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介绍:哪壶不开,偏提哪壶
入职时间:xxxx年8月
入校时间:xxxx年9月
所属学科:语文
教育感言: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哪壶不开,偏提哪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身为师者,我一直相信,教育的本质,是打造一个生命的美好。只有触摸到灵魂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在班级中,总有那么几个孩子令班主任头疼。他们或许聪明能干,善于表达,乐于分享,但性格乖张,脾气倔强,爱好面子,经常与人发生矛盾。像这类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孩子,我们该“如何下手”,如何“春风化雨”?如何消除“情绪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天,刚结束完晨会与教研会议,组长通知,中午又开会,一大叠的事情,扑面而来,说不出的无力感充斥全身。我来到自己班的教室,值日班长报告说欣欣又折断了学校花圃的兰花。我连忙赶过去一看,焉了的兰花似乎在向我如泣如诉呢!又是他,这个捣蛋大王,无明火油然而生。
从接手这个班级以来,我耗尽心力、刚柔并济,班级目前貌似宁静,但欣欣却打破了这种宁静。经常是我前脚刚出教室,屁股还没有坐热,后脚学生们就跑到办公室来打报告,欣欣又和某某闹意见了。这已经是这一月来不知第几次的战争了,每次都是在我“循循善诱、动之以情”下答应的好好的,一转头,又是故技重施,旧病重犯了。这次,竟然“欺负”到花花草草上来了。
联想欣欣这几个月的表现,我是忍无可忍,一股怒气提到嗓子眼了。当欣欣来到办公室之后,我着实训斥了她一顿。碍于我的情面,她低头不语,但是神情冷漠。哪知道到了教室之后,欣欣竟然把自己座位上的书本丢得到处都是,还狠狠地在上面踩几脚泄愤,一副全天下都得罪了她的样子。同学们想上前劝阻,都被她“恶狠狠”的眼神吓楞了。
一通急匆匆的电话,我打到了欣欣妈妈的手机上。欣欣的妈妈满怀歉意地在电话里告知,自己的单位工作繁忙,此时真的不能马上请假到学校来。但她表示,一个小时后,无论如何,她一定赶到学校。听着电话那头的满心歉意,我就后悔了,为什么这么一通小事自己处理不好,还要请家长出面解决呢?为什么如此不冷静?
奇怪的是,在看到欣欣妈妈进门的那一刻,欣欣奇迹地放下手中的一切,眼眶瞬间聚起泪水,一言不发,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妈妈慈爱的双手拂拂欣欣的头,擦干欣欣的泪水,与欣欣细细地攀谈起来。事情真相大白,欣欣看到兰花的部分花枝已经枯萎发黄了,觉得应该剪掉,减少养分的消耗。于是,就动手折掉了兰花,不小心把花也折断了。
妈妈还说,这一学期,这孩子这么过激的反应,也是有原因的,因为父母自身的原因,已经离异。可是,这一切病没有和欣欣没有沟通好,孩子就是不理解父母离婚。而欣欣的父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和欣欣的交流就更少了,并且还在非常时刻,用暴力“解决”日益长大的欣欣烦恼,更不能解答学习上的困惑了。渐渐地,孩子变得越发孤僻,越发情绪化,一有不满,就靠“武力”发泄,即使受委屈了也不愿解释。现在孩子和疼爱她的后妈生活在一起,因为工作十分忙碌的后妈还要为自己忙前忙后,所以,在后妈面前,他才能放下面具,据实以告。
原来,匆匆赶来的,竟然是欣欣的后妈。听了一番话,我的内心为之一震,没想到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承受这么大的精神压力,难怪她的心灵总是布满阴云。马斯洛说每个人都有爱和归属感的需要,或许,这也是造成她这一系列行为的最大内因。回想自己刚才一系列的处理方式,我是又悔又羞,并且非常同情欣欣。我非常急切地请欣欣来到办公室,诚恳地向欣欣道歉,希望敞开心扉和她谈。但欣欣并没有接受,而是一脸冷漠地坐在那里,脸上的神情,完全是拒人于千里之外。我说到动情处,潸然泪下。可是,反观欣欣,她在走之前,却冷冷地砸下一句:“我最不需要的,就是你们的同情。”然后,头也不回,冲出了办公室。
我明白,我失去了教育的最好契机。
我反思自己:像欣欣这样有着诸多“毛病”的学生来说,封闭自己的真实情感,拒绝接受老师和同学的真诚帮助,但并不意味着她放弃了美好的一面。作为教师,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给孩子说话辩解的机会,即使孩子不愿意辩解,我们也不能一头热地处理事件。事实证明,我们不能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不良后果的问题,这会成为嫌隙,横亘在师生之间,伤到师生间最珍贵的信任。学生在与老师的交往中,只有感受到被信任、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生命全貌时,才愿意接纳老师的教育影响。失去了相互信任的沟通,一切努力都是无效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而对“带刺的花蕾”,难道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吗?
有人说:“最通情达理的是儿童,最讲道理的是孩子。”别看青少年单纯、热情,在有关自尊、面子问题上具有一种非常执着和坚定的态度。但一旦明白是自己“错了”,他们又能虚心接受、勇于承担、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他们是最具有“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情怀的。
我想,我的教育策略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我始终以一个高尚、权威的形象出现在孩子的面前,我从没有想过,放下“权力”,否定“权威”的自己,才能和学生走得更近。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表现得很普遍、很突出,易形成“心结”,但一旦“冰山融化”,这将是特别阳光明媚的一片天。对于一贯表现不好,总有对立情绪的学生,找到恰当的教育方法,使其产生“真想不到”的感觉,往往能打消疑惧和对立情绪,产生不要再犯错误的决心,爆发出积极向上的动力。
只有当老师蹲下身子,让学生感觉到心灵上的平等,才能容易沟通。心理学上,这种沟通技术叫做同理心,也叫换位思考。我想,传统的说教教育行不通,我要采取一些“斗智”的方法,哪壶不开,偏提哪壶。
刚来籀小没多久的我,在这个“欣欣向荣”的乐园里,内心迸发出一股越挫越勇的力量。我,从拳擦掌,拭目以待!孩儿们,我乐颠颠地朝你们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