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讲话 >> 演讲稿 内容页

选择一所优秀民办大学去自考

如何选择一所优秀的民办大学去自考

高考结束了,自然有很多没上线的考生,他们没有考试的天赋,更不想高复。又不想找工作,想来想去,只有一条出路:读民办大学,自考。
马上上网查民办自考学院,出来一大堆,翻开报纸,这几天都是他们的招生广告。广告自然说得很好了,多少学生通过本校自考拿到了本科专科文凭,成功就业。就读人数随年上升,有很多上线的考生放弃第四批第五批,来本校就读,今年招生人数已达多少,创历史新高等等。
想读自考的学生无从判断,将信将疑,只能从报纸广告中得到可怜的一点点信息。对比一下:哪个学校广告打得最响,新闻报导最多,就只能相对去信它了。
曾有个民办大学,在杭州广告是打得最响的,校长也是被媒体采访最多的,据报导已被评为浙江最可信的民办自考学院。曾在三年前还邀请过我去给他们的学生演讲,这在民办大学中比较少见,一般的民办学校是不愿意去花这笔,他们认为可不花的经费的。所以我对它还是有比较好的印象。
每年都有很多高考落榜生找我推荐。我自然想到了那个学校,也就把他们推荐过去读了。
其中有个考上第五批的学生,由于志愿没填好未被录取。我鼓励她去自考,通过四年的努力可以直接拿到本科的文凭。她太信任我了,就去那个自考学院读书。我还是挺了解她的,她很想好好读书,拿到文凭,人也挺自信聪明的,在我眼里是个可以培养的好学生。可半年后她就来找我了。
她们班招生进去有59人,半年时间只剩下24人,慢慢地流走了35人,而且很多同学已经表示一年后不想在这里读了。
我惊问为什么。是不是那些学生是父母逼他们来,结果实在学不进去就走人了。
她说:“不完全是这样的。我感觉我们是被骗进去的,刚开始说得那么好,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老师的教学水平太差,不负责任,只会照着书本念,不管你懂不懂。下课就不见人影,想问问题都没地方问。老师经常换,差的老师愿意呆着可我们不愿意听,好的老师觉得这里待遇差走人。根本没有多么人能够拿出文凭的,同学们都是没信心走掉的,我也觉得学不下去了。王老师,你看怎么办呢?”
记得我一个亲戚读自考也是只读了一年就去工作了,现在换了地方读电大了。
我忽然觉得自己真是个罪人,把一个好好的学生送进了这么一个貌似名牌,实则垃圾的自考学院。
实在气愤的我,于是打电话去那个学校,找他们的校长问问清楚。没想到校长是如此一番苦论:“王老师啊,你知道来自考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碰到一点点困难就想到逃避。何况自考本身就比较难,他们进来就处于劣势,而他们不知,不努力去改变,反而自暴自弃。当然也有要学的学生,但往往容易受那些不想学习的人的影响。所以对我们也是一大考验啊,办学压力越来越大,难啊。”
他说的似乎都是客观现实。
可我在想:投入那么多钱打广告,把学生吸引近来了,却留不住学生。这正常吗?自然收费比公办学校贵了些,可以赚更多。而且退学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年的学费是不能退的,吃亏的首先是学生了,学校反正已经收到这笔费用了。有了钱,可以打广告,吸引更多的新生来读,反正每年都有新年要读,不怕招不到人。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不缺想读书的人。至于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能赚到最好,赚不到也没办法。关键要有新的生源。为何不把思维调整一下呢?想办法服务好学生,让学生们真正地学有所成,能够自考成功,学生们就不会退学,他交的学费就不是一年,而是三年,甚至四年的了。而且他们的成功可是最好的口碑啊。把大量的广告费投入到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身上,就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让学校长久地发展下去。当然起步阶段会很难,这批学生的底子是薄一些,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爱心,还有耐心。这也是民办大学的责任所在啊。
可我们的某些校长太懂经营了。他们知道只要进来的学生比出去的多,那么学校就可以赢利,就能稳定地发展。这个社会是个信息不对称的社会,想读自考的学生太多,他们是弱势群体。懂得这一点是经营成功的前提。等赚到钱了,新的机会又会出现了,何必去做太长久的、辛苦的事呢。这就是他们成功的经营理念。
我无法可说,说了也没用。
我只是想告诉那些想读民办大学的学生,不要轻信广告。判断一个学校是否可信,最好的方法是去学校一趟,找到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向他们咨询学校的情况。一般来说,他们说得会比较客观,真实。要自己主动去找高年级的学生问。不要轻信那些主动找你的高年级学生。因为现在的民办自考学院有很厉害的营销手段:让本校的学生去招生,招到一个学生给300到500元的招生费。很多高年级的学生为了钱就会说假话,他们往往向自己的母校的学弟、学妹下手,那样成功的概率比较高。
学校的公关,再加上学生的参与,构成了一张网,等着更多的新生往里面跳。
当然还是有正轨的民办自考学院,而且会越来越多。那些校长有正确的办学理念,有一颗爱心,希望把学校办好,希望能够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自然他们起步会慢一些,但一定会走得更远,最后留下来的也是这些学校。
我们要找的正是这样的学校。采用的方法是:深入到学校,找高年级的学生了解真实的情况。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