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一流范文网
中学工作计划:全面加强和改进工作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实验中学的改革和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我们的办学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较大差距。
1.干部素质问题。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学校干部的选用,直接影响工作的导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干部队伍素质是提升学校办学品质的关键因素。实验中学的干部队伍实属年轻,带领广大师生实现学生发展“高素质、高品位、高分数”,教师发展“思想高境界、专业高技能、人格高品质”,学校发展“教学质量一流,办学特色鲜明、国内享有声誉”还是显得理论、方法、经验不足;领导干部的危机意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品位意识、吃苦精神和工作的预见性、导向性、示范性还不够强,仍然存在着工作滞后、工作低效、工作低质、创新不够、给力不足等现象。
2.教师发展问题。教师只有在工作实践中才能成长,在真抓实干中才能成长。在实践中研究、实践中改进、实践中提升。在实验中学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教师们显得专业发展动机、自我规划意识不够,教材研究、考纲研究不深,课改热情、课堂愿景不高;因不少工作缺少科学设计、过程监管、有效评价、执行落实,诸如学习笔记检查、备课记录检查、听课记录检查、教学反思检查、课题研究报告等仍然有“网上下载、改头换面、临时编造”现象,导致教师成长的步伐缓慢。
3.课程建设问题。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背后的深意在于授予学校和教师更大的课程自主权,而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国家课程的最优化实施,国家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就是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因此,学校课程建设必须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需要。但是,围绕对课程建设本质的认识和课程建设的组织实施,存在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
4.教学改革问题。一是启动二轮课改以来,从课堂教学的本质看,教师导学型教本课堂多,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少,粗放型学本课堂多,高效型学本课堂少,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的效度不高。二是作业量大、选题不精、难易不适、要求不高、评价不力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三是仍有不少教师低估学生的自学合学能力,不敢放手,总是牵着(甚至抱着)学生走,总是愿意“加班加点、尽心尽力”给学生“讲懂”、把学生“教会”,距离教师应成为思想者、设计者、激发者、合作者、指导者、学习者、研究者、促进者的角色转换差距很大。
5.育人理念问题。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成为教师文化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其实教师之间教学质量的差距是相对的,而现阶段我们与教育发展所需的差距是绝对的。往往是重教书轻育人,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重管教轻疏导,重完成自己学科的教学任务,轻学科间相互协作、服务和全员、全面、全程育人,不能把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有效融合。
6.导督服务问题。在一些工作上,现实与计划差距大,做的与说的差距大,干部与群众差距大,影响着干部在群众中的权威;特别在应急性工作落实时,常常会措手不及、茫无头绪;体艺教育的思想认识和观念更新不足,往往参评参赛抓得红红火火,普及教育却显得平平淡淡。
7.干群关系问题。干部的愿景不等于教师的愿景,干部的思想不等于教师的思想,把干部的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思想,把干部的愿景转化为共同愿景、转化为工作的行动才是重要的。如果把检查的时间用在和教师一起探讨,把独自一人在办公室苦思冥想换成深入到群众中听取意见,我们的工作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8.内涵品质问题。诸如在学本课堂构建、课堂教学评估、学生素质评价、教学质量分析、小组团队建设、听课评课反思、体育艺术教育等方面,没有形成有效的工作方案和责任落实、责任监管机制,指导不精、管理不细、管控不力、考核不严。只顾低头拉车,忘了抬头远望,工作的随意性和低质量时有发生。
9.组织建设问题。学校党支部工作的创新力不够,亮点特色不足。一是在如何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结合上的探索仍属浅层次;二是党支部抓师德建设的过程性不够,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往往发现问题才进行教育整改。三是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在推动“党员队伍的整体优化”上缺少具体方法、有效措施和工作持续性。
心态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我们必须拥有敢于“发现自己的问题,承认自身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的良好心态,不断的梳理总结、研究反思,不断提炼成功经验、找到问题差距,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学校工作不需要天天想着新花样,关键在于围绕本质工作,如何创新方法、改进措施、强化落实,把正事做好、把好事做实,把常规工作抓出亮点,把亮点工作做出品位,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和品质提升。
二、工作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东胜区教育局xxxx年工作计划》精神,以学校文化建设为统领,以办回归本真的学校教育、办健康快乐的学校教育、办人本化的学校教育、办可选择的学校教育、办高质量的学校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教育为宗旨,以全面加强和改进各项工作为抓手,努力实现办学内涵的丰富和办学品质的提升。强化以文化育人、文化管理、文化强校的教育理念,用文化的方式培养有灵魂的教师、培育有灵魂的学生、打造有灵魂的学校,用文化发展战略统领学校发展,不辱教育的尊严和使命。
