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我就按学校的教研计划制定了自己的课题研究阶段计划。这学期,我还是专注于自己喜欢的童书共读探讨,希望能在新接手的班级正常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并且在活动中不断反思,让自己的探讨取得进展。
我确定自己的研究重点是:
1.童书共读过程中指导的方法研究;
2.童书共读过程中亲子共读提高效果的研究
3.阅读与写作的相互影响的研究;
4.童书共读对学生生命成长的影响的研究。
对照自己的计划,我的班级读书活动也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着。由于是刚接班,所以开展得稍微晚了一点,我的日志里是这样记录的:
xxxx年9月18日下午放学后,我们三(6)班的孩子并没有回家,他们坐在教室里,静静地等待,静静地等爸爸妈妈的到来。因为,今天我们将举行一个特殊的仪式:童书共读的启动仪式。
这个班刚刚进入三年级,但是家长们就格外关注孩子的阅读状况了,他们自发组成了一个共同体。在我的建议下,家长们立刻从网上集体购买了《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在QQ群里,热烈讨论着,期待着。
晚风习习,我、孩子和家长们共同期待的时刻终于到来。近百人的教室里没有一点吵闹的声音,孩子或坐在家长的腿上,或偎依在家长的身边,一股浓浓的情感在弥漫着。我先用一个绘本《石头汤》,将大家紧密地集中在了一起,我们也将一起煮锅石头汤,我相信石头也会唱歌。
我简单介绍了童书共读的意义以及操作方法后,一本本新书由我的手上传到了家长的手中。家长又变魔术似的,在新书上贴上早已准备好的祝福,再郑重地赠送给孩子。《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的整本书共读就这样开始了,他们还将书写自己小时候的故事,编制自己的“翻翻书”。
就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家庭,将在童书阅读中一起穿越,一起书写,共同成长!
就是《我和小姐姐克拉拉》这一本书,将孩子们带进了书的王国,将我、孩子和家长的关系拉近了,我们拥有了共同的语言和密码。那段时间,我们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读这本书。我们不约而同地大笑,我们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同时也将孩子变成书中的克拉拉和克拉,让孩子们讲他们自己的故事,还有些孩子还没有记事时由家长讲的故事,并且将这些故事写下来。然后再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将这个故事编成一本书,让孩子亲自写下自己的名字。孩子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了一本书的制作过程,他们做美工,做排版,煞有其事。在我们的总结汇报课上,孩子们更有了这样的意识:每个人的童年就是一本书,而书写者就是他们自己。要想写得精彩,就要做得精彩。
在10月7日,我在教育在线论坛毛虫与蝴蝶版块给孩子们建立了第二个家园,我们的网络之家——《我和小鸟和铃铛》:
这里是孩子们的乐园,他们在这里书写着自己童年的美妙,书写自己的奇思妙想,书写自己成长的点点滴滴,这些作品在我们的黑板报上绽放着光彩;这里也是家长的原地,他们在这里看着孩子们的成长,在交流着,在指引着孩子们。
因为这一切,我们班级已经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我们的家长也和孩子一样在写自己的反思了: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一本简单而快乐的图书,不需要你费力的思考,只要你像孩子们一样投入地去阅读。
我想写这本书的人应该有一颗孩子般纯净的心,所以才能如此生动形象地把孩子的想法和他们眼中的世界传达给我们这些成人。克拉拉和弟弟之间发生的故事如果发生在我们孩子的身上,我们决不会如他们的父母一样坦然,但我们在读的时候,却丝毫不会觉得克拉拉做了什么很糟糕的事,哪怕他们异想天开地要开一个“跳蚤马戏团”,跑去宠物店寻找跳蚤,我们也只会觉得孩子们是多么的富于奇思妙想,而且敢想敢做。
我们的孩子现在正经历着美好的童年,身为父母的我们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童年?我们真应该像克拉拉的父母学习,学习他们对待孩子的那份宽容,给孩子们自由的空间。
在11月14日扬州市家长进校园评教活动中,我们开始了第二本书《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阅读。在这之前,我们读了一段时间的绘本故事《我的名字克里桑丝美美菊花》《奇奇兔的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我还将儿子的书带给孩子们看,分成书友小队,交流阅读,让他们自己学会阅读。在第二本书开始的时候,我们开始学习细读,我每周末都会发给他们一份导读题,由孩子和家长一起完成。这些题目刚刚开始是很直观的,能直接从书中找到答案,主要是激发他们的兴趣。而家长也会在最后写一段话,表明自己的观点,这些也是给孩子一些肯定和指点。
这一本书的语言很有特色,极尽夸张之能事,特别是对人物的描写。而我们三年级作文刚刚起步,正需要这样的练习。于是,在导读题的设计中,我常常就人物的描写与人物的性格特点出一些题目让孩子去细读,去概括,在这样的过程中,希望他们能逐步学会描写。当然这些都不是做得很明显,而是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比如读第十二章,我让他们思考:查理得到了一张金奖券,他们全家各具情态,请分别说说他们的样子吧。
对照自己的计划,有些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了改变。这不是什么问题,问题是第二本没有读完,要留在寒假利用网络交流了。未能按时实施的原因是学生自己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思想上没有放开,其实殊途可以同归的。还有在导读题的设计上形式不够活泼,没有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导致一部分孩子积极性不高。描述性的题目较多,训练孩子拥有自己思想的主观题不多。还有就是问题比较琐碎,没有形成大的问题的统领。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的。
在岳主任的关心下,明年开学我要带着孩子们一起读《亲爱的汉修先生》,和青岛或者其他地区的老师联手一起研讨,互相学习。要抓住这样的学习机会,争取童书共读的课题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