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故都秋》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学习要点
  (一)作者简介
  1、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少时已有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基础。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也饱受了屈辱和歧视,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1921年,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2、1922年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有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故都的秋》写于1934年。
  3、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郁达夫的爱国热情又被唤起,投入抗战的时代洪流,参加国民政府军季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奔赴前线慰劳抗日将士,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化名赵廉隐居下来。不久,当地日本宪兵部强迫他去当翻译,暗中保护和营救了不少当地志士和华侨,并获悉了日本宪兵部许多秘密罪行。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并在他的家乡建亭纪念。
  (二)郁达夫的作品
  1、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关》,《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xxx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
  2、郁达夫作品片段 
  到了下雪的时候哩,景象当然又要一变。早晨从厚棉被里张开眼来,一室的清光,会使你的眼睛眩晕。在阳光照耀之下,雪也一粒一粒的放起光来了,蛰伏得很久的小鸟,在这时候会飞出来觅食振翎,谈天说地,吱吱的叫个不休。数日来的灰暗天空,愁云一扫,忽然变得澄清见底,翳障全无;于是年轻的北方住民,就可以营屋外的生活了,溜冰,做雪人,赶冰车雪车,就在这一种日子里最有劲儿。

——《北平的四季》

  (三)如何阅读散文
  1、散文的特点:没有小说那样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诗歌那样激情荡漾的韵律;没有戏剧那样充满矛盾的张力。它像空谷涧音,如鸣佩环,但绝不喧嚣;它像一杯绿茶,细细品味,余味无穷。散文的魅力在于它的真善美,在于作者的坦荡和诚挚。读一本好书,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读一篇好的散文,就是在和作者直接进行心灵间的沟通。
  2、阅读散文的时候,主要要注意两点,一个是要搞清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另一个就是品位散文的内在的韵味。以《春》为例,作者借对春天的歌颂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充满希望。这篇文章的语言也极具特点,短句,叠词非常多,使文章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我个人觉得,人人都可以成为散文家,因为它最需要的是我们的一颗诚挚的心。当我们的人生积淀到了一定的程度,当我们的人生的看法日趋成熟和沉稳,当我们把我们的内心世界真诚的流淌出来,那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四)郁达夫趣事
  20世纪30年代,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政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吃完饭付账,郁达夫从鞋底下抽出钞票交给堂倌。朋友诧异地问道:“你怎么把钱藏在鞋里?”郁达夫笑笑,指着手里的钞票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五)本文分析
  本文在结构上的安排非常精致,开头两段和结尾两段呼应的非常严密。既谈到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态度,又介绍了作者如此喜欢故都的秋的原因,更是用和江南的秋做比较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发自内心的钟爱。
  有一点要注意的是,作者对各地的秋天都是喜爱的,惟独钟爱故都的秋的原因是因为在作者看来,只有故都的秋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而作者之所以“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其原因也恰恰是因为,只有到了故都,(注意,别的地方不行,南方不行,同样处于北方的青岛也不行)才能饱尝秋的滋味。
  在作者看来,南方的秋天特征不够明显,过于拥挤吵闹,秋的味道像半开的名花,半醉的美酒,欣赏起来味道不足,不够尽兴。就像作者说的,如黄酒之与白干,不够浓烈;稀饭之与馍馍,不能满足;鲈鱼之与大蟹,不够浓厚;黄犬之与骆驼,不够大气。
  那么,故都的秋天,那清静悲凉的味道,到底表现在哪里呢?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对秋季北京的美景着太多的笔墨,而是触及了很多旁人很少注意到很少想到的内容,大概即使是北京人也未必关注到的东西,可能恰恰是旁观者清吧,房檐下看蓝天,赏花草;细数扫帚留下的痕迹,脚踏落蕊,听蝉鸣,等等等等。这使得作者眼中的秋之美有了极大的平民味道,文人的味道。我想作者能这样来表现故都的秋,必定和他的心境有关。就像早上起来喝茶看天的人,他必定不是什么达官贵人,必定是个闲人,更准确的说,他是个有闲心的人,有生活情趣的人。从细微之处表达自我,留给受众极大的想象空间,回味余地,这样的文艺之作古已有之,《项脊轩志》如此,南宋的绘画作品也是如此。
  本文另一个值得欣赏的地方就是本文的语言,不紧不慢的叙述中所表露的极具韵律感的语言,读起来回味悠长。相比较而言,倒数第三段的议论倒显得有点突兀,花费笔墨似乎过多,少了一些从容,多了一点急迫,和全文不大协调。
  (六)阅读建议
  本文作者还写过《北平的四季》,另外老舍也写过《想北平》,在我看来,把对《故都的秋》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之一定为对北京的热爱的话,显得有点滑稽,说作者热爱生活,似乎更恰当一点。和老舍的《想北平》相比,我觉得本文更有旁观者清的味道,像是在欣赏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读老舍的《想北平》的感觉,更像是家里人在唠家常,而他所唠的内容又恰恰远离了他,如数家珍般的叙述中透露着些许心酸。
  (七)本文难点
  本文提到了关于故都的秋的悲凉,我觉得不必以为这是作者的心境所至,作者在倒数第三段里已经讲的很清楚,“自古逢秋悲寂寥”,这几乎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更不必以为作者在这里有对当时社会状况的暗示,那几乎是风马牛不相及了。
  二、能力检测
  1、给下列词语中的红色字注音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 椽子( ) 驯鸽( ) 落蕊( )
  落寞( )   嘶叫( )  夹袄( ) 歧韵( ) 椭圆( ) 颓废( )
  萧索( )   譬如( )  廿四桥(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姿态 赏玩 即使 黄城人海
  B、细腻 清闲 啼唱 尘沙灰土
  C、田圆 深沉 严厉 不能自已
  D、蓑弱 悠闲 陶然 回味不永
  3、用原文词语填空,并体味其妙处
  A、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 )下来的日光
  B、著着很厚大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 )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
  C、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 )青岛,( )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
  附参考答案:
  1、hùndùn zhè chuán xùn ruǔ mò sī jiǎ qí tuǒ tuí suǒ pì niàn
  2、B
  3、A漏 B咬 C赶上 更