三、工作的愿景设计
学生发展愿景:全面构建广义上的“小组合作团队学习”,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团队学习,让每个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快乐成长。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极大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多样化发展、最大化发展需求,培养能适应未来生存环境的学生。
教师发展愿景:通过高端引领、科研助力和推进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的构建,让每个教师都能专业成长、有所建树,让每个教师都能体面教书、得到尊重;让每个教师的激情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推出一批走在课改前沿的优秀教师和优质课堂,培养能适应未来教育需求的教师。
学校发展愿景:立足高起点,追求新发展。实现办学思想现代化、教育环境人文化、学校管理规范化、课程资源多元化、课堂教学生本化、内涵品质有提升。
四、主要任务和目标
(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提升德育的实效性。重“现实德育”,而非“档案德育”,重“教育效果”,而非“任务落实”,真正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1.进一步提高德育认识水平。进一步转变德育工作态度、工作观念、工作方法,改善德育工作环境,全面构建德育课程体系和贯通学校、家庭、社会的德育体系,进一步丰富德育内涵、创新工作机制,突出实践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时代性、规律性、实效性,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和健全人格。
2.进一步强化德育责任机制。建立完善德育工作机制。用一年的时间,建立完善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德育工作“首遇负责机制”。明确教职员工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日常管理、行政服务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职责和要求,推动学科统筹,特别是加强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管理和评价,提升综合育人效果。有效建立学校教职员工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关心学生健康成长的协同育人机制。
3.加强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节粮节水节电活动。加强大气、土地、水、粮食等资源的基本国情教育,组织学生开展调查体验活动,参与环境保护宣传,使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4.加强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不断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虚拟世界,合理使用互联网、手机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鼓励开展微视频创作展示。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上网,树立网络责任意识,增强对不良信息的辨别能力,防止网络沉迷或受到不良影响。加强网络法制教育,培养学生依法使用网络的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法行为。加强网络正面引导,推进德育工作信息化建设。
5.重点实施好常规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将教育活动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学生在行动中感知、行动中理解、行动中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包括“八个一”德育工程、“六节一月两评选”活动、英语文化“五个一”活动及重大节日、传统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入学教育、毕业典礼、入团宣誓等活动;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研学旅行、红色旅游等活动。
6.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课程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时间,合理安排教育内容,创新活动形式,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场所建设,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必要的活动空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同时要提高全体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加强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7.针对性开展德育课题研究。充分发挥理论研究对学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与推动作用,聚焦德育工作的难点、盲点和热点问题,积极开展德育课题行动研究,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德育实践创新。定期发布德育研究项目、召开经验交流推介会、评选优秀德育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德育内涵发展,提高德育实效。
8.强化小组合作式团队建设。扩大“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效应,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和谐的团队文化。将小组合作延伸到课前、课中、课后,延伸到开学、双休、假期,延伸到公物、卫生、行为,延伸到组织、纪律、考勤,包括组内一切相关事务。通过愿景构建、角色创新、体系建立、团队制度、公约确立、评价机制、组织构建、文化创建等方面,实现个体学习愿景化、同伴学习合作化、组内事务承包化,使小组形成具有向心力、凝聚力、责任感、战斗力的团队。让小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明确分工,每个人都承担一科或两科的学科长,让每个人都参与管理;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组团发展。
