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门送别
唐朝:李白
越过荆门外的远方,从楚国来到这里。
山脉尽头是平原,河流流入荒野。
月下飞镜,云海成海楼。
犹怜故乡水,送舟远行千里。
翻译
我乘船过河,来到了遥远的荆门,游览了战国楚国的疆域。
山脉逐渐消失,低洼平原出现,河流在一望无际的荒野中流淌。
江面上的月光像一面明镜从天上飞来,城外的云彩营造出海市蜃楼的景象。
我还是很喜欢这家乡的水,千里迢迢而来,只为看我东行的船。
评论
荆门:山名,位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部长江南岸。 北岸与虎牙山相望。 地势险要,自古就有楚、蜀咽喉之称。
袁:远非如此。
楚国:楚地指湖北地区,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原: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镜:明月倒映在江水中,如飞镜一般。 下:向下移动。
海楼:海市蜃楼,形容江上云雾缭绕的美丽景象。
仍:仍然。 莲:可惜了。 一书是《廉》。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由于诗人自幼生活在四川,故称四川为故乡。
万里:意为长途旅行。
参考:
1.张国举。 唐诗精义注译述评. 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128-129
2.裴飞。 李白诗鉴赏集。 成都:巴蜀出版社,1988年2月:13-18
3、于海迪等。 唐诗鉴赏全集.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116
欣赏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写的。 李白这次出蜀,乘水长船,经过巴渝,出了三峡,直奔荆门山而去。 目的是参观湖北、湖南的楚国故里。
“越过荆门外,从楚国来游”就是指这次盛大的旅行。 这时,年轻诗人很感兴趣。 他坐在船上,欣赏着巫山两岸的巍峨群山。 一路走来,眼前的景色渐渐发生了变化。 当船经过荆门地区时,已经是一片平原荒野,视野顿时开阔了。 风景:
“山止于平原,江河止于荒野。” 这副对联,短短十个字,描绘了连绵的山峦、平坦的田野、奔腾的长江、遥远的原野四景。 每一个场景都那么浩瀚,让人在千里之外望而却步。 这句话的意思是山峦逐渐消失,出现低洼平原,河流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流淌。 描写了穿越荆门进入楚地的壮丽景色,用流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从蜀至荆门,船两侧地势由山地过渡到平原。 群山一点一点地从视线中消失,河流顺着山势奔向河流。 茫茫原野奔腾而去,描绘出千里之外的长江雄伟画卷,描绘着远方的风景。 其中“岁”字逐渐变化、转移了山野的位置,真实地表现出来,形象生动,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如何将四个场景整合到一张图片中? 作者用“岁”字将“山”与“野”连接在一起,用“儒”字将“河”与“野”连接在一起。 “岁”字描绘了山峦的方向和走向,具有流动感和空间感,仿佛一幅画在你面前缓缓展开。 随着山脉越来越低,最后没入大地,平原变得越来越宽广,诗人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广阔。 “终”字表达了当群山消失、平原出现时,诗人的眼睛突然睁开的欣喜之情。 “汝”字楔子感极强,描绘了长江冲击荒野的力量,也激发了作者的豪情。 作者内心的激情和进取也随着水流奔向遥远的天空。 王琬《慈悲谷山下》中的“入”字,与“朝阳海中升,夜色缠绵,江中泉水入旧年”有异曲同工之妙。
“月下飞镜,云海楼”是指水中的月亮倒影,犹如从天而降的天镜。 云层升起,变幻无穷,形成海市蜃楼。 这句话是对长江近景的描述。 “月下飞镜”是月夜俯视时所看到的景象。 “云升结海塔”是白天看时所看到的。
“犹怜家乡的水,它送我远行万里。” 说明我仍然怜惜故乡的水,千里流淌送我远行。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家乡的水拟人化了。 表达了诗人离开家乡时对家乡的不舍和思念。
诗人沿着长江来到荆门游巴蜀李白全文,长江流经的蜀地就是他成长的故乡。 第一次分别的时候,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不舍呢? 但诗人并没有说思念故乡,而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地送我一路远行。 他深情地送我远行千里。 反面写着,思乡之情愈发明显。 全诗以浓浓的怀念和离别之情结束,言不尽意,感慨无穷。 诗名中的“告别”应该是告别故乡,而不是告别朋友。 诗中没有告别朋友的情感。 清人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之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不无道理。
这首诗首尾浑然一体游巴蜀李白全文,意境高远,风格雄浑。 “山随平原而田尽,河水流入荒野”。 字迹栩栩如生,如诗如画,犹如一幅长江出峡跨荆门的长轴山水画,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话。 如果说一幅优秀的山水画“近在眼前应千里观”,那么这幅雄伟壮丽的五韵也可以说是能以小见大,一以贯之。十。 它容量丰富,囊括了长江中游万里山水风光。 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能力。
参考:
1.何国治等。唐诗鉴赏词典。 上海:上海词典出版社,1983:302-303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代从蜀来到荆门时,为告别故乡而写的。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已不可考。 具体有三种说法:一说成书于724年(开元十二年),一说成书于725年。《三说》成书于开元十三年(开元十三年) 726年(开元十四年)。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祖籍陇西成吉(待考)。 出生于西域绥野市。 4岁时随父亲迁居剑南路沔州。 李白现存诗文千余首,《李太白集》流传于世。 公元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等地均设有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