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盐城中学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日期:2019-05-16  类别:学科试卷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颔联(hàn)旋风(xuán)便宜从事(biàn)蒙头转向(mēng)
B.洗涮(shuàn)伎俩(jì)岌岌可危(jī)泾渭分明(jīng)
C.埋怨(mán)摈弃(bìn)处心积虑(chǔ)麻痹大意(bì)
D.蹁跹(pián)汤匙(chí)沐猴而冠(guàn)咎由自取(ji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蝇营苟狗桃园结义故态复萌望其项背
B.终南捷径水木青华初出茅庐开源节流
C.作壁上观食不果腹诛连九族耳根清净
D.关系谐调形迹可疑民生凋敝四季常青
3.下面各句标点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披上西服,他一边扣着纽扣,一边往外疾走,连儿子的“爸,你上哪儿?”也没顾得上回答。
B.这本书有三大特点:一是立论不落窠臼,二是有大量生活实例,读来有亲切感;三是语言明快、犀利,常有出其不意的发挥,让人拍案叫绝。
C.前些日子,我一鼓作气地跑了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湘潭等地,走访了当地的书店,对市场增加了一点感性认识。
D.中学生是如何支配压岁钱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压岁钱呢?你是否想过用它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捐给希望工程等)。对上述问题,我们作了一些调查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时下这个既活跃而又不确定的所谓小资群体作了全面而细腻的描述。
B.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我深一脚浅一脚地摸索着前进。忽然,我清楚地看到远处树林中有一个人影。——我要找的人正在那儿!
C.面对对方高大的个头,我不但不害怕、不畏缩,而是奋起反抗。
D.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不仅引发了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世界范围的激烈碰撞,而且促进了货物、资本、人员等在各国之间的频繁流动。
5.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风格上看,李诗飘逸豪放,杖诗沉郁顿挫,孰优孰劣,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B.现在有的干部职务升了,权力大了,对自己的要求却放松了;权力一大,直接监督他的人少了,利用他、为他抬轿子的人多了。
C.考前每个考生都应充分做好复习准备,否则,上了考场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就会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D.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打败了绞人,并和绞人订立了城下之盟。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西方国家元首习惯在圣诞新年期间对国民讲话,祝愿来年顺利。不过,在春节这个中国的新年节日,他们同样会____向华人拜年。
②当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后,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____同时在无数心领神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
③一记妙射,太可惜了,球撞在球门的横柱上,____进去。
A.专诚但是差点儿没B.专程而差点儿
C.专诚而差点儿D.专程但是差点儿没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庄学精神,用一句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得开”的精神。“开”字,从门,人生中有许多人为的门,人为的壁障,封闭了我们的自由心灵,遮蔽了人类的生命真谛。在庄子看来,人生的真实意义,必须打破这些壁障才能获得。机巧、智识、功名、利禄等,都是将心灵闭死的门。《庄子》一书,无处不是讲勘破富贵功名、声色犬马,以及人们的一切自以为聪明的享受,去抵达自由人生的境界。所以《庄子》一书,充满各种“小”与“大”的对比,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
有名的《秋水》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四海之大,可在天地中间,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而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宇宙空间如此开阔广大,有什么理由值得把心灵封闭起来呢?
