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秋季小学语文教师培训提纲
一、让阅读和习作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
1、让书籍成为一生的伴侣
对年轻教师的希望:阅读立身,壮骨强筋,以书教书,以人育人。这里的“书”应该是广泛的,需要注意的是泛读不等于乱读,要有目的性,有计划性。例如课标之书、课本之书、教育之书、教学之书、学生之书等。有了“大书”的基础,教学就有了底气、底蕴。当一个教师能真正成为“读书人”的时候,才能用自己的形象和实力来吸引和带动一批小读者,造就一批新的“读书人”。“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语)我们要向李时珍学习,敢于“晾晒腹中之书”。
学生时期,大家阅读了许多文学性或专业性的书籍,到了学校就要由远到近,阅读和教学关系密切的一些书籍,如课本、课标、优秀教学案例、专家论教学等。有了一定的教学经历后,可以再由近到远,阅读一些世界教育史、中国教育史等。
推荐给教师的三十本必读书。
2、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我们经常向学生说的话,我认为还是把这句话先对自己说,用自己的行动来召唤学生,引导学生。如果说现在的语文教学中,习作是一个薄弱之处,其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老师不爱习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因为这样,我们的号召就缺乏力度了。孔庆东这样对学生说,每天坚持写一百个字,三年之后必然会发生质的变化,我想主要是养成了用笔表达的习惯,然后才是一定量的文字带来的水平的提升。同样,写一辈子教案不等于名师,写三年的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一个一流的教师最起码应该是一个末流的作家。
建立博客,是一种很好的展示平台,也是一种约束和激励。我的博客有五年的历史了,一开始,也是杂谈,记事、感受,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纯属自我记录和欣赏而已。时间长了,忽然发现,写总结、报告变得容易了,稍作调整就出来了,这就是积累的效果。通过博客,我们还能结识很多朋友,得到很多信息,跨越时空和他人交流,也是一种非常快乐的事情。
给老师一份作业单:
(1)学期初,在研究教材结构和联系的基础上,写一份本册教材的解说稿。
(2)期中、期末各写一份本班教学质量分析简报,包括命题意图、答卷情况、改进措施等。
(3)每学期至少写两份能代表自己水平的教学案,并加上设计意图。
(4)每学期至少写两份名家教学案例的学习分析。
二、让研究和实践成为我们通向梦想的双轨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教育工作者的梦一定是未来的某一日能构筑起有着个人元素的教育之楼、教学之楼。为了梦想,我们要做的就是大量的实践和研究。
1、打地基——地基的深度决定了楼房的高度。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不仅找准学段教学的基点和每一节课的起点(纵向,打竖井),还要弄清楚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及相互间的联系(横向,绑网架)。坚决不走那种看一遍教参,找一个课件,就是一节课的教学捷径。好课和差课的区别就是对教材的研究和处理。比如研读《海上的日出》时,我始终有个疑问:为什么我们都感到激动的场面,作者却舍不得用一个感叹号?后来查阅资料,才知道我们的教学仅仅是读了纸面的内容,与作者当时复杂的爱国爱亲人的心情来比,日出的场景只能给他一种希望,而不能给他欢乐和激动。
2、绘蓝图——《礼记·中庸》中有这样的话:言前定则不跲(jiá),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联系到教学,就是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如果说钻研教材是深入,那么,教学就要做到浅出,“浅”到学生能接受的水平。对于年轻的老师,我的建议是先读透文本,形成自己的见解,再参考编者的建议,完善教学观点,然后批判性地看一两个案例,包括专家的案例,(参考《我们终究做不了大家》)在拆解分析中学会创造。当然,还要利用好课堂的生成资源。
3、巧施工——扎实的课本教学,课文快教,课堂高效。不搞豆腐渣工程,总是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下一节课我们将接着学习”来掩盖失误。
三、让我成为教学接力活动中最有个性的一员
教学是特殊的接力活动,我们都是其中重要的一棒,所要接送的是活生生的人。那么,学生带着什么来,要带着什么去,我们要非常清楚。
根据教材安排,我们可以看看教学训练点的一览表,特别要关注每个年级的上期该做些什么。
四、让“增量阅读”成为教学效率的助推器
增量阅读概述
一个目标:六年时间,落实145万字——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两条途径:课内增效,课外增量,整体规划,双线并进。
三个结合:课内和课外结合,阅读和习作结合,过程和评价结合。
四个步骤:快——一在等量时间里增加内容以提高教学效率。简单说就是“先加后减,以减促加”:从每一篇主体课文入手,把过去几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内容挤到一节课上来进行,用加进去的大容量迫使教师减去无效和低效的教学环节和内容。
