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七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各位领导、各位同行:上午好!新年气象,在这儿我首先要感谢教研室的领导给了我一次与大家共同分析、探讨期中考试情况的机会,其次,祝各位领导和同行新的一年生活愉快、工作顺利、心想事成。同时,也感谢我们学校七年级备课组的全体老师。阅卷结束后,我们备课组及时反馈了阅卷情况,认真进行了试卷分析,我今天的分析是我们备课组集体劳动的结果。
今年,我校七年级共有867名同学参加考试,全年级均分78.8,及格率97.75%,优秀率21%;单科最高分92分,其中90分以上人数为22人,占全年级人数的2.6%,80分以上491人,占全年级人数的57%。得分率90以上的是第2、5、6、9、14、16、17、18题,得分率80-90之间的是第1、3、11题,得分率在60以下的是第4、10和19题。
下面,我就对试题作一分析。
先看得分率在90以上的。
第2题默写得分率为93%。相对于期中来说要简单,其中第六题在形式上作了创新。第四小题的参考答案“怠”字是错误的。
第5、6题较简单,得分率分别为90%和94%。
第9题学生答题规范,得分率高,为95%。
14题失分在赏析时只空谈某一种修辞的共同作用,而不联系具体内容谈使用这种修辞能收到什么效果,如比喻只说“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很形象。”空洞地泛泛而谈,普遍扣了一分。另外,有同学没有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只说XX词用得好,写出了XXXX。得分率为92%。
16、17题得分率都在99%以上,不再多说。
18题中匠师对塔动原因的分析文中有原文,正确率比较高,而喻皓对塔动原因的分析则要动些脑筋,因为文中喻皓说“布板讫”、“实钉之”、“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说的是怎样做塔才能不动,回答的时候需转个弯,即木塔晃动的原因是铺上木板后,没有牢牢地钉住它,楼板与塔身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塔的内部结构不稳定。很多同学回答错误正是缺少了这样一个分析综合的过程。本题得分率为90%。
得分率80-90之间的是第1、3、11题,
第1题取自于课本,得分率86%。这一题不知道是不是出卷老师有意设置障碍,很多同学把“芊芊”二字分别写在了两个格子里,造成下面应写的字少写了一个。如果“芊”字又写错,按照评分标准,就要多扣一分。平时做这题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首先要在加点字所在的词语或句子下面划线,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漏写,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不看意思光凭音同而写别字的情况,所以我想这题除了加强字词积累,从细从实,注意辨别形似字、同音字外,还要在培养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和规范答题上多作指导。
第3题的第一小题得分率较高,一般都能从材料中找到答案,少数分析能力较强的同学还能答到“传递文明”“拷问诚信”等内容。第二小题失分相对较多,主要原因有三方面,一是不懂“图书漂流”的含义,如“为了保护自己的书,请不要损坏别人的书”。二是题干中已对“正常、持久”作了提醒,有些同学答题中没有体现出这一点,。三是提示语不“温馨”,如:“看完后,你务必要把它放回原处,让别人也能看到”。这道题平均得分率为87%。
第11题未突出“早”,如春天的旅程、美丽的春、起点等,读文章的时候抓不住重点。得分率为88%。
以下是得分率在80以下的。
第4题得分率仅为24.07%,分析题干可以发现,这段文字其实是两层意思,前两个分句揭示的是“0”的哲理意义,后两个分句是“0”的比喻意义;哲理意义从正反两方面或是相对的两方面来揭示,比喻意义要先设一个恰当的比喻,然后由此说出喻体揭示的意义。这道题给学生答题的自由度非常大,可仿前两句,也可仿后两句,但对题干分析不清的话,错误也多,也离奇。学生仿后两句的较多,如:(1)0是一个开始,让失败者重新站起来。(2)0是一本名著,让好读者领悟到人生的真谛。(3)0是一张床,让懒惰者虚度人生。(4)0是一张试卷,考出你的真实功底。其中第(1)句不是比喻,(2)、(3)、(4)句是比喻,但比喻强调的是本体和喻体之间“形”或“神”的相似之处。0与床、0与考卷、0与名著之间就体现不出这一点,所以,比喻不恰当是造成本题失分的主要原因。
第7题得分率为71%。出现了这样两种错误,一是回答的是伽俐略实验的内容,二是写了实验的结论,都是读题能力差的结果。
第8题得分率为68%。同学们大部分都能结合语境谈到当时的人们准备出伽俐略的洋相,对他的人品宣判死刑,说明当时科学界迷信权威的习惯势力十分强大,未谈到第二层意思:这样褒词贬用,更能突出伽俐略坚持真理、敢于斗争的精神,普遍扣了一分。如果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引导学生明白:这里,写别人,归根到底还是在间接写伽利略,这样就能避免失分。
第10题得分率仅为38.35%。我们备课组认为答案可商榷,本题没有问“特殊的勇气”是什么,而是问“特殊的勇气”表现在哪些方面。而“哪些方面”的概括,不一定要和答案完全一样,如概括成“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孤身一人挑战反科学势力”等,也可以。另外,我们备课组认为,回答这道题还要做到有理有据,即既要有原文事件的概括,也要作点分析,点明其实质,参考答案的2、3点都未体现出这一点。
第12题得分率为80%。我们备课组认为“春雨细细地濛濛地飘洒,像冰凉的薄翼一般的纱巾,盖在人们脸上和身上,迷离了极目远眺的视线。”这一比喻句也能突出春雨温柔的特点,阅卷时放宽了要求,答此句得一分。而答案中“早春的雨,从不刻意地张扬,也不赤裸地显露”一句,我们认为并不能突出春雨温柔的特点,光答这一句,不给分。
13题得分率为70%。有很多同学选C,我个人认为发生这种错误的原因还是不会读题,抓不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对早春原野特点的归纳”,抓住这一信息,学生就会集中去读第三小节。因为第三小节开头“广袤的原野上,早春的景致新鲜而纯情,充满生命成长的欲望”就揭示了本语段描写的重点,再抓住本段中“模糊而暧昧”、“浅浅淡淡”、“刚刚萌发”、“若有若无”、“没有完全显绿”等词或短语,答案就很明显。
