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湘版教材支撑网》
教材分析:
《流动的音符》是湘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属音乐创造的教学领域。在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与音乐有关的发掘学生潜能的即兴创造活动以及运用音乐素材创造音乐的活动都叫音乐创作,它不同于专业作曲学习,旨在通过学生参与、创作、体验,培养他们一定的音乐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结合本单元的教材资源来看,包含了3个相互关联、逐层深化的部分:1、展现音乐创造的基本材料和曲调生成最初始的方式(七各基本音组合即教材中“七个小矮人的游戏”)。2、认识和体验音级组合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往往潜存于朴素的民歌之中即教材中“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3、通过遵循从音乐材料组合的基本规则和模仿民歌实例,尝试进行2-4小节的曲调创作即教材中游戏从模仿开始。为此,我确立了以下
教学目标:
1、能大胆的参与音乐组合游戏,参与音乐创编活动,明白音符是流动的,体验音乐创造的乐趣。
2、了解、学唱中国民歌,能从熟悉的音乐材料中探寻发现曲调组合的一般规律。初步掌握“同头换尾”的创作手法。
3、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速记1-2首民歌,培养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教学理念与设想:
《流动的音符》第一课时是一节综合型课,意欲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阶段的音乐课与小学音乐课相比,应加大信息量,要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所以我教这节课的切入点是在反复的视唱与参与体验中,明白音符是流动的,并引导探寻到一般的流动规律,从而积极培养学生的兴趣。
重点设计:
1、音准设计、节奏掌握
2、在民歌的学唱中学会乐句分句的辨析与处理
3、找出旋律中的主音,流畅的演唱歌曲。
难点设计与处理:
歌曲创作的一般规律即主音、分句的辨析(充分让学生自己发现、探寻;教师将抽象的音乐知识用比喻形象化,给学生以引导和点拨)
教学方案:
程序设计
教师教学策略
学生学习策略
一、课前准备
1、课间制作
演唱歌曲准备
2、课前5分钟常规组织
接以前的顺序登台演唱
二、课前
导入
1、同学们的歌声真好听,大家喜欢音乐吗?说说你对音乐的特殊感情!
1、生自由畅谈,可以举例说明(帮助学生呢个尽快尽早进入音乐世界,感情渲染)
2、看来,音乐与我们联系的真是太紧密了。它的世界色彩斑斓,好生神秘。其实呀,在音乐大家庭里,只有七个基本成员,他们分别是谁呢?
2、思考回答
三、新课学习
1、“七个小矮人”的游戏
①认识他们→〔课件1〕爬梯子
②这七个成员就像童话中七个神秘的小矮人,可以有千万种的组合,请看老师的组合→〔课件2〕一起来哼一哼,唱一唱!
③(好听吗)这七个小矮人生来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每一个人都可以调遣他们。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摆弄摆弄他们吧!请在纸板上排出4个小节的旋律,看谁摆得最流畅,最好听。→〔课件3试一试〕
④同样的节奏,为什么有的摆出来好听,有的不好听呢?就如做房子,砖石组合不好,房子就会垮。音符组合不好,音乐就不好听。音乐种,音符组合有没有规则呢?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现在我们就熟唱民歌二、三首,不会写歌也会哼!→〔课件4品一品〕
跟琴声唱准七个基本音以及音阶上、下行练习。(3-4之间的半音是难点。)
视唱,发声练习。(体味音符音律的美感)
a学生根据屏幕节奏提示组合音符,有困难的可以两人合作。b演唱、展示c师生共同评价
(让学生参与创作,体验乐趣,培养其丰富的想象力)
思考、讨论
2、从民歌中探索游戏规则
①《我的家乡日喀则》→〔课件5〕
a范唱
b听琴跟唱
c乐句分句的辨析(,v)
②《小白菜》→〔课件6〕
a哼唱
b体味情绪
c找主音
难点引导:每一条旋律中,都有一个核心老大,其同龄全曲的作用,施小组长职责。
③《信天游》→〔课件7〕
a师唱歌谱,生分析有几句
b找主音
c哼唱民歌,分析歌词特点(一问一答,很有生活情趣)
d带着情趣表演唱
聆听、感受
话要一句句说,歌要一句句唱。思考:有几句提示:分句(,v)
a带着问题聆听感受
思考:这首歌曲的情绪怎样?
b找组长即主音
(将抽象化的音乐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易于理解、探寻)
③a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乐句即主音b观察找出歌词特点c表演唱
四、民歌比赛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首大家最喜欢的民歌进行表演唱
学生分组准备(选歌、演唱、队形排练)
展示表演(此环节为学生提供大胆演唱、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
教学反思:
本课时立足于学生演唱技能及音乐创编、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用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发现、去探讨,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问题紧绕教学重点,力求突破、易化难点,让音乐知识形象化。利用多媒体,加大了课堂信息量,留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维、体验、创作的空间,因而达到了预期效果。可见,把音乐课堂还给学生的实质就是把观察、思维、体验等一切音乐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关键在于有价值的问题提示和有效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