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内蒙古赤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内蒙古赤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

[编辑推荐]内蒙古赤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是中国学科吧(jsfw8.com)为您整理的最新考试资讯,请您详细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曹操墓到底在哪里?1000多年来,众说纷纭,谜团重重。日前,国家文物局郑重公布,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村南的一座东汉大墓,就是传说中的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该大墓的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券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地表约15米;墓圹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约740平方米。

该墓曾数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这批文物中,尤其以刻铭石牌和遗骨最为珍贵。此次共出土刻铭石牌59件,有长方形、圭形等,铭文记录了随葬物品的名称和数量。其中8件圭形石牌极为珍贵,分别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刀”等铭文。在追缴回的该墓被盗的一件石枕上,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这些出土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提供了重要的、最直接的依据。

除上述器物外,该墓还出土有大量画像石残块。在墓室清理中,考古人员还发现有人头骨、肢骨等部分遗骨,其中,墓主人为男性,年龄在60岁左右。经鉴定,他就是传说中的曹操。

做出这样的判断究竟有哪些有力证据呢?

第一,这座墓葬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砖券墓室的形制和结构与已知的汉魏王侯级墓葬类似,与曹操魏王的身份相符;该墓未发现封土,也与文献记载曹操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的情况相符合。

第二,墓葬出土的器物、画像石等遗物具有汉魏特征,年代相符。

第三,墓葬位置与文献记载、出土的鲁潜墓志等材料记载完全一致。据相关史书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病逝于洛阳,二月,灵柩运回邺城,葬在了高陵,高陵在“西门豹祠西原上”。调查资料显示,当时的西门豹祠在今天的漳河大桥南行一公里处,地属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这座大墓就在西门豹祠以西。1998年,西高穴村西出土的后赵建武十一年(公元345年)大仆卿驸马都尉鲁潜墓志,也明确记载了魏武帝陵的具体位置就在这里。

第四,文献还明确记载,曹操主张薄葬,他临终前留下的《遗令》中关于“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的陈述,也在这座墓葬中得到了印证:墓葬虽规模不小,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兵器、石枕等有文字可证皆为曹操平时“常所用”之器,看似精美的一些玉器等装饰品也应是曹操日常佩带之物。

第五,最为确切的证据,就是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证明墓主人就是魏武王曹操。据文献记载,曹操生前先封为“魏公”,后进爵为“魏王”,死后谥号为“武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史称“魏武帝”。出土石牌、石枕刻铭称“魏武王”,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第六,墓室中发现的男性遗骨,专家鉴定年龄在60岁左右,与曹操终年66岁吻合,应为曹操遗骨。

综上所述,专家们才最终认定,这座东汉大墓为魏武王曹操高陵墓。

1.下列关于曹操墓葬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曹操墓的位置,传说一致认为位于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最近的考古发现证实了传说的正确。

B.曹操墓葬长度超过60米,规模巨大,但墓内装饰简单,未见壁画,尽显朴实,体现了墓主人曹操“薄葬”的主张。

C.史书记载,曹操死后葬在了“西门豹祠西原上”的高陵,鲁潜墓志中的记载与此相同,这是专家们认定曹操墓葬位置的依据之一。

D.曹操墓平面为甲子形,形制为砖券墓室,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结构复杂,与曹操魏武帝的身份相符。

2.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曹操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但其墓不论从总长度还是从占地面积看,都堪称规模宏大,这其实与他“薄葬”的主张并不矛盾。

B.发掘出来的刻有“魏武王常所用慰项石”铭文的石枕等其他文字材料,为研究确定墓主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C.刻有“魏武王”铭文的石牌和石枕非常珍贵,是确定墓主身份的最确切、最直接的证据,它完全符合曹操下葬时的称谓。

D.曹操墓出土的大量画像石,虽然残缺不全,但都具有汉魏时期的特征,与墓主人曹操生活的年代一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所以,他临终前才留下了《遗令》,要求“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

B.如果曹操墓中的石碑、石枕上没刻有“魏武王……”的铭文,其文物价值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变得一钱不值。