这里,庄子所谓“中国→四海→天地”跟孔子所谓“鲁→东山→泰山”一样,精神的视界是开放的,空间的体验是伸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种精神并存是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结构中儒道互证的一个实例。但是,这两种精神又存在着微妙的差异:儒家思想传统以“刚健”为中心,借空间的张势提升人的精神的向上性;道家思想传统则以“自由”为中心,借空间的拓阔,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此种共生又是一种深刻的儒道互补。
由于以“自由”为中心,道家尤其庄子的心理空间体验,充满着否定性力量,充满着挣脱的意欲,充满着开合、翕辟、张弛、动静的对立统一因素。
《逍遥游》中,鲲鹏的空间就比斥鷃、学鸠的世界,广大得多,自由得多;列子御风而行的空间,又比鲲鹏更自由自在;然而至人“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变,游于无穷”,又比鲲鹏、列子更自由、更无限。尧拥有天下之广大与美,但尧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以天下为不足道。清人宣颖《南华经〈逍遥游〉》说:“譬如九层之台,身止到得这一层,便不知上层是何气象。”便拈出了《逍遥游》主旨与结构。
十分有趣的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何要在“桃花源”的入口处,虚构一个非常逼仄的山口?这正是诗人从道家庄子那儿化来的形式。他要使进桃源的人首先感受到某种挤压感、某种逼仄与紧张,象征着现实人生的种种拘束,然后挣扎而出,伸张到一个开阔自由的“豁然开朗”的空间。此种心理空间体验为后代许多诗人所接受,遂形成中国山水诗中一个不易被觉察却深深联通着庄学精神的思想传统。
7.根据文意下列对“空间的拓阔”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精神空间由低而高地伸展。
B.精神空间由逼仄向开阔地拓展。
C.以“刚健”为中心,努力进取。
D.以“自由”为中心,开放恬淡。
8.下列对“庄学精神”内涵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庄学精神,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想得开”的精神。
B.庄学精神,能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空间。
C.庄学精神,是一种视界开放、空间体验伸展的自由精神。
D.庄学精神,是一种以“自由”为中心,主张借空间的拓阔,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的哲学精神。
9.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庄学精神中充满了“对立统一因素”的一项是()
A.中国在四海之内,就像小米在大仓里一样;四海在天地之间,就像蚁穴在大泽里一样。
B.列子御风而行的空间比鲲鹏更自由自在,但至人的空间,比鲲鹏、列子更自由、更无限。
C.尧拥有天下之广大,然而尧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以为天下为不足道。
D.借空间张势提升人的精神的向上性,与借空间拓阔以抒发人的个体的自由感间的微妙差异。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以下诗句与“庄学精神”吻合的一项是()
A.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李白: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C.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从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①
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选自《三国志•是仪胡综传》,有删节)
注释:①赵简子,即赵轶,周舍乃其臣僚,曾于简子门前立三昼夜,简子怪而问之,答以愿为其臣僚以效力。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固辞不受,
B.仪累辞让,以恩为戚于我心有戚戚焉
C.到见亲任,专典机密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D.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12.下列加点的字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A.实不敢以愚管之见,上干天听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C.邻家有起大宅者后秦击赵者再
D.臣下守职,惧于不称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
③即增奉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赌贫困,家无储蓄
⑤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⑥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自仪
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③⑥D.②③④
14.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是仪因为郡相孔融嘲讽他目无尊上,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是仪因其清廉、谨慎、正直,而受到孙权的赏识和高度信任。
C.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8分)
四、(18分)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为傅尽忠,动辄规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羲不至
[唐]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不相顾,临堂空复情。
[注]要欲:好像。了自:已经明了。空复情。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羲不会再来看望自己?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是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的?(4分)
答:。
1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李商隐《乐游原》)
(3)《促织》选自清代文学家的《》,文章深刻揭露了官贪吏虐的黑暗社会现实。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随风吹笛
林清玄
