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解题及“乐府”
1.《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全诗通过对焦仲卿、刘兰芝这对青年夫妇在追求和谐的家庭生活和爱情生活中所作的种种努力以及最终双双殉情的描写,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度的黑暗面,热情地歌颂了主人公对真挚爱情和美满生活的追求以及在此过程表现出的反抗精神。
2.所谓“乐府”,原是汉朝皇帝的音乐机关的名称,主要是采集民间歌辞以供朝廷制作礼乐之用。后来这些采集来的歌辞也叫“乐府诗”或“乐府”,成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二.能力训练
1.下列红色字的注音或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踯躅(zhízhú,缓慢不进) 日冥冥(míng,生命终结)
否泰(pǐ,坏运气)
B、婀娜(énuó) 赍钱(lài,赠送)
娇逸(yì,文雅)
C、伶俜(pīng,孤单的样子)
磐石(pán,磐石,厚而大的石头) 流纨素(wán,绸子)
D、愆违(qiān,过错) 令才(lìng,美好)
明月珰(dāng,耳坠)
2.解释句中红色的字
A、儿已薄禄相( ) B、枝枝相覆盖( )
C、誓不相从许( ) D、好自相扶将( )
E、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
3.下列各句中不含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B、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C、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D、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
4.下列各句中红色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可怜体无比 B、交语速装束
C、叶叶相交通 D、汝岂得自由
E、共事二三年 F、进退无颜仪
G、既欲结大义 H、寡妇起彷徨
5.解释下列红色的词语
A、三日断五匹( ) B、妾不堪驱使( )
C、堂上启阿母( ) D、何意致不厚( )
E、何及太区区( ) F、卿但暂还家( )
G、以此下心意( ) H、足下蹑丝履( )
I、事事四五通( ) J、却与小姑别( )
K、君既若见录( ) L、逆以煎我怀( )
M、不图子自归( ) N、始适还家门( )
6.下列红色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暗沉沉的样子)
B、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愤恨到极点)
C、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繁盛的样子)
D、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依依不舍的样子)
E、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沉甸甸的样子)
F、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如此如此)
7.下列对有关表时间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岁食贫(多年)
B、往昔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C、鸡鸣外欲曙(相当于四更,午夜1-3点)
D、初七及下九(每月的十九号)
E、寻遣丞请还(寻找)
F、登即相许和(立刻就)
G、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相当于21-23点夜深人静时)
三.背诵下面的汉乐府诗。
上 邪
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古 歌
汉乐府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附参考答案
1.B(赍,jī)
2.A命相;B互相;C你;D她;E帮助。
3.C(A作息;B公姥;D牛马)
4.F(A可爱;B准备;C交错在一起;D自作主张;E在一起过日子;G婚姻;H不安定)
5.A截下来;B不能胜任;C告诉;D料到;E愚拙;F只是;G使……下,委屈;H穿;I遍;J退出来;K我;L逆想;M料想;N出嫁。
6.E(甸甸,车声)
7.E(寻,不久)
画为何?
高二(1)班 王思远
我不得不放弃了--从网上浏览了一个小时各个时期名画家的大作,我竟没能捕捉到一点可以写出深度的素材,除了蒙娜丽莎的那张脸,我现在可以用生理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她的微笑带有忧郁的色彩--她的嘴只有左边是上翘的,据说右半边脸的表情更为真实。
也许我可以从这众多的名画中随便捡出一幅,生硬地塞给它某种似通非通的内涵,或许还会换来“善于联想”的评语。但我最终还是决定要说出我的真实感受。
我必须承认,我是看不懂画的。对于古典画派那些维妙维肖的佳作,我不明白照片出现后,它们还有什么价值;对于印象派那些模糊的大作,我无法区别它们和小孩子们“不拘一格”的涂鸦。你也许会因此嘲笑我艺术素养低下,但我想请问阁下,您敢保证自己对名画的理解与作者有50%的相同吗?
艺术是用来做什么的?我认为它最重要的用途是表达思想,其实就是传递一种深层次的信息。对于自己心灵深处的火花,画家们原本可以用语言文字这种准确的方式来表达的,或许是无法,或许是不屑吧,他们最终采用了绘画。绘画的高雅和含蓄远远超出了文学,同时它的形象与生动也仅次于表演艺术,可它却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对思想的表达--尤其是对深层次的思想的表达--非常的不确切,从而导致一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丧失或扭曲,这也许就是画家常慨叹“不被他人理解”的原因。
同样的思想,如果改用文学来表达,那必定会产生更令人满意的结果。这是因为文学艺术可以直接表达理性的认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一复杂的过程实际上是由作者完成的,由于作家那敏锐的思维,这种理性认识也必然十分丰富充实,这几点无疑都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而画家们在千辛万苦获得理性认识精华之后,竟仍用感性的方法加以记录,使得他人必需重新经历一次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才可以将作品理解。先不谈有多少人能完成这种认识的升华,即使他能够完成,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异,升华的产物也与作者不尽相同。而且,一幅绘画作品难以表达多个思想,即使它们是相互联系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常感到内容上的空虚与单调。
综合以上这些原因,我可以毫不隐晦地说,绘画艺术在传递深层次信息方面的作用完全可以被其它艺术形式所取代。但就赏心悦目的需要,绘画艺术也许有必要保留。只可惜光用来
赏心悦目的东西仅是装饰品,并不是真正的艺术。
[评语]
文章通过亲自实践和深刻的思考,率真地把自己真实的看法用凝炼与幽默的语言表达给了读者。绘画艺术虽然具有赏心悦目的优点,但作者认识它在传递理性认识方面由于欣赏者的思维方式而缺乏准确性,以致某些信息在传递过程中丧失或扭曲了。不足之处是观点有点偏颇(结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