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流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内容页

中镇小学学校主动发展规划

  中镇小学学校主动发展规划

  ——致力内涵发展构建和谐教育

  第一部分:办学现状

  第二部分:目标思路

  第三部分:任务措施

  第四部分:发展保障

  第一部分:办学现状

  一、基本状况

  中镇小学地处灌南县老城区中心,占地13000多平方米,绿化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自2005年以来,学校对原有的教学用房进行了修缮和改造,新建了200米的丙烯跑道,改造可容纳80名学生就寝的宿舍、食堂,铺设彩砖路面800平方米。2009年5月新建1700平方米的一幢幼教楼。学校通过了创建江苏省“四配套工程”合格学校、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优质园和省合格幼儿园、市实验小学、市常规管理示范学校、市现代信息技术示范校等成功创建活动,加强了内部设施建设。如今,学校各种专用教室一应俱全,拥有校园网、校园广播系统、校园监视系统等先进设施,相关配备均达到并超过省二类标准。

  学校现有28个教学班,在读学生1414人,在编教师100人,达到本科学历的教师49人,其中大专45人,本科49人,高级教师62人,有县、市级以上教学骨干36人。学校初步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工作勤奋、业务精湛、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逐步建立了中青年教师培养与使用机制,现有市级“333工程”培养对象8名,县级“555工程”培养对象26名,县级学科(学术)带头人2名、县级教学骨干2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6﹪。

  二、办学优势

  我镇地处县城老城区中心,也是全县经济文化的中心。优越的地理位置,为中镇小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支撑。多年来,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办人民满意教育,成效显著,获得了多项殊荣,现已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新教育实验”学校、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级实验小学等。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学校经过了第一轮的自主发展,全面提升了学校管理水平,促进了学校的内涵发展,为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1.校园文化初步形成

  经过第一轮的自主发展,中镇小学的办学思想端正,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全体教师励精图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办学思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完善。学校以“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办学宗旨,以“以人为本、挖掘潜能、弘扬个性、和谐发展”为办学目标,初步形成了“团结民主,求实创新”的校风,“博爱笃学,求真进取”的教风和“自主乐学,善思多能”的学风。徜徉校园,如同在书林和画卷中穿行。校园走廊上悬挂着祖国各省市的版图、童书阅读中涌现的“阅读之星”照片、经典阅读中提炼的阅读心语;围墙上绘制着“三字经”、“千字文”、“成语故事”、“古诗文”等经典诗文;室内张贴着学生读书心得、好书推介、读书成果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省特级教师杨献荣、清华学子罗淑琼、北大学子廖嫣然、旅美学子王立顺等中镇骄子的图片装点着校园;校园内标志性巨石上雕刻着“新教育实验”倡导者、中国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先生亲笔题写的“书香园”;校园到处散发出浓郁的书香,学校先后被县、市教育局评为“书香校园”,有4个班级被市评为“书香班级”。

  2.学校管理日趋规范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省“五严”市“六严”》和县教育局的“四条禁令”,建立健全了校本化的各项规章制度,凸显了“民主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管理日趋制度化、民主化和人性化。行政班子团结协作、勤奋踏实、廉洁高效,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形象。2009年底,学校顺利通过了连云港市“小学管理规范示范校”验收。

  3.特色项目颇有影响

  (1)“爱农”教育省市闻名。我校依托丰厚的地方资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因地制宜地建立了“七室六园”(“七室”即农物展室、籽种与农植物标本陈列室、环保教育室、新农村教育室、农业现代化教育室、成果资料展室和安全教育室;“六园”即本土木本植物园、草本植物园、粮食植物园、经济植物园、蔬菜植物园、水生植物园。)

  我校自“爱农”实践基地建立以来,共接待前来参加实践的学生和市内外老师达20000人次,市、县教育局的专家和领导也多次来基地参观指导。学校先后组织编印了校本教材《悯农》、《本土植物园系列教材》、《灌河乡绿》,编印了《“爱农”实践课案汇编》。在2005年10月的连云港市“爱农”实践课案评比中,我校的《走进农村感悟农村生活》荣获一等奖,被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课程伴你同行》收录。《江南时报》、《连云港日报》、《苍梧晚报》、《教书育人》杂志、灌南电视台、连云港电视台、江苏教育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我校“爱农”实践活动。2007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项目全国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我校本土植物园项目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积极关注。同年12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科学发展在中国》栏目通过38种外国语言和中国5个民族语言(其中4种少数民族语言)向全球播发了我校立足于环保,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爱农”教育和“爱农”实践的事迹。2008年6月,在江苏省科技厅等单位举办的第五批“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评比中,我校在13个省属市申报推荐的168个申报单位中成为灌南县唯一的授牌单位。12月,以“爱农”教育、“爱农”实践为依托的中镇小学少先大队,被共青团江苏省委表彰为“红领巾

TAG标签: 主动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