铜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无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镁、锌均能与氯化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无法判断镁、锌的活动性强弱;锌、铜与氯化镁溶液均不能发生反应,不能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9.(1)气泡

(2)②

[解析]

(1)铜锌合金为混合物,锌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可将固体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来鉴别黄金与铜锌合金。(2)①将Ag放入FeCl2溶液或AlCl3溶液中,Ag既不能置换出FeCl2中的Fe,也不能置换出AlCl3中的Al,不能确定Fe和Al的活动性顺序,不能达到目的;②Fe不能置换出AlCl3溶液中的Al,但可置换出AgNO3溶液中的Ag,说明Fe的活动性比Ag强而比Al弱,能达到目的;③Ag、Fe均不能置换出AlCl3溶液中的Al,无法确定Ag、Fe的活动性顺序,不能达到目的。

10.[猜想和假设]

Cu、Fe、Ag(合理即可)

[收集证据]

铁丝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物质,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解释与结论]

实验中没有证明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反思]

将实验②中铁丝换成铜丝

11.[猜想与假设]

M>Al>Cu

[设计与实验一]

实验

操作

M丝插入

试管①中

钢丝插入

试管②中

铝丝插入

试管③中

实验结论

M>Al

Al>M>Cu

[交流与表达]

铝表面有一层氧化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无明显现象

[设计与实验二]

(1)M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

(2)2Al+3CuSO4===Al2(SO4)3+3Cu

[交流与表达]

[评价与反思]

(1)反应物接触面积(或温度)

(2)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解析]

[猜想与假设]

通过分析小敏、小强同学的猜想可知,还应作出的猜想是M>Al>Cu。

[设计与实验一]

金属越活泼,与酸反应越剧烈,所以刚开始的现象是M与稀盐酸有气泡,而Cu、Al无气泡,说明M>Cu,M>Al;几分钟后的现象是铝丝与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M与稀盐酸有少量的气泡,而Cu仍然无气泡,说明Al>M>Cu。[交流与表达]

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会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所以实验刚开始时试管③中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铝表面的氧化膜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设计与实验二]

(1)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的金属活动性,所以试管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M表面出现一层红色物质。(2)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铝和铜。[交流与表达]

甲实验可以验证铝比M活泼,乙实验可以证明M比铜活泼,所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M>Cu,所以去掉试管丙中的实验,也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评价与反思]

(1)影响金属与酸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除了相互反应的金属和酸的性质外,还有反应物接触面积、温度等。(2)金属能与酸、盐、氧气等物质反应,所以除了上述实验中已经用到的两种方法外,还可以根据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进行判断。

12.D

13.A

[解析]

三种金属与稀盐酸进行反应时,相同时间内放出氢气的质量大小顺序为Y>X>Z,可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由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判断产生氢气的速率大小顺序应为Y>X>Z;由图可知,三种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X>Y>Z,则消耗稀盐酸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X>Y>Z;根据一定量金属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金属的质量,题中没有给出相关金属的化合价,无法比较三种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大小。

14.D

15.D

[解析]

锌的活动性比铁、铜强,能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铁、铜;当锌有剩余时,锌能把铜和铁全部置换出来,所以M固体中一定有Fe、Cu和Zn;当锌有剩余时,铁、铜被全部置换出来,溶液中不含铜离子和亚铁离子,则N中一定没有FeCl2和CuCl2;因为在反应中铜首先被置换出来,铜被置换完全后,再置换出铁,当锌无剩余时,铁可能没有被置换出来或没有完全被置换出来,所以M中一定有Cu、可能有Fe;当锌无剩余时,N中一定有ZnCl2,可能含有FeCl2。

16.A

[解析]

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Mg粉和Cu粉,根据优先反应的原理(远距离先置换),AgNO3先与Mg反应[Mg+2AgNO3===Mg(NO3)2+2Ag],镁消耗完后,AgNO3再与Cu反应[Cu+2AgNO3===Cu(NO3)2+2Ag]。由于滤液呈蓝色,说明AgNO3已将Mg消耗完,且已与部分Cu或全部Cu反应。滤渣中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粉,一定不含Mg粉,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Cu(NO3)2,可能含有AgNO3。①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不与Ag或Cu反应,所以不可能有气泡产生;②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Mg(NO3)2、Cu(NO3)2都不反应,AgNO3不一定存在,所以不一定会有沉淀产生;③根据上述分析,滤渣中一定含有Ag;④根据上述分析,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Cu(NO3)2。

17.(1)汞

(2)4Al+3O2===2Al2O3

(3)Zn+2AgNO3===Zn(NO3)2+2Ag

Zn(NO3)2、Fe(NO3)2

18.(1)Ag、Cu

(2)Mg(NO3)2

Cu(NO3)2

(3)Mg(NO3)2、Cu(NO3)2

AgNO3

(4)小于

[解析]

向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镁粉和铜粉,镁粉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后,镁粉再与硝酸铜反应,当镁粉完全反应后,铜再与硝酸银反应。(1)若滤渣中有镁粉,说明溶液中的硝酸银和硝酸铜均被镁粉完全反应,则滤渣中有Mg、Ag、Cu。(2)若滤渣中有铜粉,说明镁粉已完全反应,有铜粉存在,溶液中硝酸银也已完全反应,硝酸铜可能没有被镁粉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Mg(NO3)2,可能含有Cu(NO3)2。(3)若滤渣中没有铜粉,镁粉和铜粉均完全反应,硝酸银可能没有完全反应,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4)镁原子的质量比银原子、铜原子质量小,铜原子质量比银原子质量小,镁分别置换硝酸银、硝酸铜后溶液质量均减小,铜置换硝酸银后溶液质量也减小,因此,不论是上述哪种情况,反应后得到的滤液质量都小于反应前的溶液质量。

19.(1)铁

(2)Cu、Ag

NO3-

[解析]

(1)含有亚铁离子的溶液显浅绿色,而金属和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得到无色滤液,则说明金属一定不是铁。(2)金属加入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硝酸银先反应,硝酸银反应完后,M再与硝酸铜反应;硝酸铜溶液显蓝色,由题意知得到滤渣和无色滤液,则说明硝酸银、硝酸铜都完全反应,故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铜;因为所给的溶液都是硝酸盐溶液,故无色滤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硝酸根离子,符号为NO3-。

20.(1)铁>铜>银

Cu+2AgNO3===2Ag+Cu(NO3)2

(2)溶液呈蓝色

(3)BC

(4)铁丝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