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 说课稿 评课稿 教学反思 学科试卷

第二十八课-《嘎达梅林》说课稿

日期:2019-05-20  类别:说课稿  编辑:学科吧  【下载本文Word版

第二十八课:《嘎达梅林》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交响诗《嘎达梅林》它描写并歌颂了蒙古英雄嘎达梅林为了保护草原,率领牧民起义,与当时残酷的封建王爷、军阀英勇战斗的悲壮事迹音乐素材来自同名的民歌,作品曲式为奏鸣曲式,分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作品体裁为交响诗,是一首叙事性及戏剧性的大型单乐章管弦乐曲,使用了交响形式的手法,以著名的蒙古民族历史故事为题材,故事情节形象地呈现于乐曲中,全曲用时约17分钟。
2、教材中的地位
《嘎达梅林》是一首交响诗,从作品深度来说更加深刻,容量也更大,鉴于此,应把这一内容安排为欣赏的第二课时。
从各民族音乐体系来说,作为一首以蒙古民歌为素材的音乐作品,它也应当承担起帮助学生了解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通过演唱民歌和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让学生从“情”的角度,了解和体会民族音乐文化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热爱民族英雄、热爱民族音乐。
2、技能目标:聆听交响诗《嘎达梅林》,感受和体验乐曲中用各种音乐要素(如:力度、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在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的作用,并理解音乐的内容及意境。
3、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标题音乐的特点,并能对标题音乐感兴趣。
三、教学重点
1、交响诗《嘎达梅林》是本课内容安排的重点。(《嘎达梅林》有多种音乐形式,包括民歌、叙事诗、大提琴协奏曲、电影音乐及交响诗等,根据本单元内容的系统性,把交响诗作为重点内容,民歌作为复习内容,电影音乐作拓展内容,其他形式由学生课外自学,一带而过。
2、在交响诗的欣赏过程中,重点是通过各音乐要素的分析、比较来充分感受音乐形象和情绪。
四、教学难点
1、乐器音色的听辨。
2、学会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的方法
五、教学方法
1、想象体验法(因为交响诗《嘎达梅林》是表现蒙古族历史故事的作品,体验音乐音响,想象音乐形象是这节课最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在体验中审美,在想象中。而且这首作品比较长,在完整欣赏时采取了根据提示想象体验的方法,使学生的想象有了一定目标,不再是天马行空,更体现了标题音乐的特点。)
2、比较法(通过音诗音画的比较,清晰认识交响诗的概念;通过各音乐要素的比较,了解音乐要素的重要性,学习音乐欣赏的方法,解决重点和难点。)
3、自学法(课前布置作业,让学生查阅有关嘎达梅林故事、各种音乐形式以及交响诗作者辛沪光的信息,作业很简单,既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对自己所查找的内容印象又比较深刻,在课堂上讲述还有一种参与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体现了主体地位。)
4、节奏模仿法(一方面对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有更深的理解,另一方面进行节奏练习,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以一种更积极的状态参与学习。)
六、教学准备:在歌曲《美丽的村庄》后,教学民歌《嘎达梅林》,并布置作业:查阅有关嘎达梅林故事、各种音乐形式以及交响诗作者辛沪光的资料。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1)欣赏马头琴演奏《嘎达梅林》。提问: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什么歌曲?
学生回答后总结:这是蒙古族民歌《嘎达梅林》,由马头琴演奏,它那古朴、苍凉的音色特别能蒙古大草原的辽阔和蒙古人的性格,所以音色对于音乐形象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
设计意图:一上课就聆听马头琴演奏的《嘎达梅林》,那种悲壮、扣人心弦的音色一下子就带动了学生的情绪,迅速进入到课堂气氛中,并初步认识音色这一音乐要素在音乐形象塑造中的重要性。
(2)复习歌曲《嘎达梅林》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民歌旋律,有助于学生更准确地找到民歌与交响诗之间的联系。
2、欣赏交响诗《嘎达梅林》
(1)请学生讲一讲有关嘎达梅林的故事,作适当补充。
如果学生没有讲述完整,教师要补充西拉木伦河一战,嘎达梅林已突出重围,当他发现还有部分起义者还在包围圈中,毅然返回。最后,他弹尽粮绝,誓不投降,在泅渡至河中心时中弹牺牲。
设计意图:培养自学能力,同时使学生对故事印象更深。补充部分充分引起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和对接下来要欣赏的音乐的期待。
(2)了解有关知识
接下来我们要欣赏以这个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嘎达梅林》。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首交响音画,同样作为标题音乐,你们知道交响诗和交响音画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讨论后归纳:音画是描绘性的,音诗是叙事性的,其音乐情绪更加曲折,结构也往往更加复杂。这首作品采用的是奏鸣曲式,分为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
谁来介绍一下作者辛沪光。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的方法,完善原有的对于交响诗的概念。
(3)主题分析
A、主题一
播放约1分钟的片段,提问:音乐速度怎样?由什么乐器演奏?音乐使你看到了什么?
讨论分析:慢速,小提琴长音作背景,单簧管柔和的音色演奏主旋律,表现辽阔的草原上人们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分析让学生了解音色、速度这两种音乐要素对形象塑造的作用。
B、主题二
约15秒的片段,提问:由什么乐器演奏?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分析:铜管乐和定音鼓低沉的音色带来了阴森,不和谐的感觉。
提问:重音记号有什么作用?降7的出现又带来了怎样的效果?现在我用一
支长笛用弱的力度,去掉7的降号,会带来怎样的效果呢?现场演奏。
分析:重音记号加强力度,给人以咄咄逼人的