9.全面加强和改进家教工作。加强和完善家长委员会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丰富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管理、民主监督的工作形式,创新家校合作模式,完善家长义工制度;开展常态化、主题化、系列化现代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促进提升家长育人水平;建立校外辅导员制度和校外辅导员队伍,聘请有责任心、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进道德讲堂;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关心、支持,主动会同社区、街道办事处开发社会德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
10.创新和提升家本课程实施。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通过家校联合设计开发《家本实践课程》,并使《家本实践课程》系列化、系统化,不断创新家庭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让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家庭化,使家庭教育更加专业有效。
(二)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构建优质教学文化。学校特色只有落脚在课堂教学中,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必须加强和改进教学管理,持续、系统、全面、深度推进教学改革,让先进的课堂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形成自觉的教学文化,切实改善课堂生态,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1.全员打造优质课堂文化。发展与传承“一三六”自主课堂的优质文化,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让学生的学由浅层表象走向内涵品质。
(1)课堂教学的发展愿景。构建以学生本体、学习本位、学科本色及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核心的新型课堂。变被动性接受为主动性学习。以问题为主线,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单打独斗式为团队合作式。让学习成为同伴间思想碰撞、讨论探究和展示交流的过程,构建新型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变教本课堂为学本课堂。教师隐退让学生精彩,教师从“照亮部分学生的蜡烛”变成“点燃每一个学生激情的打火机”,由普通的教书匠变成智慧导学、潜心教研的专家型人才;变单一、单向、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课堂为多元、多向、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为主的课堂。在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下,还教于学,促进学生学习的整体优化,实现课堂教学的根本变革。
(2)教学改进的根本任务。构建问题导学型学本课堂,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改革。建立教师学生合作开发课程的备课体系,深度落实教学三维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操作系统,让自主学习更有内涵,让合作学习更有深度,让展示对话更加开放;建立以问题导学为特征的多元课型体系,深度推动课堂文化变革;建立以师生合学为内涵的智慧导学体系,深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推动课改的具体抓手。以问题学习、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为特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构建多元课型、优化学习形式,单位时间内解决问题,实现学习目标的高质量;以“结构化预习”、“小组合作团队学习”和“多元评价机制”推动学生的学习管理。
(4)深化课改的坚定信念。课堂教学改革乃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哪个教师的课不需要改。课改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这种脱胎换骨的改革,没有三年五载难见成效。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急切心理,三天两日就想把课堂变成学本课堂、把学生变成课堂主角。一时不顺、一时不成就大加否定,或走回头路。为此,一是要坚定课改信念。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课堂改革是教学发展的需要、学生成长的需要。二是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心理准备、教学准备,在深研教材基础上,编制一套优质的工具单。三是落实学生培训。要持续的、有目的的训练学生新十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质疑、学会合作。四是提升教师修养。在理论学习、实践探究、总结反思中提升。五是改进教学管理。要改革与完善影响学校课堂教学条件的系统。
2.研究解决作业低效问题。在学校办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我们还必须面对学生和教师负担比较沉重这一现实问题,大量的讲、密集型练还是课堂的基本形态,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大量的被动性作业、应付性作业,甚至出现师生信任缺失。新学年,我们必须直面自身问题,认真剖析问题,树立改革信念,扬起改革大旗,由各学科组研究制定符合学科特点的新作业方案,实现“作业减量、学习增值”目标。
3.做实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我们有许多工作看似按部就班的推进,诸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教学评估、质量分析、信息教学、艺术教学、体育教学、小组建设、优生培养、差生转化、骨干“晒课”、干部“晒课”、普通话运用等,问题在于没有关注质量、没有关注效果,过程管理缺失,领导的不重视导致了教师的不重视。不重视的工作、没效果的工作甚至会引发教师的厌倦、反感情绪。在新的学年,针对每一项工作,必须围绕“实”字做文章,教学领导团队必须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真正把教学指挥系统、教学服务系统、教学评价系统建立起来,创新方法、改进措施,管理跟进、强化落实,定期检查、定量考核,把常规工作抓出亮点,把亮点工作做出品位。