C.目前,专家提出了确认曹操墓葬的六大依据,这六个方面缺一不可,它们的作用是相同的,价值是一样的。

D.石牌、石枕上的铭刻称曹操为“魏武王”而不是“魏武帝”,可见曹操生前并没有做皇帝,只是做过王、公而已。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将军之英才,宜乘刘璋之弱,以成业,犹反掌也。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山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亮每奇正智术,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重。先主既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三国志•庞统法正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未有缘缘:缘分

B.密谋协规规:谋划

C.复令正衔命衔:接受

D.冯天府之险阻冯:凭借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法正“智术”的一组是(3分)

①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②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

③宜乘刘璋之弱④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

⑤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⑥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法正祖父为人正直,有很高的名气,家庭背景较好。建安初年,法正和同乡孟达来到蜀地投靠刘璋,后被征召代理为军议校尉。

B.法正见过刘备之后认为他有雄才大略可以成就大业,等到刘璋再派他去刘备那里时,他就公开表明态度,希望刘备夺取益州。

C.曹操率军向西进攻,听到夏侯渊被黄忠军队打败并被斩首一事,认为这一定是有人教他,刘备不可能有这个计谋。

D.关羽被杀后,刘备准备向东征讨孙权来报仇,大臣们大多劝诫刘备,但是刘备全都不听。章武二年,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阴献策于先主曰:“以将军之英才,宜乘刘璋之弱,以成业,犹反掌也。(5分)

译文:

(2)亮每奇正智术,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重。(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洞庭

张孝祥

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①不动晚波平。

红蓼②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

注:①旗梢,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②红蓼,指生在水边的红色蓼草。

8.这首词的上阙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5分)

答:

9.词的下阙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作简要赏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xxx》)

(3)乱花渐欲迷人眼,。,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⑴——⑷题。(25分)

最后一张药方

立 夏

习武镇人人习武,连姑娘家都会几手花拳绣腿,小娃娃也学着舞枪弄棒。却有一人例外,那人就是王小三。王小三是个外乡人,如果没有一手高超的医术和见人先露三分笑的巴结,不习武的王小三是绝无可能在习武镇站稳脚跟的,他跟习武镇的人实在是大不相同。

习武镇人高大健壮,王小三黑瘦干瘪;习武镇人说话高亢激昂、中气十足,王小三却操一口绵绵软软、叽里咕噜的外乡话。习武镇人崇尚用拳头说话,谁的拳头硬,就服谁。所以王小三越和善客气,越让习武镇的人看不起。不过,习武镇及周边四邻八乡的人都离不开王小三,他开的“小三药店”,专治跌打损伤,远近闻名。那些鼻青脸肿,断胳膊断腿的主儿,在王小三这儿开个药方,推拿敷药十天半个月,又能生龙活虎地出去打打杀杀了。所以“小三药店”每日车马盈门,任他收费低廉,还是挡不住地成了习武镇数得出来的富户之一。

既是富户,就有人上门借钱。在习武镇借钱,靠的是拳脚上的功夫。邻镇的那几个小泼皮,只有一点儿皮毛功夫,在镇里的其他富户那儿借不到,就专找王小三借。每次泼皮一开口,王小三立马把银两奉上,绝无二话。镇上的人气不过,合计着要替王小三出头,刚一露话音,王小三就将一双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邻居们顿时兴味索然,不再管他的闲事。渐渐地,习武镇得健忘症的人多了,拿了药方,敷了药,却忘了带钱,事后还忘了还,王小三也不计较,下次见面,依旧是一副笑眯眯的模样。

那日凌晨,老街的榨油作坊突然失火,等到大家发现,火舌已吞噬了整个铺面,老板娘抱着她的小女儿困在后厅尖叫,人们越不过火墙,只能提着一桶桶的水泼上去,却于事无补。这时,只听对面小三药店的木门“吱呀”一声,一个瘦小的人形呼地蹿过街面,一个鹞子翻身,灵巧地跃上了临近的屋顶。不等人们回过神来,王小三已手提两人出现在屋顶,轻松落下。将她们放下后,他再次跃上屋顶,手劈脚踢,硬是将周围房子的椽条全部挪开,阻止了火势蔓延。

