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高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桥高中心小学坐落在美丽的江上明珠——丹徒区桥高镇的中心位置,三面环江,北接扬州。她的前身为“刘氏族学”,由刘氏宗族名流创建于1912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学校新校区于2008年9月初交付使用。新校区占地面积为3175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9330平方米,绿化面积为10560平方米。学校拥有科学实验室、美术教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师生阅览室、报告厅、活动中心、塑胶运动场、镇江市A级标准食堂、校园广播、有线电视、网络、监控系统等。
目前我校有学生557人,16个教学班,教职工52人,现有小学高级教师40人,其中区级骨干教师8人,区教学能手8人。现有教师中专科及以上毕业人数达46人,占在职教师总数的90%以上,其中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9人,占在职教师总数的37%。
学校先后获得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平安校园、镇江市绿色学校、镇江市科技教育先进学校、镇江市“五五”普法先进集体、镇江市“三大”活动先进集体、镇江市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示范校、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小学、镇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活动优秀集体、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丹徒区“四星”级基层党组织、丹徒区教学常规管理示范校、丹徒区优秀网上家长学校等多项荣誉。
二、发展优势
1.新校区的交付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为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桥高镇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政策执行坚定不移,并从各方面给予了保障;
3.教师群体团结互助,敬业爱生,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能力;
4.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等习惯,学科学习质量高,学习成绩在全区一直名列前茅。在学校朝霞文学社的引导下,社团成员爱好写作,参加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多人次获奖。
三、问题与不足
1.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拔尖人才层次不高,人数较少;学历层次有待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的观念还不够强;现代教育素养不够高;
2.办学条件对照江苏省小学教育装备一类标准尚有较大距离,需要进一步完善、更新。
3.学校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需要进一步加强;
4.学校办学特色尚未能凸显。
第二部分 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国家、省、市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及丹徒区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二、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让学生成长,让教师成功,让学校发展
让学生成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指导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特长。总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教师成功——引导教师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信念和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的师德,铸师魂;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强师能;让教师在教好书育好人的同时,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成为各类拔尖人才,享受职业幸福感。让学校发展——办学质量不断提升,拔尖人才不断壮大,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第三部分 学校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
通过三年的不懈努力,创新办学思路、强化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内涵发展,努力将学校办成条件一流、校风文明、教风严谨、学风踏实、学生喜爱、家长放心、教师成功、社会满意、具备校本化办学特色的省级教育现代化小学。
2.培养目标
规范+活泼=成人,优秀+特长=成才,成人+成才=成功
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合作,为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健康快乐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学校管理
以<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丹徒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质量评估方案》为依据,运用现代学校管理思想和技术,形成学校管理的有效层次与结构,建立完善的决策指挥系统、执行运转系统、监督反馈系统,将学校优化为一个结构合理、组织有效、信息畅通、协调高效,运作有序、敢于创新的整体。
2.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到2015年本科学历的教师达70%以上。新增中学高级教师1—2名,镇江市骨干教师1—2名。
3.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