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之纠错笔记系列: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本文关键词:年高,纠错,政治,价值,选择
2018年高考政治之纠错笔记系列: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本文简介: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易错点1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把握不准典例分析:“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
2018年高考政治之纠错笔记系列:专题16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本文内容: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易错点1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把握不准
典例分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①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②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③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④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易错点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
会存在的含义:它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②社会意识的含义:它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并不总是同它所依赖的社会物质基础的变化完全一致,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并阻碍其发展,有时又会预见社会存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推动社会的发展。
即时巩固: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
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
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
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易错点2
不能准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典例分析:
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表明:①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③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易错点击:
正确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1)经济基础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联系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要正确理解经济基础的科学含义:
第一,经济基础不包括生产力,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相对于生产力而言称为生产关系,相对于上层建筑而言则称为经济基础。
第二,经济基础不等于一定社会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而是指这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第三,经济基础不是指各种生产关系的混合,而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各环节的有机统一。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具有决定意义。
(2)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等。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中,政治上层建筑是指人们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的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建立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思想上层建筑是指适应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上层建筑在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和政治关系的统一。
(3)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的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而政治、法律制度等一旦建立,又成为一种既定的力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简言之,政治上层建筑在上层建筑中处于主导地位,思想上层建筑则起指导作用。
即时巩固:
2017年3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获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中国民事法律制度从此开启“民法典时代”。1980年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因为当年中国市场经济的不健全,当时的很多民法原则、规则已经与现在的经济环境格格不入,而当前的《民法总则》更多强调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强化契约权利。从哲学角度看,《民法总则》的编撰表明:①价值观影响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②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③社会物质生活状况是社会意识变化的客观依据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易错点3
不能正确认识改革
典例分析:
当前,改革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做到改革不停顿。从唯物史观角度看,这是因为:①改革是解决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②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③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④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易错点击: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改革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哲学依据
1.改革属于变革社会关系的实践,能够把国家发展的蓝图变成现实,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2.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社会的变化发展。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
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改革就是改变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上层建筑中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环节和方面,使之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最终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5.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否定,通过改革能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即时巩固:
从深化改革元年的全面播种,到关键之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再到攻坚之年立柱架梁。全面深化改革这三年,我们既追求改革的“过程自觉”,久久为功解决长期存在的难题;更讲究改革的“落地效益”,让改革的尺寸之功都能凝结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说明:①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能推动社会进步②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发展要求③改革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和进步的直接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易错点4
不能准确区分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典例分析:
习近平指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党始终植根于人民,联系群众、宣传群众、武装群众、团结群众、依靠群众,以自己的模范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真心拥护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是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③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易错点击:
人民群众与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1)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的含义
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其主体部分。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人们吃、穿、住、用、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他们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群众观点
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3)群众路线:①地位: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②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③重要性和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即时巩固:
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有始有终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材料观点是基于:①坚持群众观点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②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引导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易错点5
不能正确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关系、特点和标准
典例分析:
同样写“泥土”,鲁藜写到:老是把自己当作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作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黄淮写到:老是把自己当作泥土,就时时有被践踏的痛苦,还是把自己当成珍珠吧,便时时有被发现的幸福。这说明:①对幸福和痛苦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没有客观标准②对什么是痛苦、什么是幸福的看法受主体因素的影响③价值理念不同,可能导致人们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④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评价痛苦和幸福的方法也就不同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易错点击:
1.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①含义: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
②产生: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要求:人们选择的目标能否实现,实现的程度如何,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
①依据:随着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一定事物的价值以及人们关于它的价值观念也会发生变化。
②内涵: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③意义: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价值选择。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影响因素
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面对同一事物或行为,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会作出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受一个人的立场、价值观、知识构成等影响。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面对同一问题,人们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差异,产生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冲突。这就要求我们明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分辨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a.我们想事情、做工作,想得对不对,做得好不好,要有一个根本的衡量尺度,这就是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
