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失街亭》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失街亭》,现在我把我关于这篇课文的教学理念及教法设计给大家谈谈,错误与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关于教材,我主要说三点:
(1)《失街亭》一课所在的单元在高语教材体系中的位置比较特殊。高中语文教材有四个小说单元(高语二册1个单元,高语四册2个单元,高语五册2个单元,高语六册1个单元,共20篇课文)。第二册的一个单元是学习中国现代小说和外国小说,经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应该说学生对“小说的人物和环境”、“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小说的语言风格和中外小说的表现手法”等基本要素和主要特点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而第五册的两个单元,一个单元只一篇——鲁迅先生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一个单元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三篇范例;第六册的一个单元,四篇课文均取材于长篇名著《红楼梦》。教材编排的意图显然是向更深更广处拓展。相应的,单元教学的重点也应该是研读和评介,这对学生的小说阅读应该说是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从教材体系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第四册教材的小说单元实际上是一个承前起后的单元,教学的重点应该是:1、帮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探索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2、品味小说语言,体验人物的命运,把握人物性格。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考虑这一特征。
(2)本课在高语第四册两个小说单元中的位置也比较特殊。第四册教材两个小说单元的教学的重点分别是“把握小说的主题和结构”、“鉴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尽管八篇课文囊括古今中外,教学重点有所不同,但我想小说阅读鉴赏的基本程式(语言→情节→人物→主题)是相同的,小说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都应该是教会学生小说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经过第一个单元四篇课文及第二个单元前面两篇讲读课文的学习,应该说,同学们已经基本适应了我积久形成的教学风格,熟悉了我一向提倡的小说阅读鉴赏的基本程式,这一课以及下面的一课《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作为自读课文,应该能够承担起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帮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评价人物、把握主题等小说阅读鉴赏一般能力的重任。
(3)《失街亭》节选自《三国演义》第95回和96回。公元228年春天,诸葛亮出兵伐魏,兵指长安。魏将司马懿统兵南攻,意欲占街亭,断绝蜀军粮道,使蜀军不战自溃。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善于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功过是非,彰显人物思想性格。因此,我拟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评析人物功过是非,把握人物思想性格。因为高中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包括了通过语文应用帮助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的要求。我们们考虑教学的难点在于: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自觉形成鲜明的是非观,正确的人生观。至于语句的疏通、结构的剖析,由于有小说阅读鉴赏既定程式的引领,学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学完成,教师甚至可以置之度外。
说完了教材,其次要说的是教法: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小说教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以“导”为主,从感觉人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鉴赏和评价。它的具体要求是:综观全局,抓住关键,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探索,在此基础上,据点作评,启发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文的精髓,进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积极思考人生。这种方法的关键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是通过感受、点拨而产生顿悟,而不是教师塞给他们某种现成的结论,因而学生会为自己的不断发现和新解而欣慰不已,无形之中学习兴趣大增。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教是为了不教。”“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要使学生的思维之水常“鲜”常“活”,教师就必须在“导”字上下苦功夫,切不可居高临下,以自己的一知半解来堵塞学生的思维之泉。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好以下两点:第一,要比学生站得更高、更远,避免与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平面上;第二,要知己知彼,懂得学生的阅读心理并设法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一显身手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形成教学的良性循环。《失街亭》一文的教学,为防止学生出现审美疲劳,我

