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支教教师,学校安排我担任七年级语文教学工作,这是学校领导对我本人的期望和信任,所以,我不敢辜负,更不敢马虎。一月来,我竭尽所能、尽心尽责地做了一些工作,但成效不突出,成绩不理想。为了寻找原因,改进方法,制定措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上及时弥补不足,现反思总结如下。
一、月考分析
本次月考试题主要以第一、二单元学习内容为监测范围,不论是知识积累与运用,还是阅读理解,都以课本知识为主要内容。但是,从考试成绩看,很不尽人意。x人参加考试,有x人不及格,其中,有x人的成绩在x分以下。所以,人均成绩仅有x分,及格率较低(x%),优秀率不高(x%)。班级学生的学情趋向于两极分化现象。
二、所做工作
一是重温新课程标准,熟悉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建议和要求。通过研读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七年级学段语文教材的重点、难点,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和训练的基本技能,明确七年级语文学习的具体目标、任务,以及读写训练要求、课外阅读和古诗词识记内容等。让自己的语文教学不偏离方向、不远离目标和不背离规律。
二是认真研读教材,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和每单元的教学内容。由于自己多年没有担任语文教学,七年级语文教材又是新改编的版本,所以,对教材内容十分陌生。为此,我不仅研读了下册语文教材,还借来了上册语文教材进行阅读。全面了解上册的内容和学生已经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便于教学中能清楚地把握知识之间的过渡与衔接,不至于重复和遗漏。
三是多途径了解学生,掌握学情。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要了解学生和全面把握学情而因材施教。为此,我采取了书面了解、当面交流和通过其他科任老师、班主任的介绍等途径,对班级学生的家庭状况、身体素质、学习态度、思想动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地了解。
四是认真扎实地做好常规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前除了认真备课外,还指导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按时跟班辅导、批阅作业。另外,重视学生读写习惯的培养。除课堂引导学生积累一些读写方法之外,课外指导学生学做读书笔记、在书上做批注,指导学生写日记,还给学生印发一些文章和推荐一些优秀书籍让学生阅读。
五是重视业务研修。为了弥补自己知识老化、教法陈旧和理念落后的不足,课余时间认真阅读语文教学方面的书报杂志,了解当下语文教学上的新动态、新方法、新理念,还从书店购买了语文教学参考资料,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入课堂观摩了教务处安排的文科组教师的课堂观摩课,积极参与评课研讨活动,使自己对新编语文教材和当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方向有了清楚的认识。
六是坚持每天读写。每天再忙再累,我都会读几页书,写一点读书感悟,写一写教学中札记、随笔和教育叙事、案例等。既可以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又可以提升自己的专业读写能力,积累教育的方法与经验。
三、存在问题
(一)对教材的挖掘和解读不到位,因而教学中存在重点把握不准,学生综合能力训练不够。尤其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不扎实,导致很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上有困难。
(二)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了学生如何学,却忽视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巩固和积累运用,致使部分学生基础知识学得不扎实,不会灵活、准确地运用。如,字音字形、文言文中的词意理解和句子翻译等。
(三)对学困生的关注和指导不够,尤其是平时在课堂和课外对他们的辅导、督促少,导致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上缺乏自觉性和及时的帮助而没能及时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培养。
(四)对学情掌握的还是不够准确,不能有效的把教材、学生和教法三者有效结合起来设计课堂教学,不能依据教情、学情和教材内容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从目前看,教学进度太快,导致部分学生有点吃不消、跟不上,学习上困难大,欠账多。比如,现代文和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方面学生存在问题很多。
四、改进措施
从月考成绩分析看,今后在教学中要改进的地方很多,要做的工作更多,还需要不断研究学情,改进教法,下大力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平时要多关注和指导xx等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要重视他们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等习惯的培养,随时检查督促他们识记基础知识,指导他们多读多写,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
2.改进教法,真正实现“先学后教,少讲多练”,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阅读、思考、质疑、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真正落实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3.重视学生书写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李玺、史政文、柴悦、杜荣宝、陈怀聪等书写能力的学生,课外要指导他们临字帖,多练习,尽快把书写能力提高。
做好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孤儿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工作。本次成绩不及格和低于70分的学生都是这些学生,他们思想情绪不稳定,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平时对学习重视不够,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学习上缺乏自信心、自觉性,更不肯下工夫,花心思。今后要多找他们谈心,多关心,多开导,多鼓励,尽可能的让这些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上来,让他们也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