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室领导来我校调研小结
**月**——**日,县教研室陈××主任一行六人来我校进行全方位的教学质量调研。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调研,学校管理、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夏校汇报提质报告、与学校领导班子进行座谈、听了十三节的课(语、数、科学、音等学科)、与学生代表座谈。
我在**月**日写过一篇博文《关于提高教学成绩的思考》,其中提到了我校教学质量处于末流的若干原因:学校管理方面、教师执行力方面、学生学习习惯方面及教师素质方面(或课堂效率方面)。我对学校的质量提升还是有思考的,只是思考,落实措施较少。
陈主任这次的调研,虽是听了十三节课,占用了一天的时间,所花的时间是最多的,但真正的调研重心是学校管理层面的。教师课堂中反应出来的问题,从另一层面是可以看出学校管理的缺失的。以往县领导调查我是比较紧张的,我知道我自己做的很少,明确许多不足的地方,所以会到前期做些弥补以挽回点面子。但这次,我心平气和,我准备让问题暴露的更猛烈些,对自己、对学校管理层彻底洗洗脑。
一、管理无思路
在与学校班子座谈时,陈主任问及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教师任课安排是采用什么原则?是大循环还是小循环?在进行小循环时,如何进行过渡?有哪些衔接措施或原则?后20%学生有哪些改进的措施?对教师提出哪些改进要求?如何进行评价与激励?教研活动如何开展?有围绕哪个主题?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等等。说实在的,我们的回答是含糊不清的。
陈主任提供了一份数据,是近三年我校期末质量检测各年段成绩的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的对比,发现近三年我校成绩没有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全县后20%学生的比例居高不下,达40%左右,整体成绩处于下游显而易见。可见,我校在改善教学质量上没有针对性,或是没有明显的成效。
二、课堂低效率
我在与评文教研员张传科老师私下聊时,我说了心里话,我觉得自己拿不出具体的措施,是因为我心里太清楚教师的执行力差的问题。老师的进取心,决定着措施执行强度。每老师心中都有一个小算盘,他总觉得通过强化做题等应试手段是最有效的方法,用不着花那么多的心思提高一堂课的效率,这个对于大多数老师自己来说太难了。这是需要沉下心来,扎实研究教材、学情等一系列工作的,老师们不乐意。可以说,一大批的老师都习惯了“传统”的方式了,不想改,也很难改。
要想改变大多数老师的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和教育观念,学校管理层不下强硬手段是根本行不通的。而恰恰是大家对老师们的想法太清楚了,对一切方案的制订脑子都得为老师考虑一下,这方案是否符合老师的意愿,这是制定方案的标准,而不是教育规范或学生发展要求去考虑的。长此以往,标准逐年降低,规范行为更是无从谈起。大家一切相安无事!正气被年年吞噬着!管理越来越难以执行,最终“无为而治”(这是管理的最高境界?)。
在陪同教研员听课的过程中,我们也及时进行沟通,产生了一些共鸣,其实我与领导聊天时常有这种不错的感觉。这一个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取决于教师的敬业精神,勤是必不可缺的因素,然后再课堂高效,只有具体这两样才能取得教学高质。这次被听课的教师,从教师自身素质而言,都是本校相对较好的教师,但为什么他们的教学的成绩处于下游水平呢?从课堂中的效率可见一斑。上课老师还是太注重自身的表现,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课堂中,师生的对话只是围绕在几个优生层面,落实的面的很窄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存在着严重的低效环节,内容多,板块多,教师讲的多,无效拓展多,无针对的训练多。学生学的被动,学得不扎实,易出现学困生。
因为开会时,陶一砖委员强调少找客观的不可改变的因素。所以,在质量分析报告中,生源差这一点我并未提及,但这一点对于中心镇来说,是很明显的,司前、三魁、泗溪等镇都有共性的问题。由于区域关系,学生行政村分散,留守学生多,家庭教育缺失,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流动性学生等因素,出现了许多学困生。老师对这部分学生的转化工作是存在畏难情绪的,几乎放任自流,这样便会逐年增加,到了高段彻底放弃。
改进环节:
一、学校管理层必须要有教学质量管理思路,包括中短期质量提升目标、激励机制、科学的学科结构和课程设置、落实细则
二、中层干部科学分工、职责明确、有评价体系
三、教师教学行为必须要进行规范,提出明确具体的规范要求
四、学生必须要有学习规范,提出明确细致的学习习惯要求
总之,要保障“勤”与“课堂成效”问题解决。
文章来源一流范文网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