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计划 学习计划 教学计划 党团工作计划 师德计划 培训计划 德育工作计划 学校工作计划

参加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语高效课堂技能培训会心得

日期:2019-05-16  类别:教学计划  编辑:一流范文网  【下载本文Word版
文章
来源一流范文网
课件

参加“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语高效课堂技能培训会心得
当x月,带着温暖明媚的自然之春款款而来时,伴随xx而至的,还有一场关于我省小学语文的绵绵春雨——“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技能“五力提升“培训会。通过亲临会场,感受了这场盛会“春雨贵如油,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活色生香的语文课堂与深入浅出的教育理论完美结合,让参训者如沐春风又深受启发,在愉悦的亲历之中不断加深自我思考:优质高效的小语课堂到底从哪里来?纵横对比,脉络逐渐明晰。
一、来自教师扎实过硬的基本功。
教师自身的优秀原本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资源,教师扎实过硬的内功是高效课堂展开的坚实基础。从这七堂课、七位名师身上,我看到了他们的共性:富有感染力的声音,激情洋溢的朗诵,精准清晰的表述,诙谐幽默的举止,睿智亲切的谈吐,恰到好处的点拨,漂亮规整的板书……使他们的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激情和活力。他们将自己扎实过硬的内功转变成了迷人的教育魅力,将自己丰厚的知识积淀、人文关怀转化成课堂活色生香的教育资源,从而唤醒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意识,吸引了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参与学习,且能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二、来自教师对文本全面充分的解读
全面充分的解读文本是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也是一个优秀语文教师必须具有的“真功夫”。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能力,决定了其课堂的成败。因为一节课要“教什么”“怎样教”“要教到什么程度、达成什么目标”都决定在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上。
在这些名师的课堂上,我们看到了他们解读文本所具备的“深厚功力”。就拿蒋军晶执教的《文成公主进藏》为例来说说如何全面充分地解读文本。《文成公主进藏》是一篇略读课文,还是一篇民间故事。如何在这节略读课、这篇民间故事上教学生学语文?这样的课文到底要教学生什么?蒋老师的课是这样安排的:首先由课题入手,从探知主人公性别和故事发生地起始,将学生的目光自然引入到课文阅读中,让学生很快找出了文中藏族的人名、地名,老师再用这些名词示范叙述故事梗概,后又让学生练说;接着又以询问故事的作者为由,引出了“民间故事”的概念,让学生明确了民间故事与一般文章的区别,巧妙地植入了“民间故事”这个语文知识点;接下来在大屏幕出示了“撒羊毛过沼泽”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在读了又读后同桌讲述这个小故事,随之去掉大屏幕的文字,通过提问帮助学生回忆梳理故事的要点,授之以法:“小鸟说了什么话?”(抓形象的语言)“公主怎样做?”(抓必须的动作)“从那后发生了什么?”(抓故事的结果),最后再将这个故事按照x个问题的提示,流畅地复述;接下来老师又引导学生按照此法学习讲述文成公主战胜困难的另外x个小故事,并在师生互换角色,点讲故事之后归结出复述这个民间故事的模式:“小鸟说:……”——“只见她……”——“从那以后……”,学生再按这个模式分组连起来复述四个小故事,抽学生上台展示复述;紧接此,老师又以问题质疑引发学生思考学习:“这四个故事情节一致,将另外x个故事去掉好不好?为什么?”,“那再多加几个故事情节好不好?为什么”,“民间故事常用几句话讲述还遇到的很多困难,你们能在文中找找,读一读吗?”让学生在思辨中自然而然地明白了“故事的详略安排如何做到得当”这个关于写的知识点;老师的教学引导继续纵向深入:“民间故事能流传下来的原因,要么是厌恶、鞭挞某人,要么是喜爱、纪念某人,你认为这篇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是什么呢?能找找原因吗?”这样的提问将学生的目光再次引入文本,学生读文,找句子,读句子,了解故事背景;老师又随机出示文成公主进藏的历史故事,师读生听,让学生在听读中辨析、区别历史故事和民间故事的异同;最后以图片展示藏族人民中间还流传的其他有关文成公主的故事,如“日月山”“倒淌河”“白牦牛”等,引导学生进行民间故事课外搜集阅读。
