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重庆市万州区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xxxx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确凿(záo)秕谷(bǐ)重荷(hé)义愤填膺(yīng)

B、亘古(gèng)狂澜(lán)炽痛(chì)鞠躬尽瘁(cuì)

C、屏障(píng)祈祷(qǐ)污秽(suì)鲜为人知(xiǎn)

D、惩罚(chéng)深邃(suì)踌躇(chú)锲而不舍(qiè)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哺育澎湃班斓群蚁排衙

B、怪诞澜语默契妇儒皆知

C、嗥鸣衰微倜傥马革裹尸

D、宰割仿徨赫然气冲斗牛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之父苏洵,少时读书糊里糊涂,后经失败刺激,三十多岁发奋读书,终成一代大文豪,欧阳修说他是吴下阿蒙了。

B、在学校艺术节上,小邓一展歌喉,歌声嘹亮,气冲斗牛。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我们持久奋战,不可能一蹴而就。

D、多少年来,弟弟到处打听哥哥的下落,真是望闻问切。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作者是臧克家,他由一位农民诗人成长为诗坛泰斗,曾写了一篇纪念鲁迅的诗歌《有的人》。

B、贝多芬,德国作曲家,1798年起听觉渐衰,1820年后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代表作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

C、《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春秋到五代的史事。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土地的誓言》作者是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辽宁昌图人,现代作家。

5.下面语段画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环境,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身心健康。近年来,①重庆市政府高度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投入,不断加强管理,②着力实施了“蓝天、碧水、绿地、宁静”,加强了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③市民环保意识不断落实,环境质量持续改善,④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逐步解决,环境保护取得成效明显。

(1)第①处词语重复,可将“___________”删去。

(2)第②处成分残缺,可在“___________”后添加“_________”。

(3)第③处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4)第④处语序不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根据你对“人生”的理解,仿照下面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4分)

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烦恼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音符;

如果说人生是,那么

;;

如果说人生是,那么;

7.综合性学习(10分)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作为地球的主人,就应该好好保护地球。为了倡导节约能源,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绿色,更环保,校学生会将举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1)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段简要的文字,介绍一下什么是“低碳生活”。(50字以内)(3分)

材料一:温室气体让地球“发烧”。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量排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发生变化。全球变暖使得南极冰川开始融化,进而导致海平面升高。本世纪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远远超出此前的预期。地球“发烧”也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害。水温升高导致蓝藻迅猛繁衍,从供水体系到天然湖泊都会受到污染,从而引发人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皮肤的疾病。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

材料二:低碳指较低或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它的倡导,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的担忧。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优化和约束某些生产和消费行为,从而实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低碳生活”的提出,不仅告诉人们可以为减碳做些什么,还告诉人们可以怎么做。

材料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任官平说:“节能就是最大的减碳。”

“低碳生活”指:

(2)为本次活动拟两条宣传标语。(4分)

①②

(3)在以“低碳生活,我们能做什么”为主题的班会上,大家推荐你做主持人,请写出你的开场白。(60字以内)(3分)

二、古文积累与阅读(25分)

8、诗文默写(10分)

(1)峨嵋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上有黄鹂深树鸣。(韦应物《滁洲西涧》)

(3)岐王宅里寻常见,。(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5)有约不来过夜半,。(赵师秀《约客》)

(6)江山代有才人出,。(赵翼《论诗》)

>

(7)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形容笛声悠扬、深远、飘忽不定情状的两句是:,。

(8)《木兰诗》中写出塞外奇寒,烘托边关将士生活艰苦的句子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9、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当涂掌事()②蒙乃始就学()

③及鲁肃过寻阳()④即更刮目相待()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内容理解。(4分)

(1)孙权指导吕蒙读书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表现人物鲜明的性格;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话表现了吕蒙因“学”而使他的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2分)

12、比较我们以往所学的仲永与本文的吕蒙,结合自身情况,谈谈你从这两个人物身上所受到的启示。(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40分)

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最使我吃惊的是,后边几排一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好些镇上的人,他们也跟我们一样肃静。其中有郝叟老头儿,戴着他那顶三角帽,有从前的镇长,从前的邮递员,还有些旁的人。个个看来都很忧愁。郝叟还带着一本书边破了的初级读本,他把书翻开,摊在膝头上,书上横放着他那副大眼镜。

②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现在我明白了,镇上那些老年人为什么来坐在教室里。这好像告诉我,他们也懊悔当初没常到学校里来。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

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③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④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⑤“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⑥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⑦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13、分析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4分)

14、如何理解第③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15、老师为什么在最后一课时穿戴礼服?(3分)

16、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和号声后“脸色惨白”?为什么小弗郎士这时感到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4分)

17、你对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吗?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相关推荐

xxxx年推荐语文初一期中试题下学期

xxxx初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以上《重庆市万州区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重庆市万州区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重庆市万州区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