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均由《萌芽》杂志提供。
第21届新概念征文大赛结果已出炉。 近7万名选手通过了初赛和复赛的筛选。 最终,68人脱颖而出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获得一等奖,153人获得二等奖。
1月26日,“中国版国民教育”杯第二十一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颁奖典礼在上海举行。 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叶辛,上海作协党委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上海作协专职副主席、《恩怨》社长孙甘露”杂志社、中国出版传媒中层文化总经理、《诗歌中国》总策划鲍彦,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怨恨》杂志副主编胡伟诗,本次大赛评委包括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朱国华,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邵彦军,著名作家周佳宁等出席活动。 颁奖典礼上揭晓了本次比赛一、二等奖获得者。 嘉宾和评委现场为获奖者颁发奖杯和证书并合影留念。
颁奖典礼
本次新概念征文大赛半决赛的题目依然是二选一。 第一个主题是一个图表,用简单的数字表示80后、90后和00后的人数。 参与者可以根据图中的整体信息开始自己的研究。 联想; 第二个话题是:师父离开。
半决赛问题
1月25日下午,进入复赛的247名选手参加统一命题,限时3小时现场创作。 “选题过程非常严格,共有40多个备选选题,由评委经过三轮投票选出。”孙甘露告诉澎湃新闻。 “今年的话题本身也很新颖。 根据人口出生率结构的统计变化,这张图,评委们给出的信息很少,只有简单的数字。 第二个问题,你如何定义“大师”? 你如何定义“离开”? 今年的参赛者也提交了各种各样的答案。”
评审团阵容强大,有叶欣、马原、叶兆言、陈存、金玉成、程永新、陈丹燕、张悦然、周佳宁等知名作家,以及语文专业的领军人物。高校和国内一流人文学者王永好、乔一刚,以及郑纯、吴军、高元宝、张新银、倪文健、徐宇等人连夜评选出结果。
尹布一,今年17岁,是成都一名高中生。 这次他获得了A组第一名。 他选择了第一道图表题。 “我以为写《师父离去》的人可能会比较多,所以我就对第一个问题提出了挑战。我写的是一篇散文,现在很多人的文章都用了代际关系,里面也有很多批评,但是我认为将社会问题归结为数字和年龄群体是不合适的。”
《萌芽》杂志编辑部主任桂传利对尹不一的评价很高,“尹不一的文笔比较老练,话题本身争议性比较大,但他掌握了。他的前期文章《地震后》 《嘉年华》也让我们眼前一亮,既有生活阅历,又有很高的写作功底。”
郭宇,22岁,美国布朗大学比较文学专业大四学生。 她获得了C组一等奖。“我写了第二个标题《师父的离去》。小说的内容是一个女孩追随一位文学大师,但熟悉之后却发现大师的话并不真实。”她想象和理想化的东西。最后,她接受了大师的话,我烧掉了所有的手稿,去追求我的文学梦想。我很喜欢乔治·艾略特,所以这篇文章有点取材于乔治·艾略特的《米德尔马契》。郭宇告诉澎湃新闻,“‘主人’这个词在文学语境中往往意味着男性或统治者,而‘离开’也意味着脱离崇拜和控制。”
“怨恨一直在努力重申文学的基本价值。我们的工作就是寻找一代又一代有才华的作家。有时候我们必须强调一些文学的基础。我们评判好作品的标准是把作者纳入其中。” “一是要有生活体验,二是要有超越文本的作者意识。”桂传利告诉澎湃新闻,本次比赛涌现出了尹不一、郭宇这样的优秀作家,让评委们感到非常高兴。
半决赛场景
预赛中也有不少科幻作品。 桂传礼强调,“科幻小说写作不能只是开拓想象,而必须以人为中心”。
“我们会从这次比赛中评选出4-6件优秀作品,发表在今年的《萌芽》杂志四月号上,我们会非常谨慎地选择哪些作品。这也代表了今年青年写作的一些趋势。” ”桂川介绍。
广大青年文学爱好者喜欢把“新观念”称为“梦想”。 这是因为与每年的参赛数量相比,获奖的概率实在是太小了。 从最初的4000多份投稿,到最新史无前例的9万份投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参加《新概念》视为自己的成人礼,视为寻找同事的信号。 青春时期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每个人总是渴望得到外界的认可。 除了专家的认可,还有同行的认可。 “新概念”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舞台。 许多获奖者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其中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韩寒、郭敬明、张悦然,还有郝景芳、周恩来等一大批知名、有市场、有人气的作家。嘉宁、夏明友、姜峰、任小文、张一伟、王若虚。 一位颇受欢迎的青年作家。
“新观念作文大赛已连续举办21年,始终面向文学的未来,大赛倡导‘新思维’、‘新表达’、‘真实体验’的文学宗旨。对于文学新人来说“如果他们能够通过参与让自己进步,创作冲动有去处,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达到写作的乐趣,那么比赛的初衷就达到了。”传礼说道。
在不久前结束的北京图书订购会上,“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精选”揭晓。 本书收录了近20年来新概念作文比赛的多幅作品,基本涵盖了历届最具影响力的获奖作品。 一两幅作品,这也是《萌芽》杂志授权的新概念作文大赛20年来唯一的作品集。 在平面媒体日渐衰落的今天,《咒怨》不仅通过优秀作品的征集,还逆势扩大版本和容量,与阅读APP“ONE”共同打造新的阅读平台,并深入发展。走进校园举办“百校文学讲座”,并与台湾“联合文学”合作推出“两岸文学营”和小说工作坊,以多种方式指导青年作家写作,希望帮助他们继续前进在交流和碰撞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