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南马高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编辑推荐]进入了高三的学习,就真正的进入了复习的阶段了,大家一定要多做题,多练手,这样高考才不会生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三语文期中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劲头/强劲躯壳/金蝉脱壳瓦砾/繁星闪烁

B.模范/模样儿下载/风雪载途和弄/和稀泥

C.刹车/刹那间铜臭/遗臭万年粗犷/旷日持久

D.供销/供稿蔓延/顺蔓摸瓜默契/提纲挈领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宣泄寒暄蜇居旁证博引B.殒身陨首脉搏流言飞语

C.纹身文火踮脚出奇不意D.车箱厢房厮打弱不经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浯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肇事方对原油泄漏前的种种征兆,没有采取预防措施,结果付

出了惨痛的代价,这再次证明曲突徙薪远胜于亡羊补牢。

B.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3G市场,各通信设备厂商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使出令人

眼花缭乱的招数,期待在未来中国3G设备市场取得一席之地和更大的市场份额。

C.日本首相是世界上更换最频繁的,长则一年,短则—个月,这些人在政坛上的昙花一

现使日本的对外政策缺乏延续性,让很多国家感到无所适从。

D.目前,美国华尔街金融风暴已经席卷全球,我们在新闻媒体上已经司空见惯了股市大

跌、楼价跳水、工人失业等令人沮丧的报道。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

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B.自世界文坛殿堂级之作《百年孤独》问世40多年来,曾经影响了中国几代人,余

华、莫言等知名作家都称曾受其深刻影响。

C.针对舆论反映电影《唐山大地震》中植入广告过度的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指出,能

否打击盗版是降低电影制作成本、避免广告过度植入的有效途径。

D.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东道主丹麦提出一份气候草案,要求2050年减少全球一半的温室气

体排放,并把2020年作为碳排放的顶峰年。草案遭到了新兴发展中大国的强烈质疑。

5.汉语中一些量词形象生动,富有韵味。阅读下面的例句,从备选例子或从你的积累中也

选择一个量词加以揣摩赏析。(4分)

钩:一“钩”月亮。静穆的夜空中,升起弯弯的月亮,如同银色的帐钩一样小巧轻灵,洁白如玉,使人生发出亲切而美好的联想和想象。

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从泉眼中流出,是那样充盈而明亮。它不仅写出了泉水水量的充沛,而且写出了泉水水质的明净。

备选例子:一“挂”飞瀑、一“叶”扁舟、一“缕”笛声、一“轮”明月

6.《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文学名著熏陶了中华民族,使华夏文化积

淀了深厚的底蕴。请选择你熟悉的一部文学名著,结合作品内容或你的感悟,补全下联。

上联:读《水浒》,明侠肝义胆。(3分)

下联:

7.某日早晨,上海电台101《音乐早餐》节目正在直播。主持人在播放音乐间隙,用上海话聊天逗听众。一名听众给节目热线发了一条短信:“求你们不要说上海话了,我讨厌你

们上海人!”主持人语调认真地说:“这位听众,请你以一种团成一个团的姿势,再以慢

慢的比较圆润的方式,离开这座让你讨厌的城市”。

很快,电台主持人在直播节目中回击听众的一句话“团成一团,圆润离开”成了沪上论

坛的热门话题。

你认为主持人回击那位听众的话合适吗?请你以听众的身份发表自己的看法。要求50字以内。(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12分)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选自xxxx年9月23日《广州日报》,有删改)

8.下列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文意可以判断题目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或否定。

B.从“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一句中,可以看

出作者认为当今学术界是“实”重于“名”。

C.在作者看来,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应该是学术研究的最重要的准则。

D.从文中可以看出,如果没有方舟子的打假,肖传国势必能当选为科学院院士。

9.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

免遭侵害。

10.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方舟子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3分)

11.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20分)

墓碑后面的字

鲍尔吉•原野

1在额尔古纳的野地,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

2树叶散落乡路,被马车轧进泥里。枝条裸露着胳膊,如同雨水中赶路的精疲力尽的女人。这儿的秋天比别处更疲惫。行路中,我被一丛野果吸引,桔色的颗粒一串串挂在树上,像用眼睛瞪人。我摘下一串看,正想能不能尝尝,脚下差点被绊倒。

