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按教务处会议要求坚持以“三严三实”工作作风为基本原则,全科组教师在“细、实”方面下功夫,有效地做到“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紧紧围绕李校长的办学思路,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以加强科组、备课组教研,抓好听、评课活动,以改进和加强教学常规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减负增效,为学校教学质量得到稳步提升,促进学生全面、主动、持续地发展,使全校的新课程实施再上一个新台阶贡献数学科组的一份力量。
二、工作要点
1、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修养和新课改精神的学习,结合‘同课异构’着力研究听、评课教研活动,全面提高全校教师的业务和课堂教学水平,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2、认真研究与学习高考、中考的考纲新变化、新动向,特别是xxxx年高考采用全国卷,要及早做好应对措施与对策。
3、抓好教研组建设。教研组要在落实常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要做好常规落实的检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组织教学研究活动,围绕相应的研究专题,组织相应的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通过研讨、观摩、评议等形式,使教研组全体教师共同提高。本学期全面反思、总结“同课异构”教学改革的成果,并按要求继续进行“同课异构”课堂教学研究:每次教研活动在同级、同课时内容,同时进行二位教师公开课对比,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完善,总结出同一课型教学规律,进一步提高本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与趣味性,撰写出高质量课堂教学设计的校本教材。
3、加强备课组建设,强调集体备课。备课组要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本学科特点,认真研讨各年级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对课型(新授课、探究课、复习课、讲评课等)导学方案设计、课堂结构形式、语言运用进行探讨,特别是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方面,要引导教师花大力气研究。按教导处要求各备课组要保证每周两次的备课活动,在各位老师自行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做到每次都有一位老师作主讲,分析教材,抓好双基,明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握重点和难点,实施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认真做好课改工作。个人一定要认真及时写好教学后记或反思。授课完后及时议课,相互交流各自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各自对教案再进行修改和补充
4、以备课组为单位,加强对新教师的帮助,以骨干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加强听课、评课尽快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
5、加强相互学习、相互研讨、共同提高,按教导处要求每位教师每周最少要听一节课,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
6、做好对试题的分析和讨论。认真做好命题工作,在每次命题之后,都由命题老师和备课组讨论,明确考试的范围,重点和要求,应该掌握的双基知识和能力,各个知识点的层次。考试之后,共同分析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和从中反映的教学中的薄弱的地方,以及试题有待改进的地方。
7、“培优补差”工作。各科任首先确定优秀和后进生的培养对象,利用课余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初三、高三坚持下午的答疑辅导。
8、抓好初三及高三复习的指导工作。加强信息交流,及时了解中、高考动态,研究考纲,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指导。根据高考的最新动态来制定xxxx中、高考复习的对策。随着复习的深入,逐渐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加大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应用能力、探索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9、结合校本课程加强课题的研究。对已申报的课题要认真做好各项研究工作。组织各位教师认真撰写教学论文,参加各项论文评比。
10、按高三→初三→高二→初二→高一→初一顺序出好科组黑板报。
11、组织好第二课堂及科技兴趣小组的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总结,把第二课堂活动落到实处,并承担学校及上级布置的各种类型的比赛任务。
三、具体工作安排
周次
主要工作内容
1-3
1、召开教研会,落实主要工作内容。
2、各教师制定好各项计划,计划要求真和务实,有创意。
3、确定本学期的开课教师。落实学校课改要求,落实各备课组任务。
4、出好科组黑板报。
4-6
1、落实帮教活动(见附表一)。
2、开展优化课堂教学、教改活动。
3、进行听课(见附表二)。
4、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7-8
1、进行听课。
2、各备课组上交第二课堂科技创新作品。
3、出好科组黑板报。
9-11
1、教学常规、五勤工作初查;备课组活动记录初查。
2、中段考试、评卷、分析、总结。
3、帮教活动评比、分析、总结。
12-14
1、继续开展教学、教改活动,优化课堂教学。
2、进行听课。
3、出好科组黑板报。
15-16
1、继续开展帮教活动。
2、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
17-18
1、各年级结束新课;组织好期末复习。
2、教学设计评比。
3、出好科组黑板报。
19-23
1、写好教学教改总结,要求总结与计划配套且要求1500字以上。
2、教学常规评估、检查。
3、评选教学、教改、第二课堂积极分子。
4、全面复习,迎接期末考或联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