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区域的基本含义地理教学设计

日期:2017-06-29  类别:优秀教案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精品源自政治
教材分析:
"区域"是地理学最常用的基本概念之一,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之一。区域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其历史与地理学的历史一样久远。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这一部分,不是讲述具体的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而是从"区域"的含义,区域间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同一区域在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概括区域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并为学生学习第二部分内容打下基础。
探究目标
o了解区域的含义。
o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o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o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2课时)
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2课时)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4课时)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4课时)
备课笔记: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举例说出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通过相关资料,说明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法,阅读和分析教材中的相关图表,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区域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相关概念。
2、角色扮演法,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高山地区等的旅行,描述在不同地区所能观察到的主要地理景观和地理现象,说出到上述地区旅行应携带的主要生活用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区域的主要特征,区域空间结构及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划分及其演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知识引导:过去我们在初中学过国家和地区、各种地形区和气候区、农业区和工业区等等,这些区域形形色色,大小不一,那么,什么是区域,区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1、概念
师生讨论:区域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人为划定的管理区域:国家、行政
自然区域:高原区、平原区等雨量区
人文区域:人口密度区、水田农业区、牧业区
结论: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它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其内部的特定性质或功能相对一致而有别于外部邻区。
2、主要特征
师:人们生活中常说的地区和区域,它们是一个概念吗?
地区与区域:这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区域是一个具有不同空间尺度的地域,大到全球,小到某一个特定的地域。既可以是自然地理意义的区域,也可以是具有人文地理意义的区域。地区的概念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局限于"大洲、地区、国家"的框架之中;二是局限于"国家或地区"的框架之中;三是局限于特定的地域之中,如可以说"上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不能说"上海区域经济发达"。
师生讨论:区域的主要特征和含义是什么?
特征含义实践意义举例图解(A、B为两个不同的区域)
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们必须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否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会导致整体环境的恶化青藏高寒区的整体性、西北干旱区的整体性
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整体。
差异性各个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区域内的一致性只是相对的。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本区优势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新疆长绒棉基地、陕西苹果基地建设
表现为A、B内部分别具有相对一致性,但A、B之间有差异性
开放性区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区域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我国的"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济全球化
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
3、教材P3活动设计答案
●设计一条经过上述地区的旅行路线,具体要求如下表所示:
序号目的地月份交通工具目的地附近需要考察的景点主要考察内容生活必需品注意事项
1热带沙漠12骆驼沙丘耐旱动、植物水、帐蓬等防晒、通讯器材
2热带雨林1步行植物群落典型动、植物干粮、药品防雨、通讯器材
3热带草原6汽车稀树草原典型动、植物干粮、药品防止动物侵袭
4高山地区7步行山坡、山顶景观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干粮、药品登山安全
二、区域空间结构
案例探究:(教师指导学生主要从交通线和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城、乡用地入手合作探究)
从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
结论: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交通运输线路表现为线状,还没有形成网络;区域发展中期,发现了铁路运输,交通运输线路更加密集;区域发展晚期,交通运输线路形成网络并深入到区域的各个部分。总之,交通运输线路由简单变为复杂,由线状发展成网络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看,区域发展早期为乡村地域,以农业用地面积大;区域发展中期,乡村地域发展为城镇地域,农业用地变少;区域发展晚期,城市地域不断扩大,非城市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案例探究:(教师指导学生从产业、交通、城市布局三方面入手进行探究)
观察下图,分析湖南省人口和产业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谈一谈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
备课笔记:
结论:随着湖南省各个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推动了
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大力发展,大、中、小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使得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聚集,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渐趋均衡的特点。导致这些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区域对外联系不断加强等。
教师归纳:
区域空间结构的表现形式,工业、商业、城市表现为点状,交通、通讯表现为线状,农业空间表现为面状,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要素所组成。生产力是产业空间结构发展的原动力,劳动地域分工是形成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直接原因,区域中心城市是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核心,外围地域的发展状况是区域产业空间结构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网络是促进区域一体化的纽带和桥梁,条件决定区域产业空间结构的个性。
三、区域产业结构(第二课时)
知识引导: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范围
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指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和建筑业(包括建筑安装工程服务的地质勘探设计等),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包括流通部门,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质供销和仓储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如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如教育、文化、广播电讯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等4个层次)。
师: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

精品源自政治科 精品源自政治科
。请同学思考以下问题:
1、区域产业结构差异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2、农业区域、工业区域和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三次产业的比重有何异同?
3、如何运用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来判断区域的发展水平?
案例探究:
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发展差异
结论:
农业地区工业地区城市地区
人口分布特点分散相对密集非常密集
产业分布特点面状点状点状
产业结构特点以第一产业为主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三产业都发达
对外经济联系不太密切密切非常密切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小大大
案例探究:工业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①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③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④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⑤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结论:
区域发展前期,农业经济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工业极不发达,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一、三、二"的格局;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工业经济比重迅速上升,工业经济比重首先超过第三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一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一、二、三"再到"二、一、三"的格局;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比重首先超过第一产业,然后再次超过第二产业,因而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呈现出由"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格局,尤其是在区域经济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之后,先进的科技和信息金融等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板书提纲: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
1、概念
2、主要特征
二、区域的空间结构
1、概念
2、区域划分及空间分布形态
3、空间结构的变化
三、区域产业结构
1、概念
2、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
3、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
4、区域产业结构的演

精品源自政治科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
    以上《区域的基本含义地理教学设计》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优秀教案»区域的基本含义地理教学设计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区域的基本含义地理教学设计》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