3一块墓碑,埋在灌木和荒草间,后边是矮坟。

4碑文写道:刘素莲之墓。

5荒地之间,遇到坟茔。我想不应抽身而走,坐一会儿也好。这就像边地旅行,见对面来人打招呼一样。坐下,不经意间,看到水泥制的石碑后面还有一行字:

6妈妈我想……

7“想”字下面被土埋住,扒开土,是一个“你”字。这个字被埋在雨水冲下的土里。

8我伸手摸了摸,字是用小学生涂改液写的。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

9我转过头看碑正面,死者生卒年代为1966—1995。碑后写字的人该是她

的孩子。

10这么一想,心里不平静,仿佛孩子的哀伤要由我来担当。她是怎么死的?她死的时候孩子多大?我想,她如果死于分娩,孩子也没什么大的悲伤,但不像这个人的情况。孩子分明和母亲度过了许多日夜。母亲故去,他在夜晚睡不着的时候,特别在黄昏——人在一天中情绪最脆弱的时候,常常想到母亲。

11儿时,妈妈不在身边,我特别害怕呼啸的风声,和树梢夹缠,一阵阵起伏不定;害怕不停歇的夜雨;害怕敲门声、狗吠和照明弹——那时老有人放照明弹。

12现在这个孩子比我害怕和忧伤的事情会更多。我和母亲仍然生活在一起,他的母亲远行了。在节日,在有成绩和挨欺负的时候,或者不一定什么时候的时候,他都要想起母亲。我仿佛看到一双儿童的眼睛,泪水沿着眼眶蓄积,满满的,顺眼角流下。他独自一人来到这里,写下:

13妈妈我想你

14“你”字被土埋住了,让人心惊。的确,“你”被黄土永远埋在这里,这是他家人早已知道却谁都无奈的事情。

15我想的是,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对我来说,仿佛如此。

16人常说,颜真卿《祭侄稿》字含血泪,说书法家心境和艺境相合之时的惊心动魄。还说司马迁、方苞的文字含恨如石。墓碑后面的这句话,其孤兀也足以把人打倒。

17如今词语泛滥,换句话是到了一个不尊重语文的时代。人们在使用汉字——不需要交费、不需要限制——的资源时,尽量挥霍、歪曲、作假,这在网上和官样文章中随处可见。中国没有《法兰西语言文字法》那样具有刑事约束力的法律,可以不尊重语言的尊贵、纯洁、源流和规范。套用“物欲横流”这句话,如今是“乱话横流”,不真诚、不优美的文字像污水一样在下水道畅行。

18然而尊重文字的人还在,视它为心声,写字的时候会流泪。刘素莲的孩子正是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这五个字。有人这么写字,是汉字的福气。

19一位身居海外的中国诗人说:“不知为什么,我一看到‘沧海’、‘中秋’这些汉字就想流泪。”为词语流泪,说明他的血液曾经融化过汉字当中芳香高贵的成分。

20大树在风中呼号,我走进邻近的村子,牧草一堆一堆金黄。农妇直起腰,看我进入哪一家投宿。我想的是,文字和周围的山川草木一样,因为真实而有力量。它们结结实实地钻进人的心里,做个窝呆下去,像墓碑后面那几个字。

(xxxx年5月8日《人民日报》)

12.文章第一段说,“我见到一块特殊的墓碑”,请联系全文,分条陈述这墓碑“特殊”

在何处?(4分)

13.文章第2段,描写景物有何作用?(3分)

14.文章第11段作者写自己“儿时,妈妈不在身边”的事,有什么作用?(4分)

15.第8段说,“字大,歪歪扭扭,如奔跑、踉跄、摔倒。写字的人也像小学生。”可见

力度小;后面的第15段却说:“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把一个人身上的劲儿都卸掉了。”

这怎么理解?(5分)

16.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借“墓碑后面的字”表达了哪几层具有普遍意义的深意。(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1题。(18分)

送徐无党南归序欧阳修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一:都B.不见于言可也言:著作

C.予窃悲其人悲:悲痛D.稍稍见称于人稍稍:渐渐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所以为圣贤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冰,水为之而寒于冰

C.而散亡磨灭惑而不从师

D.亦因以自警焉因坐法华西亭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

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

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

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

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是能传

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

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

更激励人自省自醒。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②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

21.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3分)

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22-23题。(6分)

蝶恋花春暮李冠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22.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3.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

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说说你的看法。

(三)(4分)

24.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4分)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类,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19.23)

