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初中音乐《动物狂欢节》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音乐欣赏《动物狂欢节》说课稿
一、领悟教材 把握重点
1、 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本课共三首描写天鹅的乐曲。第一首: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描绘了洁白高雅的天鹅在碧波涟涟的湖面上悠然漫游的优美形象。用两架钢琴伴奏表现清澈明丽、波光粼粼的湖面。由法国作曲家圣-桑作曲的大提琴独奏《天鹅》;第二首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四小天鹅舞曲》;第三首是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场景音乐《天鹅》。重点欣赏第一首。
2、 教学目标:通过三首“天鹅”音乐的欣赏,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音乐知识来感受同一主题却不同性格、形象、意境的三首乐曲,提升音乐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创造美,从而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创造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3、 教学重点:调动多种感官感受、理解大提琴独奏曲《天鹅》的情绪和意境。
4、 教学难点:用各种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天鹅》音乐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5、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大提琴、天鹅头饰若干、水彩笔、画画纸、检测表格四张。  
二、精选教法 在愉快中学
高尔基说过:“在听赏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如听)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为了实现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了“借助动觉,展示听觉体验”的方法。动包含了:动口回答问题、动脑想像意境形象、动体态模仿天鹅舞、动手描出天鹅画,最终使学生动情(表现在上课的兴趣及对天鹅乐曲的喜爱),这是使学生从感知音乐到理解音乐、创造音乐的手段。因此,本堂课我精选了以下教学方法:
1、把生活融入课堂,激发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参与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并获得独特感受与见解。
具体教法有:演示法、谈话法、讲授法、讨论法、律动法、描述法、绘画法共七种。
三、暗授学法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愿意表现自我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  用听、想、看、说、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升华情感。
2、用画、舞、颂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各自对《天鹅》的独特感受与见解。
这些方法能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同时各显其能:能画的画一幅《天鹅》画,能舞的跳一段《天鹅》舞,能写的写一首《天鹅》颂,并能使学生扬长避短,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四、巧设程序 
1、组织教学:放舞剧《天鹅湖》场景音乐学天鹅飞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
2、导入:天上飞的有哪些动物?既可在天上飞又能在水里游的动物又有哪些?谁愿意说说自己心中天鹅的形象?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道去一个很美的地方欣赏天鹅、感受天鹅。
3、初听:放课件:大提琴独奏的录音《天鹅》。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扒在桌上乘着音乐的翅膀进行想像并思考三个问题:乐曲是用哪些乐器演奏的?(大提琴独奏,钢琴伴奏)各种乐器表现的是什么形象?透过音乐你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学生回答,以此温故而知新(巩固弓弦乐器及其音色)。
4、复听:进一步感受、理解作品。接着放课件观赏绘画音乐《天鹅》。(我们来看看美术大师是怎样理解刚才这首乐曲的)欣赏完后请同学们各抒己见(你有要说的吗?谁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5、  简介乐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以及大提琴的音色和它在管弦乐队中的作用,并出示大提琴 试奏。
6、  再听:进一步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跟伴奏音乐演唱由上面这首《天鹅》乐曲改编的歌曲《天鹅》。
7、 检测学生对乐曲的理解程度:分组讨论完成检测表。将全班分成四组,每组发一张检测表进行选择:
情绪(用你认为合适的颜色表示)  第一句旋律线条示意(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不易
意境  幽静   热闹     得出答案,这时教师应边启发学生哼唱旋律,边
节奏  舒展   紧凑     用手势示意旋律起伏的线条走向)
速度  缓慢   快速
力度  较弱   较强
然后各组派代表将填好的表格贴在黑板上,集体评议出优胜组给予奖励。

    以上《初中音乐《动物狂欢节》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初中音乐《动物狂欢节》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初中音乐《动物狂欢节》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