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个人收入的分配(历史)教学设计

日期:2017-06-28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文章来自www.jsfw8.com
考点整合: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生产决定分配---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市场经济客观要求)
2、按劳分配为主体(地位)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66页-67页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要素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2)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前提、物质基础、直接原因
(3)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66页第二段
【例1】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这种分配制度的原因有很多,但其最终原因是(B)
A.我国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D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
(4)按劳分配为主体的现实表现
第一,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第二,公有制企业中劳动者收入结构看,按劳分配部分的收入仍然占较大比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与个体经济适应)
(2)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含义及内容: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要素
②意义:P68第四段---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调动积极因素创造社会财富,推动市场经济发展
此外,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也属于非按劳分配。
★注意区分:劳动收入和非劳动收入
【例2】(xxxx·全国)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D)
A、按劳分配B、按管理要素分配C、按劳动成果分配D、按劳动要素分配
【例3】(xxxx·江苏·不定项)下列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认识中,正确的有(CD)
A.它只适用于非公有制经济B.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分配方式
C.它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D.它是凭借劳动、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例4】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在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一切合法的劳动收人和合法的非劳动收人,都应该得到保护。这里所说的合法的非劳动收人包括(D)
①国有企业职工所获得的奖金收人②个体工商户的收人
③企业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人④银行存款、购买债券、投资股市获得的收人
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③④
二、分配原则:兼顾效率与公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效率与公平(是什么)
(1)效率的含义: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率(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P69
【例5】我们积极完善按劳分配机制,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主要是因为它有利于(C)
A.实现社会公平B.体现平均分配C.提高经济效率D.防止两极分化
(3)公平的含义(包括: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
【例6】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收入差距的调节问题,明确提出了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基本生活等一系列政策。这表明(B)
A.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效率问题。
B.社会主义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C.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D.有效调控收入差距,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致性,矛盾):70页第三段
3、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因(为什么?共二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联系: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节约型社会)
(2)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畴内,使分配的结果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3)坚持注重效率,维持公平相协调,既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4、如何实现兼顾效率与公平(怎么样?)---(三个要求一个关系)
(1)三个要求:71页第第二段
(2)一个关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71页第三段)
▲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国民收入分配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辩证统一体:初次分配是再分配的前提和基础;再分配是初次分配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统一的原则。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内部的各方面当事人之间进行的,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再分配则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各部分人之间进行的。一般来说,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借助于税收、价格、保险费、国家预算等经济杠杆进行的。


文章来自www.jsfw8.com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个人收入的分配(历史)教学设计》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个人收入的分配(历史)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个人收入的分配(历史)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