4.切实提升教师备课质量。每一节课的失败都归咎于课前准备不足、备课肤浅。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很大程度体现在备课水平上,专业教师首先应体现在专业精神上。要深度研究课标、深度研究教材,没有对教学内容的深入透彻理解和把握,根本无法找到最有效的信息和方法。教师要依据本班学情,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整合,形成探索性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更宽领域的问题,实现问题的升华;精选有层次题目,避免简单问答和重复操练;恰当把握课堂容量,注重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优化组合;分层走班教学的实验教师还需备出A、B两套施教方案。
5.推进科技教育品质提升。科学技术的普及程度是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标志,加强科普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不断丰富学校内涵的需要。开好科学课程,夯实科普教育的根基;充实科技器材,建设科普教育阵地;组建学生社团,提高科技参与率、普及率;扩大宣传效应,营造科普教育氛围;组织科技竞赛,检验科普教育成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为学生特长发展提供平台,培养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不留空白,争取获奖层次和获奖人数实现新突破。
6.探索分层走班教学机制。对学习的选择是现代学习的重要特征,对课程的选择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每个学生之间都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习能力不同、思维品质不同、学习需求不同,因材施教、分层设计、分层教学是必然之路。如何破解这一难题,着眼于每个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真正实现让每个学生“吃得饱”、“吃得好”,鼓励初二、初三两个年级部,选择几个学科、选择几个班级、选择几个教师做一些探索性研究和实践性尝试。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分层走班不是放弃“学困生”,而是针对学生差异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教育。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类别、分层次设计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7.推进学校课程建设步伐。课程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落实培养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主要载体,也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程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主要载体,是办学品质提升的核心。为此,学校必须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开发,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积极主动地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只有从课程理念的理解、课程目标的把握、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全新理解和实践,才能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同时,在深入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系统梳理、整体规划、不断完善,努力构建目标明确、结构合理、内容科学、循序渐进的德育课程体系。
8.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验中学的办学究竟怎么样,既要看眼前,更要看长远。本学期全面启动历届毕业生的发展、走向研究,为我们今后的办学提供支持。一是关注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转变师生观念,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多项活动,自觉选修多门课程,节假日、双休日进行社会调研,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学习成绩的提升。二是促进平均成绩的提升。毕竟我们在做基础教育、普惠教育,必须面向全体,让每一个孩子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发展。三是成就拔尖学生的发展。初中学生都面临中考选拔,社会和家长把中考成绩看的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必须抓实抓好此项工作。特别是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帮助优生最大化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体艺工作,促进体艺内涵提升。建立体艺教育长效的责任监管机制,切实解决课堂教学随意、课堂组织不力、观念更新不足等问题。
1.继续推进自主选课模式。自主选课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成长规律,在共同必修的前提下,依据特长爱好、自身素质进行选择,是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兴趣和开发潜能的过程。开设菜单式自主选课,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让学生在自主选课中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最终实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今后的课程设置还将随着经验的成熟而不断丰富,改革必修课、开发选修课、创新校本课,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多元开放课程体系)。要深入研究,不断解决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新问题。
