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地理教案-环境问题复习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环境污染:
☆酸雨问题(PH<5.6的各种降水)
形成条件:①有大量酸性污染物如硫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X);②湿润的气候,降水多;③山谷、盆地地形(如四川盆地)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④有逆温现象。
主要污染源: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排放SO2、NOX;有色冶金工业大量排放SO2
酸雨带来的影响:①酸雨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②使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③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④危及人体健康。
世界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中国长江以南。
我国酸雨污染严重的地区:贵州、湖南、江西、四川、广东等省区:有色冶金工业发达,大量排放酸性气体;沪宁杭、京津唐、辽中南工业基地:工矿企业、家庭炉灶、交通工具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大量排放酸性气体。
减少酸雨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①调整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矿物燃料的消费量;
②进行技术改造,积极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洁净燃烧技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③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回收SO2气体制成硫酸。
☆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外因)
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月~10月。
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生态破坏: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问题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
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
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2)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
3)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高纬度地区增产、低纬度地区减产)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4)对工业的影响;5)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6)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④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
☆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A.臭氧空洞的成因:
①太阳活动等自然原因影响使平流层臭氧量减少(自然)。
②人类使用氟氯烃化合物等物质在低空不易分解,上升到平流层,消耗大量臭氧,使臭氧层变薄或出现空洞(人为);
B.臭氧层破坏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使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
一方面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坏。
(使得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从而引发皮肤癌、白内障和某些传染病,此外还会扰乱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造成一些生物灭绝,并使农作物减产,导致粮食危机。)
C.南极地区的臭氧在9-11月含量最低(联系季节我国秋季)
D.氯氟烃等气体主要源于北半球,却对南极上空臭氧层造成严重破坏,引起这些物质迁移的原因是:通过大气环流输送到南极上空
E.措施: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②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③各国共同行动,加强国际合作。
☆咸潮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成因:自然原因: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河流)
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气候)
③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
④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天文)
人为原因: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危害: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②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
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农业减产。
防治咸潮的措施:①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
③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④节约用水
☆水土流失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A.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蚀
人为原因:①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③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B.主要危害:
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
原因: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
③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
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
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西北地区荒漠化问题
成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
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③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挖药材破坏植被;④人口激增;⑤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治理措施:①退耕还林、还牧;大力植树造林,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采用草方格沙障工程固沙。②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控制载畜量;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③多途径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④控制人口增长。⑤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禁止采伐发菜等。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土壤次生盐碱化
成因:
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夏季多暴雨);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湿地锐减问题
湿地的形成:(气候、地形、水文)
例: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弱;
②地处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河流众多,在河流交汇处,水量丰富;
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含水量大;
④气温低,结冰期长,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沼泽。
例:解释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
②地势高,蒸发小,高原环境有高原冻土的形成,水分下渗受阻,在相对平坦和低洼的地区形成沼泽地。
湿地的功能和效益:
1)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净化污染(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③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2)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便利。
3)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教育与科研价值。
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
①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
②湿地污染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
③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
④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
⑤湿地保护投入不够,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
采取措施
①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②通过退耕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
③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
绿色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等。
19、产业转移的影响:
对产业移出地的影响:经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因环境污染减少,环境质量提高;就业机会减少,失业人口增加;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国民经济收入提高。
对产业移入地的影响:经济对自然资源大量消耗;因环境污染加剧,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机会增多,缓解就业压力;加快工业化(劳动力从第一产业移向第二产业);国民经济收入提高(幅度低于产业移出地)。
20、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⑶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⑷降水量与干湿地区的界线:
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界线):青藏高原东南缘--秦岭-淮河。
4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界线):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喜马拉雅山东部。
200mm年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⑸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端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
⑹地势阶梯分界线:
一二阶梯: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二三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⑺人口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


文章来源自jsfw8学科网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地理教案-环境问题复习》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地理教案-环境问题复习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地理教案-环境问题复习》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