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以校为本”和“以学为本”为抓手,以“变革学习方式、转换课堂主体”为重点,践行“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多学精教,先学后教”的“有效学习”教改理念,提升教师学科教学和驾驭新课堂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快乐学习,促进教师更新理念、提升素质和幸福工作,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提升,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学为本”原则。坚持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有效学习”方法的研究,培养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品质。
2.坚持“教-科-研-训”一体化原则。坚持课堂教学的“课题”、课题研究的“议题”、教学研讨的“主题”和师资培训的“专题”的“四题”的和谐统一。
3.坚持“合格课堂”的构建原则。关注所有教师的常态课堂,让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目标都能达成为出发点,构建合格的“三导式”教学课堂。
4、打造“四有绿色课堂”。
三、目标任务
1、优化学生学习方式。
将学生学习方式由以听为主的被动学习向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的主动学习转变为目标。以开发编制各学科核心任务”导学卡”为载体。
2、转变教师教学行为。
以教师讲为主向以学生学为主转变,变“讲堂”为“学堂”。改变以“教”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确立以“学”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变“教案”为“导学案”,将“导学案”、课件和”导学卡”匹配成统一的教学预案。
3、激活课堂教学变革。
确立“以学定教、以教导学”的教学策略,追寻变“先教后学、师讲生听”为“先学后教、生学师导”的目标价值。载体是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特点,建立特色鲜明、科学合理、便于操作的“导航、导学和导练”即“三导式”高效课堂教学范式。
4、打造“四有绿色课堂”。“四有”即有趣、有练、有法、有效。
5、小组学习的有效开展。
四、措施及要求
1、小组学习的开展
(1)、小组的构建
本学年,教师仍然依据尊重学生、遵照自愿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自愿结合”的原则进行分组,一般4至6人为一组,每小组设正副组长各一人,明确帮扶对象,确定每一成员的职责。学生座位可以条形摆放。
此项工作由各班主任负责,各任课教师协助完成。
(2)、小组长的培养
过去的一学期,各班各年级小组长的培养不是很均衡,组长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反映在各小组在自主学习组织当中的差异性。此项工作当中,班主任即时对小组长进行培训
(3)、小组学习的评价
①、评价的主体要多元,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或学生小组;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评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自评,组内互评或小组互评。②、评价的内容要多元。既要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更要对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态度、投入程度、纪律情况、互帮互助和准备情况进行评价。③、评价要突出小组集体。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④、评价要激励。要注意以小组中不同学生的基础,追求“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评价境界。
(4)、小组学习的组织和时机
组织
①、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做出指导。要使小组合作顺利进行,光靠学生的能耐是不够的,毕竟小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自我监控能力还处于相对较低状态,因此,教师指导不仅不可缺少,而且占主要地位。教师不能“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合作进行并直接参与到活动中去,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做到心中有数。②、是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式倾听。尊重每一个发言者,要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既是倾听者,也是发言者。让学生掌握一些主动倾听的技巧,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通过相互启发,相互吸收,相互补充,相互纠正,知识也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深化,学生群体的智慧也得到充分的发挥。③、是发挥组内评价作用,强化合作意识。合作学习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的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④、适时把握学习时机,小组是学生学习的一个组织,让学生有所归属,激发其竞争性和团队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
时机
①、在学生进行新知预习时,通过小组合作,使每一个人掌握基础性的要求;②、在进行知识探究时,学生独立思考而不能时,用集体的智慧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③、在学困生的辅导时,通过组内互助,组间竞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能力;④、在培养团队意识时,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目标达成中凝聚感情和集体荣誉感。⑤、在主题活动时,特别是艺体课中,通过组间竞争形成活力。或把相同素质的学生进行分组,便于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2、小组合作要求。
在第4周制定小组合作学习常规要求,制定小组长培训方案,第六周前完成小组长的培养及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