2.改革体艺教学考核机制。全面改进音体美微牌教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围绕普及教育目标,将专业水平定量测试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体育教学、信息技术每学期末进行统一测试,测试成绩纳入教师考核。棋牌、音乐、美术学科,学期末由评估小组进行统一评估。
3.进一步规范特长生认定。要不断提高体艺科技信息教育要求。一是加强教学过程监管。不能允许任何一个学科成为边缘学科,不能允许任何一个学科“自由发展”,主管校长、分管校长不回避、不推诿,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盯住普及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确保每一节课有质量。二是加强教学质量评估。体艺科技信息教育要保住质量底线、触摸质量上线;规范教学流程,严肃课堂纪律,强化秩序管理。进一步完善“211”特长生认定标准,规范认定程序,提高认定质量。三是开展体育课和学生体质健康专项调查,建立校内学生体质健康检测和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报告制度。积极推进体育课程建设,丰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4.提升非遗课程艺术品味。深入推进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子课题《初中阶段开展非物质传承马头琴教育研究》《初中阶段开展非物质传承剪纸教育研究》,进一步扩大马头琴教育的影响力,巩固舞蹈、合唱教育成果,进一步提升剪纸作品的艺术品质,丰富版画、绘画作品的形式和内容,更新师生作品展示阵地。
5.全面提高体育竞技水平。进一步加大体育投入,改革体育教育,不断改进两操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两操的质量和强度;搞活体育文化节,通过田径运动会、达标运动会、班级对抗赛等,让体育竞赛常态化、多形式。
(四)加强和改进服务工作,全面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加精细的服务标准、更加优良的服务态度、更加高效的办事风格、更加明确的责任意识做好教育服务工作。
1.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一是做好干部服务工作。服务首先是干部服务于教师,要把领导干部了解民情民意形成常态机制。二是后勤服务工作。行政后勤工作人员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全局意识,全心全意为师生、为教学一线服务,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愉悦、安全、舒心的工作环境。三是保障水电暖的运行。提前预判和检查可能出现的供暖、供水、供电、消防等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2.规范学校财物管理。一是修旧利废、勤俭节约。校内小型维修、物品搬运等都由工作人员自己解决,能维修利用的不购买更新,千方百计缩减开支。二是分级审批、规范支出。学校严格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严格采购申请和报账审批,由采购员、报账员、分管校长、校长分级把关。三是管好公物、出入有据。学校财产管理责任到人,综合办定期盘点。严格履行财产出入库手续,财产明细账保管员及时记录,新增固定资产及时入账。
3.做实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执行力小组对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学校工作计划落实等工作进行定期、不定项检查,与值周校长一起对各科室每周工作台账的完成情况进行常规检查,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二是按照上级规定重新规范教职工考勤,加强教职工纪律教育。三是认真做好文案工作。公文高效运转是学校及时领会各级党委政府政策法规,保证和指导学校各项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综合办要规范文件处理,及时给相关领导分送和提醒办理;每天上网浏览政府和教育局的公告、信息,及时地将相关信息传达到各个办室,及时整理归档。
(五)加强和改进安全工作,全力打造平安校园。坚持把学校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一是强化领导值周责任机制。更加规范的实施值周校长值班制度、安全工作日检查制度、德育干部巡查制度,强化门卫管理(基本素质、履行职责、工作质量等)、器材管理和出入管理。二是扎实做好安全文化节和安全课程教育。充分利用“安全教育体验室”,开展安全课程教学、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技能训练、安全模拟演练等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安全教育、防火教育、禁烟教育、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适时开展紧急疏散演练。把安全演练和上学放学、集队集会有效结合,提升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四是进一步完善学校安全制度、各项防控措施及应急预案。强化学校安全工作自查制度,严格实行重大安全事故第一时间报告制度和师生外出活动审批制度,从严从细做好学校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五是开展平安文明校园(年级、班级)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行动。做好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教育,建立完善疫情突发上报和处理机制。签订综合治理责任书,强化过程管理和评估考核,严格实行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六)以文化引领学校发展,打造和谐育人环境。教育是心灵的事业,做教师应当是一个幸福的职业。一个不幸福的教师无法让学生获得人生的幸福。教师成为一个幸福的人,是自身的需要,也是教育的需要。优秀的学校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自立的精神,能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一是不断优化制度建设。围绕教师评价、规范用权、厉行节约、财务监管、干部任用、干部考核、师德师风、职称评聘、评优选先、津贴发放等方面,深度研究制度建设的时效性、有效性。要严肃对待教师在评优选先、职称评聘、津贴待遇中的班主任任职年限、科研成果、公开课、示范课等硬性要求,要不断完善教师参评参赛选拔管理办法。二是深入推进依法治校。把依法治校作为学校内部治理的核心价值与要求,将法治理念与原则要求落实在学校日常管理之中。编制法治教育校本教材,开设法治知识课程,开展“法制文化节”活动。三是研究制定学校章程。按照依法办学、规范办学的要求,启动《学校章程》的学习、研究、制定工作。四是丰富制度文化内涵。建立与学校管理相适应的,充分体现人本性、科学性、民主性和开放性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构建更加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机制,用制度引导和激励干部、教师、家长和社区共促学校发展,以制度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2.加强行为文化建设。对一个人而言,优秀是一种习惯;对一所学校而言,优秀是一种风气、一种精神,就是一种文化。要强化制度执行,强化纪律约束,推动作风建设的长期化、常态化、制度化。消除迟到早退、从教不严、私心过重、弄虚作假、拈轻怕重、工作倦怠、不服安排、难以沟通、怨言牢骚、酒后上班、校园吸烟、考试舞弊、不礼貌、不合作、不上进等不和谐行为。
