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训目标
校本培训要与学校教师的实际紧密结合,以新课改为动力,抓住教改新机遇,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解决新课改中的困难,开创校本培训新局面为基本目标。开展校本培训,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二、培训原则
1.校本培训与实施新课程计划相结合原则;
2.校本培训与优化课堂教学相结合原则;
3.校本培训与发展性教学评价相结合原则;
4.校本培训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原则.
三、培训内容
培训重点内容是:
(1)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系列;
(2)新课程实施系列;
(3)校本教研系列;
(4)优化课堂教学策略系列;
(5)教学科研系列;
(6)发展性教学评价系列;
(7)校本课程开发系列;
(8)现代教育技术系列;
(9)教师心理保健系列。
校本培训内容的选取要坚持“五性”:专题性、针对性、科学性、时代性、前瞻性。
四、培训方式
1.校本培训方式的多样性:运用重点培训、年级培训、科组培训、备课组培训、个人自学等形式。
2.校本培训方式的灵活性: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教学评价相结合、与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
3.校本培训方式的互动性:以学校为主阵地的自我反思、研讨交流、实践操作、说课评课等方式启发教师思考,促进教师交流,从而达到教师的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改进和自我提高。
五、管理办法
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按照要求规定每学年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0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有专人负责管理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由教科室主任专门负责)
3.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六、保障措施
1.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各学科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校本培训工作在“学校领导、教科室、教务处、教研组长”指导下开展。各部门要加强协作,各教研组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学科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学科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3.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教研组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通过培养校本培训的骨干力量,发挥他们在校本培训中的骨干、带头和辐射作用。
4.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评估检查和督导力度,学校要把此项工作列入教师教学工作专项考核。开展“校本培训先进教研组、个人评选活动”。对评选出的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5.对校本培训工作要做到人人重视,尤其是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学校为校本培训专设培训经费,确保校本培训年度经费的落实。
七、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z(校长)
副组长:z(副校长)z(副校长)
成员:z(教科室主任)z(教务处主任)
z(电教处主任)z(政教处主任)
z(理化生教研组长)z(数学教研组长)
z(政史地教研组长)z(体音美教研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