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课本编排在世界近现代文化中的现代科技成就之中。从其内容的性质来说是属于文化内容的范畴。二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军事国际关系的变化无不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二战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这一目内容不论从内容本身还是从高考这个角度来说都是很重要的。
学生学过了前两次科技革命,对科技革命有一个比较完整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学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础,但是学生缺少对三次科革命内在联系和整体的把握。对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存在一种片面化的认识。这些问题必须在这节课中提出和重新认识。

二、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印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学生清楚认识到,现代国际间的竞争,已成为以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由此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励学生积极应对中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刻苦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腾飞做出贡献。
2、知识与能力
学习本课,学生应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兴起的背景和情况,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领域蓬勃发展的史实。体会、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对世界经济结构及国际经济格局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畅谈第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以强化学生对科技革命的感受和体会,或结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让学生对比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思考、总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史实,概括、提炼历史观点的能力。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难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准备

1、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2、教师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影响等方面的文字、数据、图片资料,制成幻灯片,以备学生分析、思考、体会之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方法进行引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制作好相应的教学课件。
3、学生准备:查找、了解有关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大科技成果,结合自身体会形成自己的感受,做好发言、交流的准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复习内容

(1)、让学生回忆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我们历史课本提到的地方。

(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之大之广。)

(2)、引用高考题

(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的重要性,同时让学生知晓高考围绕第三次革命内容是如何命题的,领会命题的意图)
附:
选择题一
二战后的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B、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采取各种有效的政策加强对本国经济的宏观管理 D、加强国际间的经贸合作与交流
答案:A
选择题二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亚非拉国家与西方发达国经济差距不断扩大,其原因包括:A、亚非拉遭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 B、发达国家控制下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C、第三次科技革命


推动了西方国家经济高速发展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促进了西方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
答案:ABCD
选择题三
经济全球化势的加强,主要原因是
A、新技术革命的推动 B、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减弱 C、世界形势出现和平稳定局面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差距缩小
答案:A
(3)、第三次科技成就进行横向比较:美国、苏联与中国
比较世界史下册第121页与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153页两张科技成就表
1、从观察中你发现了哪些现象?
2、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你认为是什么?
3、从中你有哪些启示(认识)?

(通过展示选择题、读表题来体现“新科技革命”在二战后课本中相关知识内容,同时通过读表题,把中外科技知识联系作一比较,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把握的实例与复习方法的启发。也试图培养学生一点从表格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2、复习过程

(1)明确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的时间

(介绍二战期间军事科技的发展,如美国为计算炮弹弹道而研制使用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利用原子能技术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制造液体燃料火箭用于空袭英国。战后,这些军事技术转为民用并迅猛发展,形成了风起云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由此可见,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二战期间,让学生记忆加深)

(2)、探讨第三次科技兴起的原因(或条件)有哪些?
1、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的形成
3、社会发展的需要(大战)
4、美苏军备竞赛
5、较和平的世界大环境
6、资源紧缺
7、各国重视

(3)、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特点一:科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科技转化为生产力速度加快。
思考:把握好几对关系
特点二: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特点三: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既分又综。

(引用相关材料作依托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三个特点。通过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思考把握来培养学生知识相互关系的理解能力因为培养理解能力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4)、探讨第三次科技革命产生的多重影响

1、先阐述课本中提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三方面影响
2、拓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多重影响。(见下表内容)

3、引导学生认识到科技进步的另一负面影响。

(在了解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学生还应认识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科技发展中应当关注人类生存环境质量,注重可持续发展,趋利避害。学会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思想教育的立意定在强化学生“科教兴国”思想意识,这也体现关注文综“科教兴国”战略的热点。)

领域
角度
主要影响

经济
生产力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结构
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生活结构
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政治
政策制度
各国普遍加强了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支持;

阶级状况
体力劳动者的比重下降,“白领工人”阶层不断扩大;

文化
社会思想
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和发展(科学的发展观);

科学文化
学术综合化和整体化趋势不断加强;凸现教育的战略地

国际经济
经济格局
推动了

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科技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了各国的经济差距;

发展趋势
国际贸易中高科技产品比重上升;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有了很大增长
3、复习小结

引入xxxx年春季高考题: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方兴未艾。xxxx年10月中共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指出: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和创新的重点任务是,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经济格局和所涉及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造成了什么影响?(6分)
(2)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说明“创新”对于认识事物的意义。(9分)
(3)从政治学常识的角度说明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8分)
(4)运用经济学常识说明科学技术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应发挥的作用。(9分)
(展示高考题,引导学生思考:1、对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高考是如何寻找新视解进行命题,给学生启发。2、跨学科应如何交融?如何应用政史知识解决问题?举例在提高课堂复习教学效果中的作用是很大的。同时,解答高考题的过程也是提高认识的过程。)

(附教学设计思想:进一步落实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有所体现,思想教育自然恰当好处,既不是高二教学的简单重复,又为下一步的专题复习留下足够的空间。)

    以上《《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第三次科技革命》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