第15题得分率只有68%,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进行扩写,想象画面的内容,如“我们的农民伯伯,他们在早春时节辛勤地播下种子,期盼着开花结果,在种子的成长过程中浇水、施肥、拔草,一刻不耽误,好不容易到了收获的季节,还要收割、采摘。他们一辈子辛苦劳作,就是为了能让我们吃上粮食,苦了自己却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永远感谢他们。”二是未联系实际生活,只说付出就有回报。三是不理解“早春时节”这句话的含义,理解偏了。如“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学习,仔细做题,并且加以思考,一丝不苟地完成任务,凭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并且还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为自己打下好的基础。在考试时,应对自如,不急不躁,这样一来学习质量提高了,成绩也好了。因此,我们应该在课堂上努力认真地听”,完全不懂题干中句子蕴涵的哲理。
不过,我们备课组认为题干中的“感想”一词可作推敲,像刚刚列举的第一种错误在答卷中不在少数,恐怕就与这一词有关。该同学由这句话想到农民一年的辛劳,自己要永远感谢他们,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是“感想”。如改成“感悟”、“启示”或“悟出的道理”等学生可能更容易理解些。
19题得分率仅为47.5%,我们备课组认为主要原因是同学们不懂题目中的“全面客观”是什么意思,只知道从不同角度回答2-3点就可以了。所谓“全面客观”,应是不戴有色眼镜,不带个人主观感情色彩,辩证地看待人或事,而本文作者对匠师的感情倾向很明显。题干中如能对“全面客观”作一简单阐述,可能会提高得分率。另外,我们组对答案中的第一点,即“匠师虚心好学”存在不同的意见。我们认为,“虚心好学”的结论有失偏颇,并非所有的“问”都出于“虚心”,匠师“无可奈何”之下还不问,那他怎么交代?如果“虚心好学”,他为什么不亲自去请教?我们认为,匠师采取迂回曲折的办法,“密使其妻”、“贻以金钗”,可见其用心良苦,为了解决问题,想尽办法,也可见其无可奈何,有心计等等。
20题得分率为76%。作文中呈现这样几方面的问题:题材上,一是情节缺乏真实感。一同学在《一件令我感动的事》中写道,我急于赶公交车上学,可人流如潮,怎么也挤不上去,等下一班车时间又来不及,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时,“司机强行把我推了进去”,那时,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公交车到站,司机怎么可能走出驾驶室把“我”推上车?假。二是选材雷同。如公交车上让了个座,引来了阵阵掌声;发下考卷,是鲜红的100分,实际有道错题老师没有批出来,自己勇于承认等等。表达方式上,主要是不描写或不善描写,只会概括叙述,如总结报告,人物没有血肉,作者没有感情。三是语言上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文采,学生没有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的意识,大部分都是为写而写,缺乏“真情实感”,因而不生动,不细腻、不感人。
今后,我们一定要继续使学生明白:作文首先务必要做到“说真话,抒真情”,其次,是为了“表情达意”而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是“用我手写我心”。第三,情节即使是“编”,也不能“胡编乱造”,一看就是假的,要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编得真真实实,以假乱真。没有一份“真情”,没有一点虚构的本事,就不要这么做。第四,写记叙文,最基本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记叙使事件清晰,描写使文章生色,人家读你的文章,感觉像在看电影,那么方式就对了。
我们备课组认为,这份试卷总体上是出得成功的。它紧扣《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的要求,全面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对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其中两个特点最为突出:一是注重基础,难度较期中阶段检测有所降低,更适合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二是题型稳中有变,与以往相比,未涉及探究题和课外文言文,客观上也降低了难度。
结合本张试卷和学生实际,我们备课组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以下几方面要特别关注:一是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和运用、文体知识、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的内容,没有扎实的基础就谈不上提高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二是要强化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指导学生学会快速捕捉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学会在阅读中加工信息。三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思维、开放性思维并不等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说,仍需要严格审题后根据题目要求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来表述。四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难点。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书本向生活延伸。教学中做到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多点拨,多激励。写作上,要让学生明白,优秀作文并不仅仅以华丽的语言取胜,更重要的还是仰仗其深邃、睿智的思想,因此,作文教学中,我们除了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之外,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思索生活,有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的思考和见解,推陈出新,以立意取胜。

    以上《七年级期末试卷分析》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七年级期末试卷分析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七年级期末试卷分析》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