3.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每个班级(小组)要有班级(小组)目标、班级(小组)名称、班级(小组)吉祥物、班级(小组)宣言,改善班级生活空间,展现班级(小组)内部的自发性力量。培养班级(小组)学生的良好的合作互助、讨论交流文化,让班级成为一个可以自由发言的场所,在每天的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如何倾听和尊重别人。
4.积淀健康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粮,孕育人的精神家园,决定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生活、精神本质。反思我们的办学,连续出现师生在初一初二时的状态优于初三时的状态,每到初三总能听到“学生学习之累”、“教师工作之累”“干部带班之累”,初中三年时间本应在中考时出现的“状态高峰”没有到来,其实这就是精神文化的缺失,是我们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的结果。
(1)做好精神引领。教师的感受和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要着力丰富学校文化生活,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有效调节教职工的情感和心理,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每个人都有改变自身处境的机会。引导教职工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精神,培养自尊自爱、自强自信、健康向上的积极心态;引导教职工树立合作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学会从自己的付出、从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中获得幸福,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2)创新评价机制。积极营造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评价环境,建立富有个性的评价机制,满足教师工作的进取心和成就感。不单纯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而是做全方面综合考核。设立“教学改革奖”、“教学特色奖”、“教学质量奖”、“教学研究奖”、“教学创新奖”、“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师德标兵”、“优秀导师”、“才艺奖”、“金点子奖”等,对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发放“杰出贡献奖”。只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可列入评奖范围,让教师在认可中体验被尊重。
(3)做好校务公开。对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公开条件标准、公开办理程序、公开办理结果,不搞暗箱操作,剔除人为干预,自觉接受全体教职工的监督,增加政策的透明度,使教师从内心滋生出优越感和正义感。
(4)畅通沟通渠道。由党支部、校工会牵头,制定领导干部了解民意和教师、学生、家长表达意愿的工作制度,畅通联系渠道,注重沟通形式的多样化,将此项工作纳入学校执行力小组内审和对干部工作的考核。
5.增强文化宣传效应。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优化环境文化,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校园网(要加强学校网站等信息化平台建设)、广播站、电视台、团队室等场所和电声乐队、马头琴乐队、舞蹈队、合唱团等,丰富文化宣传的形式和内容,引领师生积极参与学校文化的构建。
6.提升语言文字品味。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重点从师生课堂语言、公众场合语言、领导干部语言抓起,将干部、教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常规管理。不定期的从课堂教学、学校公文、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学生评语、教学工具单等方面对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进行自查自纠,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
(七)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打造优质管理文化。人心所向,无往而不胜;人心所背,必一事无成。在当今学校发展的重要时期,干部素质、教师精神、工作作风和管理文化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
1.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要求。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质,需要有精业、勤业、敬业、创业精神的专家型干部。在新的一年,要求实验中学领导干部把“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和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作为崇高的价值追求,培养造就“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和充分发挥带动引领作用的优良素质。领导干部自觉把“三严三实”作为一面镜子、一把尺子,经常性照一照、量一量,不断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始终做到对组织忠诚、对上级忠诚、对群众忠诚。也许我们做不好,但我们必须明确“衡量工作的标准,改进工作的目标”。