纵观蒋老师的这堂课,我们发现他的教学是围绕x点展开的:1、复述课文;2、了解民间故事的知识;3、激发学生拓展阅读民间故事的兴趣。为什么这x点会成为蒋老师教学的重难点呢?那就让我们结合课标和单元目标以及教材来分析一下原因:首先看课标要求,“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那么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是什么呢?说到底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学生学语文的方法、本事。教语文就是教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就是依托课文,教学生学语文的本事,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的方法,最终学会表达、善于表达。而蒋老师的课堂就是一直围绕“学语文”展开的。他操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围绕梗概扩充故事内容的能力、复述能力等;教给了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什么是民间故事、文章如何做到详略得当等;授给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民间故事复述的模式等。整堂课蒋老师一直在致力于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的培养,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一一落到了实处。我们再来看看本单元的目标:1、走进故事长廊,感受它的魅力,体会其中道理;2、练习复述故事;3、自主搜集一些故事,丰富自己的故事长廊。本课的阅读目标是1、这个民间故事,会让我们想到什么呢?2、了解故事的经过,再把这个故事简要地讲给别人听。那么结合单元目标和课前阅读要求,我们也就明白了蒋老师将“复述课文”、“民间故事”、“拓展阅读”作为了本节课主要内容的原因了。
所以老师全面充分的解读文本,才能确定一节课要教给学生什么。当老师在确定了“教什么”这个“的”之后,“怎样教”的“矢”就会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真实情况随机调整,从而达到“有的放矢”的教学。教师在课堂自然就游刃有余,学生在课堂的生长自然就螺旋上升。这也就是“教什么”比“怎样教”更为重要的原因了。
x、来自教师正确全面的“学生立场”。
任何形式的教学,其效果最终要通过学生的所得、所获体现。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是语文学习高效的有力保证。因此,如何让学生学习的行为在课堂充分展开,就决定了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中都要有科学全面的“学生立场”,即在这x个环节都要解读自己所要面对的学生有什么?缺什么?疑惑是什么?差异是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态、成长需要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选择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措施;要将学生的年段感、年龄感、生长感贯穿教学的始终。在名师们的课堂上,我们就能切实感受到这一点。
就拿罗才军老师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为例来说,在李教授访谈罗老师的时候,罗老师就明确说明他在这课中的“学生立场”。他在课前与学生的交谈中,发现这班学生的语文能力很强,于是他在课堂调整了自己要学生读书的形式:1、放手读诗,至少读x遍,读出节奏;2、再指导读诗,读出韵味;3、默读全诗,静思默想诗句意思;4、轻读诗歌,读出个人风格、个性理解。这样的读书要求就兼顾了“学生立场”,让这些原本就很强的学生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再成长,而不是原地打转。另外六年级的学生学习杜甫这首“人生第一快诗”,什么又是学生缺少和疑惑的呢?罗老师首先选择了古今异义的两组词:“衣裳”“妻子”,指导学生弄懂;又将“聚焦喜悦”作为学生诵读理解诗歌的要点,让学生明白了杜甫的七重喜悦,即:喜从天降---喜极而泣---喜笑颜开---欣喜若狂---喜不自禁---现实之喜---想象之喜。为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诵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最后还通过抓文本缝隙——“杜甫漫卷诗书,放歌纵酒,欣然曰……”的小练笔,再次通过学生的感同身受,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作者的“喜悦”。这样的设计,因为教师知道了学生缺什么?疑惑什么?差异何在?所以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需要学生跳起来摘桃子,也就满足了学生在富有挑战的学习状态中才能产生的强烈求知欲、成就感。课堂上学生一再展示的是教师引导激发下的生长和发展,这本身就对学生有莫大的激励和吸引。
最后教师在反思中也要怀有“学生观”。因为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只有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总结的经验和教训,才是真正有效的反思,才会让教者受益进步,让学生学习受惠有效。纵观此次名师课堂,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教师的“学生观”是保证教师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进行教学预设和反思的导航仪。这样的预设和反思,会使教学扎实有效,会使课堂充满挑战,会使学生主动投入地“乐学”、“会学”,并在充满生命成长的激情和活力中,达到“学会”的目的,取得有效、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四、来自“教”与“学”并重的课堂互动生成
