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粒子,本节课,学生将从认识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开始认识微观世界,是化学学习由形象到抽象,从宏观转向微观的开始。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是继续探索物质结构奥秘,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一切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获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增强了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积极态度。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会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学会对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透过物质变化的宏观表象,建立微观粒子的想象表象,形成正确的微观想像,即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象力。
二、教法分析
本课教学采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与分析归纳相结合,并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实验探究为主线,结合交流讨论、分析归纳等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学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分子、原子的有关知识,突出本课的重点,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形成微观想像能力,突破难点。这样多种方法互相穿插、渗透,也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三、学法指导
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实验—讨论法和分析—归纳法。
实验反映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是化学学习的有效途径。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材料,得出正确结论,强化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通过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交流和讨论发现自已和别人的长处和不足,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发展,不断地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
由于初三学生还是化学的初学者,在实验教师应注意以下指导:(1)重视探索性实验的选择和设计,(2)在实验之初,要向学生提示观察角度,(3)要重视学生对实验现象完整而准确地叙述,(4)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其本质,才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我的教学:创设情境,诱发新知探究活动,探求新知练习反馈,运用新知交流讨论,体验成功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具体过程如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创
设
情
境
,
诱
发
新
知创设情境
,
激发
思维多媒体展示图片:远处能闻到烤鸡的香味,湿衣服能被晒干,蔗糖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消失,而水会变甜。
教师打开一瓶香水,并向空中喷洒香水,问:你们闻到什么气味了吗?为什么会闻到?
然后教师做品红扩散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品红为什么会消失,而整杯水变红色?利用多媒体展示的图片,引发学生回想起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然后配合实验,创设情境,设置悬念,为引出分子、原子做铺垫。
提出研究
课题我们用好奇的双眼去认识世界,却难以看透物质内部的奥秘。让我们变换一个角度,通过进一步的实验,并发挥我们的想像力,一定能探求和发现物质内部肉眼看不见的秘密,揭开自然界许多的不解之谜。提示学生“变换一个角度看问题”,即引导着学生一步步进入神奇的微观世界。
活
动
探
究
,
探
求
新
知探究物质的
粒子性教师指导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一中国。提出问题:通过观看以上资料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推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
多媒体展示几种物质的分子。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到微观粒子的真实存在,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微观想像力。
实验探究
:
微粒的
性质特征教师提问:分子、原子这些微小的粒子,都具有哪些性质特征呢?
激趣:多媒体显示一些数据,教师问: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呢?
推论: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也小
通过让学生分析、对比一些数据,既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的能力,同时让学生领会分子的“小”,激发了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理。
当我们看到品红消失、闻到香水的香味时,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入2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到酚酞试液变为红色。
教师接着问:如果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实验探究A:
仪器、药品: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橡皮塞。
实验要求:用以上仪器、药品设计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提示:浓氨水与酚酞不直接接触,但应同处在一个密闭环境中才能完成。)
教师在各组间巡回指导,对学生的设计方案给予鼓励和肯定,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引导学生大胆地透过现象分析本质。
组织各小组互相交流学习成果,并展示成功的设计方案。
实验探究B(演示):
仪器、药品:食醋、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
铁架台(带铁圈)。
实验要求:观察、比较加热前后,哪一种情况能更明显地闻到醋酸的气味?
组织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了分子的什么性质?
推论: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而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问题:你能否举出一两个生活实例,说明我们刚才实验得出的结论?
引导学生在做对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和探究,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通过与同学共同完成实验及组际间的讨论、交流,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也使学生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
引导学生挖掘生活实例,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体现了“从化学走向,从生活走向化学”的宗旨。
设疑:同学们每天上学放学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学校的校道水泥路上,每隔不远就有一道缝隙(多媒体展示图片)?你知道它们所起的作用吗?这些缝隙在冬天和夏天里又有什么变化呢?
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然后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C(演示):将5mL水倒入5mL酒精中。观察到液体总体积不足10mL。
这一实验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特性呢?多媒体展示模拟实验及模拟的微观解释。
接着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D。
实验探究D:
仪器、药品:两个大小相同的气球,一个装水,另一个吹入气体,并使其大小相同。
实验要求:用手挤捏气球,比较两个气球被压缩的难易程度。
组织小组讨论,并互相交流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解释。
推论:分子等粒子间是有间隔的,气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固体、液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小。引导学生从身边现象入手,拉近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时时有“化学就在身边”的亲切感。
通过多媒体模拟展示,使枯燥、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起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形成微观想像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气球是学生常玩的玩具,以此做为实验探究的用品,更激发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非常活跃。
活动探究:分子是可分的设疑:水在受热蒸发和通电分解过程中都有气体产生,而且水会不断减少,那么在这两个过程中水分子会有何不同变化呢?
多媒体播放动画,组织学生观看并讨论。
推论: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分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旧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当学生对分子的运动特征有所认识时,引导学生比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的不同表现,这不仅使学生对两种变化的认识有所深化和发展,而且便于建立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这部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难于进行自主探究,而需要通过联系新旧知识,并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直观的印象。让学生“看见”分子分解后,就不再是原物质的分子了,物质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样学生对分子概念就能很容易地理解了,这是突破教学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
练习反馈
,
运用新知
教师用多媒体打出练习题,允许同桌互相讨论,老师抽查提问。
1、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⑴老师在喷香水,同学们可以闻到香味;
⑵湿衣服在阳光正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
⑶物体一般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下列说法正确吗?
⑴原子必须先构成分子才能构成物质;
⑵空气是由空气分子构成的;
⑶同种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3、在一只盛有一定体积水的玻璃杯中,放入一块糖块时,发现水面上升,当糖消失时,液面又有所下降,为什么?
及时进行反馈练习,能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生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1、2题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自觉地运用于解决生活中的现象,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信心和兴趣。第3题更侧重对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微观想像能力的检查,能激发学生思维的兴趣。
交流讨论
,
体验成功
在这节课中,学生用自己的大脑思考,用自己的双手实验,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嘴去表达,用自己的心去体会,相信每个同学对分子和原子的存在及其特性有了一些了解,这时,多媒体打出两个讨论题,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1、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吗?
2、分子和原子有什么异同点?
接着,再用一个趣味抢答结束本课。
3、比一比,看谁答得多:
在化学变化中①一定不变的有:
②可能有变的有:
③一定有变的有:
学生将自己所学、所思、所悟用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同学互相交流,在交流中既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同时把本课的知识内容做了梳理和总结。
实践应用
,
巩固收获
布置适量作业:试列举一些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事例,说明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以《分子的自述》为题,写一篇科普小论文。
学生为了完成小论文,必然要查阅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学化学用化学的热情和兴趣。
五、板书设计
课题2分子和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很小,质量小体积也小
2、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3、分子等粒子间是有间隔的,气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大,固体、液体物质的粒子间隔较小。
三、分子和原子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变成新分子。
3、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