2.进一步优化各类工作机制。没有执行力规划计划就成为一纸空文,不讲工作效率就会成为“事后诸葛亮”,各项工作都要讲时间、讲进度,讲质量、讲效果。一是健全和完善各类工作机制的运行。全面优化分工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分级考核制、校长值周制、责任追究制、责任连带制和年级部管理、扁平式管理、台账式管理,持续不断的推进工作作风的改进和工作效能的提升。二是减少管理层级,简化管理程序,降低管理重心,提升责任重心,提升工作的决策力、领导力和执行力。
3.广泛深入的听取民意民愿。广大师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学校文化本应是从师生中发芽、生根、生长的。学校工作不能简单地将校长意志强加于教师,必须决策前多做调研,诚心诚意、不走过场的去了解民意、听取民声,该当面沟通的不电话沟通、该亲自沟通的不他人沟通、该今天沟通的不明天沟通、该事前沟通的不事后沟通。决策后多做解读,讲明意图、讲清困难。就是遇到争议需要干部决策定论时,也要讲在明处,不遮盖不掩饰,构建开放式、对话式、和谐式干群关系。
4.真正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成立教学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校内学术机构——学术委员会,具体负责学校的课程管理、课题研究、教学改革、教学评估、职称评聘、教学竞赛、教师评估、教师培养、教学质量检测、教学成果评价、学生用书管理及学校重大事项的论证等工作,通过听课评课、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发现的教师优秀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提升推荐;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检查、指导整改,按计划组织学术沙龙、学术报告、名师论坛及公开课、示范课、推荐课等活动,让日常事务管理走向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人文化紧密结合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
5.进一步改进干部聘用机制。以改进干部聘用机制推动干部的自觉自我提升。扩大教职工对环节以上干部的评价权、选择权。校级干部、处室主任每学年末向全校教职工述职,所有环节以上干部都要接受教代会成员的定性、定量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聘任干部的必要依据,凡达不到信任度的,下一年度自动辞职或不得续聘,让“无信干部、无为干部”止步。
6.进一步优化干部培养策略。一是进一步加强年级部主任的选拔配备和责任担当、自主管理职能。在级部管理中,将教育、教学、教研、培训、服务、管理一体化,将权利和责任一体化,让级部主任(副校长)在抓队伍、带队伍、强队伍和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成长、干事创业,把年级部打造成学校的中心部门。二是继续推进副校长担任级部主任、处室主任定期轮岗和校级干部分管工作定期调整机制的实施,让每个干部都有发挥能力水平的机会、为每个干部搭建参与多项工作的平台,培养全能型人才。
7.全面推动愿景管理的实施。要实现学校的持续发展、内涵发展,必须“人人、班班、组组”构建愿景、形成愿景(管理愿景、教学愿景、德育愿景、文化愿景;学生愿景、小组愿景、班级愿景、级部愿景;教师愿景、备课组愿景、学科组愿景等),愿景清晰了,方向和途径就明了了。通过构建愿景、紧盯愿景、落实愿景、兑现愿景,将各项工作转化为具体行动,引领和规范师生行为。
8.持续推动执行力小组内审。加强对执行力小组的领导,强化执行力小组的“执行力”,按照学校工作台账,定时、不定项的组织执行力小组开展内审工作,把工作的好与坏、快与慢、优与劣分开分清,把执行力内审作为工作落实、工作推进、工作整改、工作评价、考核评定的大平台。
(八)加强和改进教师管理,推进教师文化建设。引导、激励教师“站在教育高地看教育、换一种心境来做教育”。坚持把“思想高境界、专业高技能、人格高品质”和“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作为教师发展的长期目标常抓不懈,极力打造优质的教师文化。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校长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把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当做实现学校发展目标和办学理念的首要任务。一是逐步构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体系。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坚持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整体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二是严格落实师德问题一票否决制。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倾向和问题,将不良师德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发现师德问题及时向党支部报送《师德情况报告》,由党支部建立师德建设专项档案,建立师德舆情快速反应制度,研究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及时化解各种矛盾。
2.强化对教职工的精神引领。精神是一面旗帜。任何一个集体,特别是学校这样的环境,最需要的就是精神的凝聚与引领。首先是干部精神。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的主心骨、领航者,需要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但最为重要的是塑造、锤炼自己的人格;要有持久的勇气和毅力、坚定而质朴的追求,要有抗倦怠、抗劳累、抗寂寞的免疫力,形成正确的苦乐观。其次是教师精神。精神状态是团结进取的灵魂和动力。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没有奉献精神、进取精神做不好教育,有教师的主动发展才会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有教师的主动创造才会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要不断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激发带动教师创造性工作的原动力。
3.提升教师的自我学习精神。作为现代教师,必须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加强文化修养,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文化素养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大力倡导教师坚持学习、坚持研究,勤于反思、勤于总结,让读书学习和总结反思成为一种习惯,逐步夯实教师文化底蕴。