b.我们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这也是判断一种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正确性。
(2)具体要求
①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我们的各项工作应当正确反映并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②当个人的利益同人民群众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的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③当个人的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即时巩固:
2017年8月27日,第十三届全运会在天津开幕。本届全运会借助多种手段,生动诠释了“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全民全运”的办理理念。本届全运会告诉国人,全民健身是国家战略,把中国体育应该赋予国人的意义,把体育与健身、健康与小康的关系,做了最好的升华和诠释。材料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真理观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③只有遵循体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④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与否的最高标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纠错笔记:
全面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1)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如我国目前仍存在封建迷信思想。
(2)社会意识的变化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如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每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都同它以前的成果有着继承的关系,正是由于社会意识存在着这种继承性,因而社会意识才能持续不断地发展,人们才能追溯历史发展的线索。
4.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也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5.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它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全面理解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这两对矛盾及其运动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推动着人类社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的转变。
3.两对基本矛盾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生产方式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也是包括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内的整个社会形态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原因。
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加以解决。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3.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
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
全面准确把握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是什么(1)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2)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为什么(1)理论依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现实依据: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3.怎么做(1)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以此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2)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1)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3)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评价标准。这两个标准是统一的,缺少任何一个都不会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的需要只有建立在对事物的属性与规律的准确把握上,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离开人的需要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去谈事物的属性与规律,也就无所谓价值问题了。因此,把两个标准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
不能认为“只要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就能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有两条标准,一是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二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两条标准具有内在一致性。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落脚于实现人民利益;而实现人民利益又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则会“好心办坏事”。因此,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这两个标准的统一。
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的原因
(1)价值判断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在多个价值标准中有一个是占主导地位的最高价值标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判断事物有无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最高标准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的利益是根本利益、长远利益、整体利益。为此,首先应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要把个人利益、集体利益、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纠错大通关:
1.2017年8月23日,国务院发布《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办法》共十九条,主要调整了无证无照经营的查处范围,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是转变监管理念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保障“先照后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监管效率,促进创业创新。可见,《办法》的出台和实施表明: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近年来,我国电影产量迅速提升,在高票房的同时,观众口中“烂片”的数量也在增加,过于低俗化、功利化的内容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一定影响,国产影片真正能够赢得口碑,全面满足市场需要和观众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力作明显不够,特别是“立足当下,肩负责任”的现实题材作品仍然处于劣势。要创作“高口碑”经典电影,是因为:①先进的社会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②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而发展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④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3.2017年,浙江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从服务、政策、制度、环境等方面优化政府供给,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达到百姓、企业和政府共赢,这一改革:①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③顺应了经济发展对上层建筑变革的要求④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4.2017年9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药塑料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的通知》,要求全国要严格执行限制使用农药(含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实行专柜销售、实名购买的溯源管理,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增强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国务院的这一做法: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③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作出的正确判断④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我国古代哲学家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实际上已经猜测到了:①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②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③社会变化的规律是客观的
④规律是可以用来造福人类的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6.威武凶猛的老虎、英姿飒爽的穆桂英、充满传统韵味的景泰蓝花瓶……走进朱慧卿老人的家,就像走进了艺术品展览馆,利用废旧材料创作的各式各样手工艺品随处可见,在朱阿姨的眼里,废弃物品都是宝贝,加以创意就能将它转化为艺术品。这说明:①人们多样的价值选择是取得创意成功的源泉②事物的多重属性是满足人们不同需要的前提③观念的创新实现了事物多样价值之间的转换④事物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物与人关系的基础上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地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梦,也是每个人的梦!
实现中国梦,个人必须努力。罗阳用生命诠释了一个航空人的报国情怀。为尽快研制成功歼-15舰载机,他带领整个研制团队没有休过一个像样的节假日,为保证舰载机在航母上成功起降,他带领研制团队长时间随舰海试,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实现了舰载机在航母上起降的首次成功。他用智慧托举战鹰完美升空,他用生命圆了中国人心中的一个梦。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罗阳的先进事迹给你的启示。
参考答案:①罗阳通过努力的工作,表明只有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②罗阳的精彩人生离不开研制团队的共同努力,表明人的价值需要在个人和社会的统一中实现。③罗阳发挥聪明才智,解决了飞行训练中大量的技术难题,说明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8.近年来,政府.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分配关系呈现较为明显的失衡状况,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都有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因此,要在坚持基本分配制度的前提下,切实保护公民合法收入和私有财产,同时尽快扭转城乡.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趋势,逐步形成中等收入占多数的“橄榄型”分配格局。为此,将会加大税收在二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说明我国政府解决收入差距问题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①社会意识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发展。“十二五”提出的解决收入差距的建议,是对我国目前分配现状的反映,也必将对问题的解决产生深远的影响。②正确的价值观既要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缩小收入差距,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也是作出正确的价值观的必然要求。③人民群众是
历史的创造者,实现社会公平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分配制度的调整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