省——快教课文,每篇省出一点,化零为整,一个单元就能省出至少两节时间。这就为增量阅读提供了可能。
多——主要表现为阅读形式和阅读量。
好——不只是单纯的阅读量,还有阅读习惯、兴趣、效果等。
五种课型:高效的课文教学;晨诵晨听课;单元集中增量;共读一本书,;自由阅读成果交流。
六种效益:阅读、习作、辐射、兴趣、教育、社会。
五、让不同课型的一般模式成为我们创新的起点
(一)高效的课文教学
传统教学慢、少、低的主要原因是观念问题,也有操作问题。综合分析,大概与下面的几个误区有关:
1、只有教师感觉到了,才认为学到位了。
2、每一篇文章的作用都要做到最大化的发挥。篇章结构、语言特点都要面面俱到。
3、按部就班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4、重视语言训练就是拆解课文到一词一句。
5、常偏向思想教育的方向。
6、追求十分完美,甚至在板书设计上也花费太多功夫。
7、先给”合作”一块地方,然后思考”种”什么。
8、先把结论说出来,学习的过程就是验证。
我们的增量阅读提倡快教课文,是“实”的基础上的快,减时不减质。为此,我们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教学起点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优化,教学检测是否科学。
1、教学起点应建立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做好预设,注意生成。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往往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教学总是从零点起步。这样就可能造成教学的重复和时间的浪费。
(二)单元集中增量。
我们在“单元集中增量课”上使用的多是与课本配套的同步拓展文本,这种课型和课文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联系主要体现在单元主题上,拓展的文章延续了主体课文的选材风格,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表现主题。正因为如此,课内学到的方法就有了运用的机会。其最大的区别是篇目增加了,量增加了。在教学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就要求我们删减一些环节,保证读能落到实处。我们可以尝试把一组文章当做一篇长文的几个章节,然后用变式的三段教学法来处理。
1、由单元主题导入,不必再复习学过的内容。导读的形式有:以点(精彩句段)带面、制造冲突和悬念、问题导引等。
2、自主阅读,以默读为主要形式。只要能借助经验把文章读下来并能结合内容做好评议的准备,不要设计识字写字任务。如果因生字影响了对内容的理解,可以尝试开放黑板,让学生将遇到的生字随即写出来,等待他人的帮助。
3、合作读议的议题要有较大的覆盖性,能够跨越单篇文章上升到主题的高度,所起的作用为问题导读、比较阅读、一拖二三、由整到分等。在学生自主阅读前就出示,切实起到引导学生阅读、思考、交流的作用。
4、自主积累和运用。在学生赏读的基础上,留时间让他们自己背写适当的内容。
(三)共读一本书。
能够列入共读书目的一定是价值和适合的结合体。相对于课文来说,它是一篇超级长文。表现在课堂上,它要求的容量比一组文章更大。所以,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读的特点是很必要的。
一般程序为:共忆(简忆)——共读(速读)——共评(精评)。“忆”的环节多关注差生,“评”的环节多让优生发挥作用。根据年级不同,共读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包括同时自读、听读、接读等。为了提高评议的质量,鼓励和指导学生在阅读时就做好相关准备。评议的方法包括:联系生活实际、写法赏析、人物评议、情节梳理、挑战作者等。
防止议论时偏向,可以采用读后抽题、分组讨论的做法,然后由一组主评、大家补充的做法。
让学生担当共读一本书课堂的主持人,也许更受学生欢迎。
不进行统一的积累和运用。
六、让习作教学成为本期我们研讨的重要话题
1、我们要认识到习作教学的重要性。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量阅读的展示平台和动力源之一。
在学生广泛开展增量阅读的基础上,倡导读写结合,逐步将阅读中学到的语言材料及方法向习作迁移,使学生在增量习作中爱上习作、自觉习作、享受习作。
契诃夫说:“写,只有写,你才会写。”请你尽量多的写,请你写、写、写——写到手指头断了为止。”叶文玲说,记书中优美的词语,记描写精彩的段落,做笔记锻炼了我的记忆力,也增强了我的理解力。
2、习作要从兴趣入手,在增量上下功夫。和阅读一样,没有一定的量的积累,根本无法达到质的飞跃。小学阶段练笔不少于10万字,其中第一学段1万字,第二学段3万字,第三学段6万字。
3、具体措施
(1)课内加强读写结合,每篇主体课文选定一个结合点,坚持天天练笔,做到积累和运用的及时、有效结合。
(2)一、二年级以组为单位写接力日记,“今日我主笔”。在相互学习和交流中提高个体和团体的写话水平。另一个形式是“画话”,每周课设一节课,让学生用画加话的形式来表达。
(3)每天语文课留出十分钟的笔练时间。
(4)“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如何积累?每周一次素材交流会,评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
7、第三学段的学生学写读书笔记。写书评,举行整本书的评议会。
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