第二天,小三药店的门外大清早就齐刷刷站着那帮泼皮,他们是来还钱的,王小三眯眯笑着收下了。他们却还不肯走,跪在地上把头磕得咚咚响,求王小三收他们为徒,王小三决计不肯,把一双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初秋的天气渐渐有了凉意,习武镇来了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一路打听来到小三药店。王小三一见此人,顿时面如死灰。那人并不说话,只伸手在墙上轻轻一按,墙上立刻出现五个深深的指印。王小三也没说话,伸出手,在那指印上轻轻一抹,指印不见了,只看到一块凹进去的墙面。那人面色一沉,扭身就走,绝尘而去。王小三长舒一口气,依旧做他的药店掌柜,脸上的笑意却渐渐地浓了。

转眼又过了两年,一须髯皆白的老者寻到药店,叫了一声习武镇人从没听到过的名字。王小三呆了半晌,还是应了,走到老者面前,低头说:“来吧。”老者在王小三肩膀上重重一拍,然后仰天长笑一声,摇摇晃晃走了。王小三站在那儿,汗如雨下,面色却出奇地平静。

王小三从此一病不起。习武镇人络绎不绝地来看他,有血气方刚的,摩拳擦掌要王小三说出老者是谁,他们练好武功帮他寻仇。王小三虚弱地摆着手:“是我犯大错在先啊!当时年少轻狂,苟且偷生这些年,足矣。”习武镇人哀哀叹息:“以后我们有了伤痛,又去哪里找你这么好的医生啊?”王小三手指药柜最上一格:“那里有一张药方,乃根治一切伤痛之良方,等我走了,你们拿出来看吧。”说完,便溘然而逝。

那张药方,一直被恭恭敬敬挂在习武镇的祠堂。据说,看过药方的人,从此很少有错筋动骨之伤。

⑴小说前半部分,作者为什么极力叙写王小三对人的和善客气?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什么说“王小三站在那儿,汗如雨下,面色却出奇地平静”?(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王小三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小说的题目“最后一张药方”有怎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并简要分析它的现实意义。(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在付印之前,编辑们往往都要反复审阅,罄竹难书,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但是,作者又认为编辑们过于苛刻。

B.部分网络文学对中学生的作文产生了冲击,学生常不自觉地模仿,写些内容空泛、文体模糊的“异文”,令人不忍卒读。

C.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学届泰斗,他知识渊博却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每次听他谈话都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受。

D.清晨,一辆时速达140公里的越野车正在沪陕高速西蓝段飞驰,路上突然“冒出”一堵墙,司机立即悬崖勒马,但车子还是钻进了墙里。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日前,公安部、教

育部联合召开紧急视频会议,对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保卫工作进行再部署、再动员,并特别提出要加强对性格偏执人员的心理疏导。

B.国家住建部鼓励地方开发限价房和经济租用房,改变住房建设“一条腿走路”,从而缓解中等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

C.针对高考改革,教育部有关人士提出将本、专科考试分开的意见,此消息很快被报刊和电视等媒体转载,大家认为这一举措能解决当前中国教育的一些问题。

D.在党的90华诞来临之际,阜城“夕阳红”红歌队的老人们正紧锣密鼓地排练《歌唱祖国》等几首红色革命歌曲,准备参加全市举行的“纪念建党90周年”的红歌比赛。

1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秋夜听雨,别有一番妙处。

①少妇思夫,游子怀乡,心情常常不能自抑。

②一会儿一点两点,清晰可数;一会儿又紧锣密鼓,酣畅淋漓。

③唯有躲在故乡自家的房屋内,才能从这雨声中听得出一种潇洒、一种泰然、一种祥和。

④秋虫不鸣,寒蝉不唱,单听那雨点打在对面房顶的屋瓦上,院子内水池边的搪瓷脸盆上,或急或疏,或轻或重。

⑤雨声夹杂着风声,在这凄清的夜晚,最能撩动人的心弦。

A.④②⑤①③B.⑤①②④③C.④⑤②①③D.⑤④②①③

15.以“辐射物质积水”开头,重新组合下面的句子,使之连贯、合理,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5分)

①福岛附近的黑潮向东北输运辐射物质积水②辐射物质积水进入北太平洋③福岛第一核电站渗出辐射物质积水④辐射物质积水流入沿岸水域

辐射物质积水

16.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哪怕我只是一块砖,也要去构筑祖国繁荣富强的大厦;

六、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以下是“雷锋传人”郭明义的一段话:

“当一心一意干工作、诚心诚意做好事,却不被人理解,甚至受到讥讽、嘲笑时,我也会生气、难过,甚至有过动摇。但转念一想,当年雷锋做好事,也有人说他是‘傻子’。实际上,只要你做的事对社会有益,最终一定会赢得理解,赢得支持!”

