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范围必修模块(地图版)高一
课时一课时
一、教学分析
[课标要求]
课标中“信息技术基础”的要求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为主线,围绕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求,强调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相互作用。……学生应该掌握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基本方法……。”其中对信息获取的具体要求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基础》(中国地图出版社)的教材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为适应在信息社会生存、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能力。”突出地将信息技术的学习融入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教材第二章“有效获取信息”的第二节“网上获取信息的策略”中的“搜索引擎”反映了这个鲜明特色。本章节是本教材的核心部分,是信息获取这一重要环节的实践章节,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章节。[学生分析]
学生已了解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网上获取信息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而搜索引擎又是网上获取信息最便利的工具之一。大多数学生使用过搜索引擎,但并非能够达到“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的程度,这给他们的日常学习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需要学生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如学生的课外阅读、课余充电等都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搜索技巧来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教学设计思路]
信息技术新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达到此目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这个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上的主动适应,最终目标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使信息技术成为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切入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口,选好了切入点,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高层次融合。
本节课以“搜索引擎”作为课程整合的切入点,采用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涉及语文、英语、物理、艺术四门学科,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
[教学课时]
1课时(40分钟)
说明:认真填写表格,上传至电子学习档案袋“我的作品”中。
您现在访问的是中国学科吧旗下教案网http://www.jsfw8.com/j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