拟抛开既往的程式,大胆取舍,采用了“在蜀汉朝廷组织军事法庭,审判‘失街亭’一案相关被告”的方法。我相信,这一定是一次非常有益的尝试。
本篇自读课文的教学拟用一个半课时。
再次说说学法:
本学期,学生已经学过了古今中外的六篇小说,已能了解小说的基本要素和小说的主要特点,对小说阅读鉴赏的一般方法也能大体把握。组织本课教学时,如果仍然只是停留在对课文的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的逐条分析上,必然会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使学生毫无学习的兴趣。若能够创设特定情境,则定能激起学生主动探求的欲望,开启学生的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文之前,应要求学生借阅罗贯中《三国演义》原著,熟悉“街亭之战”前后蜀汉双方攻守态势及文中各主要人物的生平事迹;同时可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享受”文本,激发起探求的欲望。自主感受,深入理解,才能走近作者,产生顿悟。教学本文之时,应帮助学生成立模拟的军事法庭,分派各小组分别负责起诉、辩护及裁定;要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主动发言,相互辩论。教学本文之后,应布置学生就案例说教训,总结“失街亭”一案所能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写成读书笔记,并在下次上课前当堂演讲
接下来应该是第四个方面的内容了,说说教学过程:
(1)首先是安排学生演讲:近两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利用上课前的3~5分钟让同学们即兴演讲,已经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我们目前倡导的演讲内容有文学故事、人物评介、诗词赏析、书评、读后感等五个方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纬度上规定的课程目标是: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能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要学会演讲,做到观点鲜明,材料充分、生动,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力求有个性和风度。实践证明:我们的做法对于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是十分有益的。
(2)简单介绍“失街亭”一案的案由,宣布蜀汉朝廷军事法庭的组成,分派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承担起诉、辩护及裁定的任务。
(3)讨论应该有哪些人作为本案的被告出庭受审。可由负责辩护的同学排除王平,确认马谡、孔明应作为本案的两名被告出庭受审。排除王平的理由是:察看地势、劝说马谡、另立小寨、报送图本、冒死救援,王平作为副将,可以说已经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4)明确把守街亭的主将马谡的罪责。盲目轻敌、狂妄自大、纸上谈兵、不遵军今、不纳谏言、临阵脱逃。如有学生提出马谡有“自相残杀”的罪责,可由负责辩护的同学为其辩护。亦可启发负责辩护的同学说说观谡的好处(可以让人同情甚至令人敬佩的地方),以作裁定时的参考。
(5)审判孔明可能会引起部分同学的争议,《教师教学用书》《失街亭》一课的“课文鉴赏说明”也说“这篇文章通过对魏蜀两国争夺街亭的战役的描述,赞扬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谋远虑、严于执法、勇于自责的优良作风……”鉴于此,可鼓励负责辩护的同学为其充分辩护后,再启发负责起诉的同学追究孔明在街亭一战中的过失:不遵遗命、因公循私、用人不当等。如有同学提出孔明疏忽大意甚至公报私仇等罪责,也应听任大家争论。
(6)待大家充分辩论后,由负责裁定的同学总结陈辞,并根据《三国演议》的相关内容做出相应判决。要求尊重原著,有理有据。
(7)教者启发大家思考“失街亭”一案的教训,总结其中蕴含着的人生智慧。孔明、马谡对蜀汉朝廷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却也犯下了追悔莫及的大过失,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有什么教训值得我们听取呢?关于马谡:有善良的愿望并不一定就有美好的结果,好心也能办坏事;知识丰富是好事,纸上谈兵是祸害;人云亦云不行,固执己见也不行,作为领导者应当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关于孔明:亲情、友情是珍贵的、美好的,但凡做大事者却不能容情,因公循情遗害无穷,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功是功,过是过,功是不能抵过的(如果因为立了功就以为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即便不

害人误事,也会裹足不前。)
最后要说作业和板书:
记得苏轼的《石钟山记》里有这样的句子:“余固笑而不信也。”“而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三句中同样都有一个“笑”字,可三个“笑”字其意不同。中国古典小说区别于西方小说的直接剖析人物心理活动,擅长于通过有关人物言行举止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看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失街亭》,有趣的是,马谡在街亭也有“三笑”,孔明在斩马谡前后更有“三哭”,请大家想一想,马谡的“三笑”、孔明的“三哭”,其有何不同?(作业检查及教学过程的第七个环节可视时间情况留待下一个课时进行)
附板书设计:
演讲内容:文学故事、人物评介、诗词赏析、书评、读后感
蜀汉朝廷军事法庭:起诉、辩护、裁定被告:王平、马谡、孔明
王平:察看地势、劝说马谡、另立小寨、报送图本、冒死救援
马谡:盲目轻敌、狂妄自大、纸上谈兵、不遵军今、不纳谏言、临阵脱逃自相残杀孔明:不遵遗命、因公循私、用人不当、疏忽大意、公报私仇
人生智慧:
好心也能办坏事纸上谈兵是祸害法不能容情功不能抵过

    以上《《失街亭》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失街亭》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失街亭》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