“雷锋传人”郭明义的“转念一想”令人深思。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赤峰二中xxxx—xxxx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C(A项“传说一致认为”与原文“众说纷纭,谜团重重”不符;B项“长度超过60米”与原文的“总长度近60米”矛盾;D项“魏武帝”应为“魏王”)

2.B(石枕是被盗墓者盗走后追缴回的,不是发掘出来的)

3.D(A项前后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属于强加因果;B项“变得一钱不值”属于言过其实;C项六大依据有轻重、直接和间接之分,这个推断属于不分轻重)

4.A(机会)5.D6.B

7.(1)暗地里向刘备献计说:“凭您的才略,应该利用刘璋的懦弱无能,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2)诸葛亮常常对法正的计谋很惊奇,诸葛亮和法正,虽然喜好各不相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好”“公义”“奇”各1分,“公义”答“国家利益”也对,句意通顺2分。共5分。)

8.上阙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营造出清幽静谧的意境。(5分)

9.①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的安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②比喻,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写出鱼的特征。③对比,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④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任意举出两种手法)(6分)

10.(1)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2)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3)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11.⑴答案:先极力写王小三对人的和善客气,为后文叙写他的超人武功和因逃避仇家而隐姓埋名埋下伏笔。(3分)这样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丰富了王小三这一形象的内涵。(2分)(意思对即可)

⑵答案:与老者较量之后的王小三因受重伤而疼痛至极,以致汗如雨下,(3分)但是他却也为从此结束了躲避仇家的生活,为自己年少轻狂犯下的大错终于有了结果而心境平静。(3分)(意思对即可)

⑶答案:王小三是一个武艺高强、医术高明的习武人。他善于悔过,勇于担当责任;(2分)他对人和善,遇事忍让;(2分)他乐于助人,能解人之困。(2分)(意思对即可)

⑷答案:①“最后一张药方”是指医治人们心灵的处世良方:不崇尚武力,待人友善,以和为贵。(2分)②结合文本分析。(3分);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和睦相处,能够急人之困,勇于承担责任。(3分)(意思对即可)

12.C

13.D(A项,词序不当;B项,成分残缺,可改为“改变……‘一条腿走路’的现状”。C项,搭配不当,“电视”和“转载”不搭配。)

14.A

15.辐射物质积水由福岛第一核电站渗出,流入沿岸水域,被福岛附近的黑潮向东北输运,进入北太平洋。

16.哪怕我只是一颗螺丝钉,也要去铺设民族走向辉煌的路轨;

哪怕我只是一棵小草,也要为祖国的春天奉献自己生命的绿色!

17.写作提示

这是一道给材料的作文题,材料隐含了作文立意的倾向和要求,即应该是积极的、向上的,而不是消极的、颓唐的。

“转念一想”,有时是转变,打破禁锢,茅塞顿开,拨开乌云见天日;有时是转移,旱路不通走水路,巧妙回旋,“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是转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辟新局面。转念一想,豁然开朗。转念一想,莫失方向。怎么想?想什么?转向何方?想明白,才会干得更漂亮扎实。

根据上面的分析,“转念一想”的立意角度有:(1)学会转换角度思考问题;(2)解放思想,冲破世俗的禁锢;(3)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4)坚定战胜挫折的勇气;(5)信心百倍,抓住成功的契机;(6)把握目标,坚定信念;(7)奉献社会,正义长存;(8)换位思考,变被动为主动;(9)转念一想是一种豁达,也是一种执着。

中国学科吧(jsfw8.com)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内蒙古赤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及答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同类热门:

xxxx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练习试题

    以上《内蒙古赤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内蒙古赤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内蒙古赤峰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