(1)《论语》中经常拿屋舍厅堂来比喻一个人的学问造诣,例如上述文字中子贡就把孔

子的学问比作数仞之高墙,而孔子也曾称子路的学问已经入门,但还未达到一定的

境界,由此可以提炼成语。(1分)

(2)子贡的说法发人深省,按照他的说法,“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的话宜

于何处?请做评价。(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题)

(1)渔舟唱晚,▲;▲,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

(4)执手相看泪眼,▲。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5)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皇帝造屋,百工齐集。木匠、石匠暗暗竞赛

。一天,木工师傅求胜心切,重责小徒弟。徒弟为了泄愤,把师傅的木尺偷偷锉短了一分。结果,根据木尺做成的木柱都短了一分。而那些稀有木材是远方进贡来的。无法在当地补充,皇帝必然为此震怒。木工师傅知道自己死亡临头而大哭,这时,石匠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承托长柱的石礅的平整墩面改为微微隆起,补足了木柱短缺的部分。这样,不但宫室如期落成,木工全家得救,也改善了石墩设计,为中国建筑多增一份姿采。

这则故事寓有中国人处世的哲理:别人的短处可以彰显我们的长处,我们的长处可以“承托”别人的短处,这样彼此都有好处。推而广之,这是一种竞争中“双赢”的智慧,而这在现代社会中尤为重要。

请以“双赢的智慧”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C(A项读音依次为:jìn/jìng、qiào、lì/shuò;B项读音依次为:mó/mú、

zài、huò;C项读音依次为:shā/chà、xiù/chòu、ɡuǎng/kuànɡ;D项读音依次为:

gōng、màn/wàn、qì/qiè)

2.A蛰征;C文其;D厢禁。

3.D司空见惯为不及物动词

4.D(A动宾搭配不当;B缺少主语;C两面和一面不照应。)

5.示例:挂:一“挂”飞瀑。瀑布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挂”字形象地写出了瀑布飞泻

而下的壮观景象,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叶:一“叶”扁舟。用“叶”字不仅写出

了船的小而轻,而且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潇洒与悠闲。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飘荡在漫

无边际的水面上,任意东西,多么惬意!(语言连贯、形象生动、有文采、富有韵味即可)

6.品《红楼》,识假意真情。(要求句式、结构一致,对应工整;内容紧扣作品本身)

7.不合适。作为上海人应当有国际化大都市人的气度;睚眦必报建设不了和谐社会;媒体

是服务公众的喉舌,应当注意言行的责任和社会效果。

8.(3分)C(A引号表示着重指出;B从“与其说是名利…不如说是重头衔…”可见学术界

是“名”重于“实”;D与最后段表述不一致,只是“极有可能”。)

9.(3分)B(B项“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理解正确。A项中“诬陷肖传国,并且

‘报假案’炒作自己”是肖传国的说法,不是方舟子遇袭的原因;C项与原文“与其说是

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

悬崖”句不符;D项“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完善学术监管体系

并切实发挥作用。)

10.(3分)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学术伦理缺失;学术功利化(浮躁和名利化);学术机制

的扭曲;监管体系形同虚设。(答出两点1分,答出4点满分)

11.(3分)学术争鸣正常,要尊重学术伦理,坚持道德操守,不可使学术之争成为意气之

争和争强斗狠;坚持真理之辩,要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学者要反躬自省,通过完善自

己的成果来消除质疑;建立科学的学术体制,完善学术监管体系。(答出两点1分,答

出4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12.①位于荒地之间(或埋在灌木和荒草间)

②墓碑后面有行字“妈妈我想你”

③墓碑后的字像是小学生用涂改液写的

④墓碑后的字“真实而有力量”,“足以把人打倒”。(4分)

13.①渲染了环境的萧条、凄凉,衬托出“我”旅程疲惫的心境;

②为后文写墓碑后的字烘托了气氛;

③与文章最后一节景物描写相呼应。(3分)

14.①设身处地,以己度人,让人从作者自己身上感受到小孩的思母之情、想母之悲。

②用自己的感受和小孩作比,我尚且这样想母亲,何况他母亲已故去,衬托小孩之思母

之甚;

③给“几个字力量多么大”的感受蓄势,打下坚强的基础。

(一点2分,写出两点即得4分)