4.全面建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重视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成为教师文化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一是要树立民主思想。现代教育中的“尊师爱生”不是封建等级关系、政治连带关系、伦理依附关系,而是师生交往与沟通的情感基础、道德基础。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真情打动学生、公平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热心帮助学生。二是要创设良好环境。全面构建小组合作团队学习机制,让学生充分的发现自己、展示自己、发展自己,让学生体验到尊严感和幸福感;三是要转变教师角色。建设新型教师角色,人人成为思想者、设计者、激发者、合作者、指导者、学习者、研究者、促进者。
5.持续推进教师的专业培训。按照“向高人学习、与高人过招、高标准工作”,实现“思想高境界、专业高技能、人格高品质”和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人才的教师培训培养目标,推进教师成长工程。一是适时安排高端培训。继续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全国学科专业委员会等高层专业部门聘请高端的专家做引领,做到向高人学习,培养全国名师。二是创造条件参评参赛。给那些师德优良、课改超前、成绩领先的教师创造条件,参加省级以上的评比竞赛、示范授课,实现与高人过招,打造全国名师。三是改进提升教学管理。用课改理念和课堂愿景去要求教师、评价课堂,把改与不改区别对待、教好教差区别对待,实现高标准工作,成就全国名师。
6.打造有现实意义校本教研。本着“在行动中研究,为行动而研究,由行动者研究”的原则,以提取学本课堂基因、破解学本课堂密码、构建学本课堂模式为切入点,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作业及结构化预习、组团式学习、激励性评价的有效性研究,探索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综合解决课、复习回归课等各类课型实施路径。强化过程管理(周检查、月考核),坚持长计划、短安排,大目标、小主题,分层次、多形式,全面改进观课议课、教学评估、学术论坛、学科研讨的形式和内容,形成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实现教师教学水平的共同提高。
7.提升校际交流的自我收益。加强校际交流管理,提升校际交流质量。一是提升外出指导水平。外派人员时要把好教师关、材料关、备课关、授课关、总结关,外派教师能代表实验中学的教学方向、能代表实验中学的课改水平。二是提升到校学习收益。要加强被学习时的组织领导,重视策划、备课、展示、反馈的每一个环节,在被学习中激发提升的动机、提高工作的标准、优化现有的行为,实现接受学习与自身发展共享多赢。
(九)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强化党员素质提升。切实提高党建工作要求,创新党建工作形式,让党建工作与党员队伍的素质提升、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1.抓落实动真格。党支部书记把干部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抓实处、真实抓。在党支部建立干部队伍建设和师德师风工作专项档案。
2.抓考核强管理。以提升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服务能力和工作质量为目标开展系列活动,制定与教职工考核方案相适应的党员干部考核方案,按学期形成定性定量评价结果,建立党员干部考核和奖惩专档。
3.抓党廉促和谐。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完善党风廉政建设机制。要及时有效地化解各种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大局。
4.抓学习提素质。学校是育人的环境,教师是特殊的行业,必须高度体现行业特点。通过自学、群学、反思等形式提高党性修养和业务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5.抓群团聚合力。切实抓好关工委、工会、团队、妇女工作,开好教代会、团代会和学代会,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学校改革发展中的助手和桥梁作用。
(十)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指导学校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全校师生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要认真总结和全面评估“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扎实推进后半年工作,确保完成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将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必须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充分认识中国教育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风险挑战;要科学谋划“十三五”发展,必须立足区情校情、把握关键环节,紧扣中心工作、着眼发展需要、顺应人民期盼;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改革创新,着力在推动科学发展、优化发展方式、突破影响和制约学校发展的薄弱环节上奋发有为;要补短板、增后劲、促均衡、上水平,实现学校的内涵发展、品质提升。
(十一)提炼十年来办学经验,传承发展创新有为。实验中学已走过了十年的办学历程,广大师生们的付出是巨大的,有艰辛、有泪水;收获是满意的,有欢声、有笑语。特别是我们办学的十年创造了许多奇迹、赢得了多个第一,今年的九月一日正式启动十年校史编写工作,学年末出版发行。
传承发展、创新有为,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坚持在传承中发展、巩固中提升、创新中突破;让学校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富有生机,努力做到事事有发展、年年有提高。
过去的九年,实验中学迈得步子大、走得非常快,成绩是值得肯定的,我们也承受了很大压力。我们最深切的感受是仍然站在改革创新之路的起点,为了教育理想,今后我们还将沿着改革创新之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来源一流范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