微微的雨。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笛子的声音,因为箫的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阔的平野,穿过雨声,在天地间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而且只有简单的几个音节。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地穿透它,惟有竹林的密叶,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惟有某些竹林是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边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过了一会儿,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撼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子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出尖利如笛于的声音。而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蛙虫的鸣唱,春晨鸟雀的啾唧,甚至刮风天里滔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坐一日,为的是要听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盒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比如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拂的声音。有一回我放着一盒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淙淙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虽然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但是都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得如此深刻。原来在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锣密鼓的乐章。那时候我才真正知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是要有福分的,它变化无穷,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子,有了风,竹子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
18.请说出“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这一句中的“遥远”与文中“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句中的“遥远”的含义。(4分)
答:前者的“遥远”:
后者的“遥远”:
19.为什么说“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4分)
答:
20.每逢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请把“我”喜悦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来。(6分)
答:
21.下面是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认为,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这“自然的声音”所表达的本质意义是相同的。比如,百灵鸟画眉的声音与蝉蛙的声音,对热爱自然的人来说,都很悦耳。
B.在寒夜里放着万蝉齐鸣的录音,至少会给听者带来两种感受:一是让自己走进自然之中,二是从心里驱逐了冬天的寒意,心里渐渐暖和起来。
C.听《溪水》的录音时,听到了两声山鸟的锐音,“盈耳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这说明作者喜欢溪水的淙淙声,但更喜欢鸟声。
D.“我”后来去了几次,一直难以找到那天的感觉,要么有雨无风,要么有风无雨。其实,就是有了和那天一样的风与雨,还有竹子,“我”的感受也不会和那天一样,因为:一种感受只属于那个瞬间。
E.文章最后说“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才成为交响乐”,应该说,这句中的“交响乐”与我们平时听到那些高超的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给我们的感受是一样的。
六、(12分)
22.将下面的三个短句整合成一个单句,主要信息不得遗漏。(4分)
①汉语中某些抽象的普通词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②它们一旦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中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
③从而产生原先所没的意义。
答:
23.根据有关专家的分析,色彩是有性格的,每种色彩都表示相应的内容。(4分)
红:健康热情黄:光明快活橙:喜悦活泼
绿:和平朝气青:希望坚强蓝:清新宁静
紫:高贵典雅白:神圣纯洁金:华贵辉煌
……
请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颜包,突出颜色与个性的关系,采用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进行扩写,(字数在50字左右)(4分)
24.校训是大学的精神。它不仅反映一所大学的学术传统和办学宗旨,也深刻砥砺着一代代学子的品行。下边是中国两所著名大学的校训: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请仿照上述示例,为下面几处大学拟制校训,要求:①采用对偶形式。②体现学校专业特点。(任选两处即可)(4分)
某师范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医科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地质大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共42分)
1.C(A.旋风(xuàn)B.岌岌可危(jí)D.咎由自取(jiù))
2.D(A.蝇营狗苟B.水木清华C.株连九族)
3.A(B.一是立论不落窠臼;二是有大量生活实例C.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湘潭D.应为句内括号,改为“……有意义的事(比如……)?”)
4.A(B.逻辑错误。“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和“清楚地看到”矛盾。C.关联词搭配不当。原句是递进关系而不是转折关系,可把“而是”改为“而且”。D.前后句语序颠倒,应先有人员等的频繁流动,才会有思想观念的激烈碰撞。)
5.B(A.“半斤八两”:彼此一样,形容差不多,多含贬义;“各有千秋”:各有特长,应删掉“半斤八两”。C.“三长两短”,指意外的灾祸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不适于用。D.城下之盟: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B抬轿子:比喻为别人的利益奔走效劳或奉承吹捧。)
6.C(①专诚:特地;专程:专为某事而到达某地。此处用专诚。②“但是”一般用在第二分句前,“而”可以放在句中。③“差点儿”这个副词具有这样的特点:如果是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两个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如果是说话的人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是惋惜它未能实现,“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了。)