新课标要求下的语文学习强调“学生立场”。那么“学生立场”就等同于“以学生为中心”吗?我们的教学难道真的要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以教定学”,彻底分裂改变到“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学定教”上去吗?这个令人困惑的问题,通过观摩这次名师的示范课,让我们明白了:教师的“怎样教”决定了学生的“怎样学”;教师科学有效的引导决定着学生乐学、会学的态度和兴趣;课堂“教”与“学”的互动生成,才是课堂鲜活的氧气;“教”“学”并重,才会生成富有生命感的课堂。
在这些名师的课堂上,我们既看到他们导之有法、清晰明确的“教”,也看到了学生积极投入、思维张扬的“学”。就拿张万化老师执教的现场作文《点面结合,学写场面》为例,来谈谈“教”与“学”的互动生成是如何令课堂生辉的?张老师首先在课前谈话中,通过点名表扬学生上节课的精彩表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调侃自己的大名“一张化一万”来鼓励学生课堂积极参与,专注学习,消除紧张情绪。正式开课后,张老师首先出示了一张图画——《小守门员》,让学生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并简单交流,学生在观察中,很快说出了画面与踢球有关,与守门有关;随之老师又拿出这幅画的文字材料让学生阅读欣赏,要求学生将自己认为描写精彩的好句子划上波浪线,使用恰当的好词语进行圈画;在学生充分自学之后张老师又让学生分小组交流各自完成的情况,因为学生在自学后带着个体收获参与交流的,所以合作互动十分积极;之后张老师又通过小组汇报展示,引导学生明确了“球员是点,场内外的描写是面”的概念,明白了这幅图画之所以写的生动有趣,就是做到了“点面结合”。使学生在参与、思考、对比、实证中明白了场面描写的方法。接着是第二环节---游戏互动。张老师发给学生们每人一根丝带,边说要求边示范:“双手捏住绳子的两端,手指不准离开绳子,可以借助桌角、椅子打结”;接下来张老师让学生自由练习,教师抓拍精彩镜头。由于这个游戏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学生练习的十分投入:首次就成功者喜形于色;屡试不爽者抓耳挠腮;静观揣摩者再反复练习……课堂上,学生的眼、耳、脑、手、口都动了起来,观察思考、想方设法,全方位感受体验。接着张老师将刚才抓拍的精彩镜头展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画面,描述形态;随之又出示了“习作小贴士:“多‘点’观察;‘点’‘面’结合;写好听、看、想、说;经过清楚,场面具体。”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出写场面的方法,投入参与到练说之中,再结合小贴士评改学生的练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至此,为了再给学生创设一个新的平台,张老师又根据学生练说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x种形式的开头:“啊,怎么这么难呀?……”,“哈哈,这个游戏太有趣了!……”“啊,我终于学会打结了!……”让学生选择一种开头书写刚才的游戏活动,并规定比赛时间为十分钟。由于老师的引导巧妙,富有情趣,且充满了挑战,所以学生写作的现场也是热火朝天,竞相比拼,呈现出富有活力的课堂效果。学生在全身心的参与体验中,写趣被充分激活,在竞赛游戏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的环节。十分钟后,张老师抽学生上台朗读写好的片段,并再次结合前面指导写场面的方法对照点评,让评改真正实效高效的为学生的写作服务,使学生最大效益的得到了提升,掌握了写法。评改结束后,张老师趁热打铁,出示了几张富有情趣的图画,让学生通过点面结合方法进行小练笔,巩固写场面、写活动的方法。
纵观张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我们看到了:老师科学周密的引导,才使学生的学习行之有效;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互动中不断生成和完善,教学的重难点在有效地练说、评改中逐步突破,使整个课堂呈现出成长的趋势;学生的能力在观察、思考、模仿、参与、实践、反思、修改中螺旋上升,“教”与“学”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共同提升。
回首两天的学习,我们要坚定这样的理念:小学语文要想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将语文当做语文来教,要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语文,“教”和“学”都要有“语文味”;语文老师就要怀抱着一颗热爱语文的心,走进文本、走近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教学;语文老师就要通过不断的学习研修,跳出墨守的框架,让语文课堂呈现出生命的活力;语文老师还要站在“大语文”的高阔处,以通观全局的目光和气度教学语文,吸引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文章
来源一流范文网
课件
    以上《参加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语高效课堂技能培训会心得》范文由一流范文网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一流范文网»教学计划»参加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语高效课堂技能培训会心得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一流范文网 如对《参加相约名师聚焦课堂小语高效课堂技能培训会心得》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