感觉;降7的出现不和谐,是
一种反面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分析了解音色、力度、旋律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并运用比较法,改变音色、力度、旋律给学生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C、主题三
欣赏约30秒的片段,提问:由什么乐器演奏?旋律走向?
分析:小号辉煌的音色,上行的旋律,积极向上,鼓舞人们反抗。
带着号召的感觉唱谱。然后去掉附点试唱。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音色、旋律、节奏的作用。)
D、主题四
你从音乐中看到了一支怎样的队伍?你是怎么知道的?
分析:善战的骑兵。XXX的节奏由小军鼓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前三条主题的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欣赏方法,所以问题就不再设计的那么明确,让学生自己发现。
节奏练习:XXXXXXXXXXXX,为旋律伴奏。
设计意图:了解节奏在表现音乐形象中的作用。并通过节奏练习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E、小结。看来,无论是音色、力度、节奏还是旋律、速度都对表现音乐情
绪、刻画音乐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他们的关注是欣赏交响诗作品的重要方法。
F、这些音乐和民歌有没有联系?
分析:来源于民歌。
设计意图: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部分特点,知道民族音乐是音乐家创作的肥沃土壤。
(4)整体欣赏
总体要求:仔细聆听音乐,展开想象的翅膀。
设计多媒体,伴随着音乐的进行出现情境的提示或问题。
呈示部:美丽辽阔的科尔沁大草原上,人们过着安详宁静的生活
传来了王爷要出卖土地的消息
嘎达梅林号召人们起义,牧民奋起反抗
展开部:四处集结着的起义队伍,骑马背枪奔驰在广阔的草原上……
再现部:万马奔腾、悲壮惨烈的沙场
再现了哪些主题?什么乐器代表了正义的一方?什么乐器代表了邪恶的一方?
尾奏:民歌旋律出现了几次?情绪有何变化?
设计意图:用简练的文字引导学生有目标的想象,也体现标题音乐的特点。
呈示部和展开部的各主题已进行细致分析,给予情景提示,再现部和尾奏用问题引导。
3、拓展
(1)除了民歌和交响诗,你们查到《嘎达梅林》还有哪些音乐形式?
(2)欣赏电影片段。时隔45年,著名音乐人,也是辛沪光的儿子——三宝为电影《嘎达梅林》创作了精彩的音乐,让我们来欣赏其中的片段。请大家关注:音乐是怎样渲染情绪,推动情节发展的?
设计意图:使学生想象中的画面在眼前活了起来,更深地体会音乐表现情绪的作用;同时突出英雄形象,使情感得到升华。
4、结语
今天,我们在音乐中认识了英雄嘎达梅林,也学习了欣赏交响诗的方法。希
望大家能运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了解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喜爱音乐艺术。
    以上《第二十八课-《嘎达梅林》说课稿》范文由学科吧精心整理,如果您觉得有用,请收藏及关注我们,或向其它人分享我们。转载请注明出处 »学科吧»说课稿»第二十八课-《嘎达梅林》说课稿
‖大家正在看...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范文吧 - 返回顶部 - 手机版
Copyright © 学科吧 如对《第二十八课-《嘎达梅林》说课稿》有疑问请及时反馈。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