7.B
8.D
9.D
10.B
11.A(A均为“推辞”。B第一个为“忧愁“,第二个是“内心有所触动的样子”;C第一个“被”;第二个“我”。D第一个“犯错误”或“犯罪“;第二个同现代的“坐”。)
12.B(B均为动词“往”“到”。A用,拿;目的连词“来”。C定语后置标志词;……的情况。D在……方面:比。)
13.C(①指肯定吕蒙计策,④言清廉朴素,⑤言刚直、正直。可排除①④⑤。③“以恩为戚”意为把恩惠当作忧虑,可看出其谨慎。)
14.D(D对原文“时时有所进达”理解有误,应为“经常举荐贤才”。
非选择题部分(四大题共105分)
15.(1)担任鲁王傅(老师)时竭尽忠诚,(鲁王)举动(有过失时)他总要劝谏。(2分)。
(2)太子非常尊敬他,每件事都先征询其意见,然后才实施。(3分)
(3)我虽然不是赵简子,(但是)您怎么能够不委屈自己当一下周舍呢?(3分)。评分标准:“我虽然不是赵简子”1分,“您怎么能够不……呢”1分,“委屈自己”1分。
16.(6分)(1)①天色已晚。②下起细雨。(2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①扣“晚钟鸣上苑”或诗中“朝”、“晚”二字分析作答。②扣“疏雨过春城”分析作答。只摘抄颈联而不作分析的给1分。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2)①盼好友到来的期待之情,或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可紧扣诗题中“待”字或体味全篇诗情回答)②清早就已经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起或坐下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响声,正要出门去迎接,哪知却原来是自己弄错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三点可分别扣“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和颔联作答。思路不清楚,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
17.(1)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2)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蒲松龄《聊斋志异》
五、(18分)
18.【解析】从题干来看,“我的故乡在遥远的地方”,这一句话不是来自本文,可以只看本句话,“遥远”在这个句子中是指空间距离远,用的是本义;“由于来得遥远,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这句话来自本文,必须联系上下文,“怀疑”后面用了冒号,表明后面的句子是对前面的解说,从这些解说句子可以看出,本句中的“遥远”不是指空间距离远,而是指笛声所飘到的地方比一般音乐传送的地方远。
【答案】
前者“遥远”指路途很远。
后者“遥远”指文中笛子的声音所飘到的地方比一般音乐传送的地方远,与前者的“遥远”不是一个意思。
【评注】
确理解词语在“现代文文段”中的含义,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词义,绝不含糊,也绝不牵强,甚至无中生有;二是要全面地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有较全面的理解。
19.【解析】作者潜意识里认为竹林是不安全的,因为:“小时候我觉得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历史悠远的竹林。”“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入”的道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所以,到了竹林边,作者“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边坐下来,独自听那一段音乐”。但作者认识到,音乐是美好的东西,美好的东西应该是安全的,战胜了对竹林的恐惧,“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这样联系上下文,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
因为作者认为:音乐是美好的象征,产生音乐的地方应该是美好之地,善良之地,文明之地。(意思对即可)
【评注】
本题最忌讳就句论句,必须联系全文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20.【解析】这句话出自第10自然段,全句是这样说的:“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此句中有几个词,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冬春之交”“自然的声音”“令我们赞叹的”,这几个词就是我们“进行推断和想象”的根据。春雷在“冬春之交”乍响,预示着冬天的结束春天的来临,这是令人喜悦的;春雷是“自然的声音”,自然“令我们赞叹的”,再联系全文,作者对自然之音的崇敬,听到春雷乍响还不欣喜若狂?这样分析,答案就出来了。
【答案】
喜悦的内容为:春雷响起,表明冬天的结束,明媚的春天来临了;春雷响起,这是自然之声,它粗犷,豪放,惊天动地,给人一种抖落冬天的寒意,迎接万物苏醒的时刻的快乐。
【评注】
回答此题,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脱离文本,任意发挥猜想,所答内容无根无据,在原文中找不到支撑的理由。
21.【解析】C说作者更喜欢鸟声没有根据,作者在装有录音带的盒子上写了《溪水》,就足以说明他特别喜欢溪水的淙淙声;E音乐家演奏的“交响乐”永远都有人为的痕迹,与文中所写的交响乐是不能等同的,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答案】
C、E
【评注】
解答鉴赏分析试题,掌握五个环节: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②审清题意,包括题中的明示信息和隐含信息。③划定答题区间,理清与试题的联系。④借助已有知识,拓展迁移。⑤筛选辨析,寻同求异,选出正确答案。
22、[句式变换](4分)
汉语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旦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中往往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的某些抽象的普通词语,也会产生原先所没有的意义。
或:汉语中置身于既定的语境中可以引发许多具体的联想内容、产生原先所没有的意义的某些抽象的普通词语,凝聚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是单句2分,主要信息完整1分,表述流畅1分)
23.(4分)略(开放性扩展题,修辞1分,表达2分,内容1分。)
24、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
地质大学:亲和大地,拥抱真理

    以上《盐城中学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高考模拟》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学科试卷»盐城中学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高考模拟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盐城中学高三年级语文试题-高考模拟》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