15.第8段说字“歪歪扭扭”“像小学生”写的,是从字的外形上看的,符合写字者的客

观实际;(2分)而第12段的说法,却是从字蕴涵的情感上说的,或者说情感的冲击

力之大,小孩子把对母亲的思念全寄托在这简单而真实有力的几个字上,这几个字是他

的心声,是孩子流着泪一笔一笔写下的,感人至深,所以说力量“大”。(文章由外到

内,由显到隐,由表面到深刻,平中见奇,以小见大,深化了主题。(3分)

16.①字为心声,只有为词语流泪才能感动其他人,使用汉字尽量挥霍歪曲作假是不可取的。

②为词语流泪与这个人的真实而感人的经历有关,也与民族的特性有关。

③我们要善待文字,因为它是我们精神的归宿。(4分,每点两分,写出两点即可)

17.C悲叹(为……而悲)

18.C(C而:却。A:…的原因/用来…的方法;B:到/比;D:因此/由于。)

19.C

20.①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②我想挫减你的锐气,勉励你树立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此文给你。

(“摧”字1分,“于”字1分,“告以是言”倒装句1分。)

21.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

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

(答对1处不给分,答对2处或3处给1分,答对4处给2分,答对5处即给3分)

22.伤春暮、怀人。“闲”字写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

积郁的用意(3分)

23.同意。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写出了春天夜晚清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

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2分)而“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只从视觉方面

写出景物的动态美。(1分)

24.(1)登堂入室(1分)

(2)子贡认为孔子的学问修养就像数仞之高墙,找不到门进去,就看不到宫室的华美;

所以如果根据外表评价就看不到内涵丰富的孔子。而叔孙武叔就是这样孤陋寡闻的

人,有这样的想法是很自然的。(3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3小题)

(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苏轼《赤壁赋》)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5)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论语》)

【附】译文:

各种草木鸟兽被归类为“物”,而世间众人被归类为“人”,他们生存在世时虽有分别,然而到了死亡时却很相同,全部也都变成腐朽、消亡殆尽的地步。而圣贤身处世人之中,他们也需要面对这种生死变化,然而却和各种事物及世人有分别——他们能在精神、功业上永垂千古,时间再久也能够留存。圣贤能够长存不朽的缘故,就在于他们建立德行、功业或著作了。一个人能努力修炼个人操守的话,一定能有所成就;若要建立个人功业,却是受社会情况限制;若要行文传世的话,则被个人天赋所约束。有些人能建立功业,却未必有著作留下。看《诗》、《书》、《史记》等著作所记,当中有多少人是善于著作的呢?至于有高尚德行的人,更未必能建立功业,又有著作传世的了。孔子的弟子中,有能建立功业的,有能著书立说的。就以颜渊为例,他独居穷宅时挨饥受冷;在与人相处时又整天沉默寡言,旁人也许以为他愚笨无能。然而当时孔门中众多弟子都极其尊重颜渊,无人敢与他相比。就是后世千百年来,也没有人能在德行上能胜过颜渊。由颜渊能够永存不朽的原因来看,固然不是凭借他的功业,更不必说是著作吧?

我曾读《汉书•艺文志》、唐《四库书目》等著作,见当中列举上古至今有著作流传的文人,其作品有多至百余篇,也有少的约三四十篇。然而文人虽多不胜数,大部分的作品却已随时间而散失消亡,至今只存留百分之一二而已。我悲叹这些作者,他们的文章虽然华丽,但好像花木被风飘散,鸟兽鸣叫掠过耳边一样,只得短暂停留人间。他们创作时竭尽心力,这又和世人为生活忙忙碌碌有何分别呢?而且最后也或早或迟地面对死亡,他们的情况和草木、鸟兽、世人一样;全部归于泯灭消失,可知道“立言”实在是不能够依靠的。现今追求学

问的人,他们全部羡慕古代圣贤能够名声不朽,可是只懂用一辈子功夫在著述文字方面,那真是可悲的了!

你(徐无党)从小便跟随我学习,写的文章,已经颇得别人称赞。学成后,又在礼部

应考科举;名列前茅,从而名声显著人前。你的文章日渐进步,有一种如泉水涌出山间的气势。不过,我希望借本篇文章挫一挫你的锐气,和勉励你求学之道,因此在你南归之时赠送这篇文章给你。同时,我自己相当喜爱为文写作,因此也用本文来警示自己一番。

总结】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小编的整理有帮助到大家吗?如果大家还需要了解更多有关学习的内容,请继续关注中国学科吧(jsfw8.com)。

浏览了本文的同学也浏览了

三明一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以上《南马高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南马高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南马高中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