  学生习作

老猫

  姥姥家有一老猫,老到比我都大一岁。因此,我觉得它很特别。
  每次到姥姥家,老猫总是卧在阳台,舒服地享受阳光。要是到了冬天,它会在暖气片上卧上半天。老猫早已没了年轻时的那种冲劲儿,以至走路慢慢悠悠,就像是慢动作。走路时,它的肚子都快贴到地面,活像一艘大船。
  老猫对待我的挑逗已不再像从前。要知道,这要放在几年前,它定会在我脸上抓上几道。现在老猫只是哼哼几声,那叫声沉重得像洪钟,但我觉得那声音更像是老人在叹息。
  老猫总爱卧在姥爷身边,与姥爷一同看电视、休息。姥爷的大手就会在老猫的身上摸来摸去。而老猫只是驯服地卧着,尾巴摇来摇去。但我总觉得他们在进行无声的对话。
  听说老猫年轻的时候很通人性。姥爷回来的时候,他听到楼道里的脚步声,便会蹲在门口迎接。可是它现在老了,懒得做那些事情。
  这次去姥姥家,听说老猫吐血了,吓了我一跳。难道老猫要死了?我的心里空空的。这十几年里是我的老朋友,又没跟我说过话的只有它了。我想对于这个家它比我更了解。老猫对这个家有一肚子的话,可这一肚子的话都化为了沉默。
  听说猫知道自己快死了,便会离开主人跑到山上去。真不知道老猫又怎样度过它的余生呢?
  [评语]
  本文篇幅非常短小,但内容却很厚重。表面上看是对猫在其还为离开之前的一次简短的回顾,在我看来更像是对逝者如斯的时间的一次思考,但这样的思考往往让我们伤感,因为它会像那老猫一样永远的离开,一去不回。过去的时间毕竟只属于过去。文中有的句子颇能令人玩味再三,其中“我想对于这个家它比我更了解。老猫对这个家有一肚子的话,可这一肚子的话都化为了沉默”尤其值得称道,这哪里还是在写一只猫,明明是面对无法挽回的无可奈何。

 

 

    以上《《故都秋》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故都秋》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故都秋》学习要点及能力检测》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