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深圳5月13日电:冒充“三甲医院”医生,欺骗患者购买无用药物,“在线医疗”有哪些“言论”?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周克
近日,深圳市龙岗区警方破获一个涉及医疗诈骗的犯罪团伙,在深圳、长沙、广州、昆明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30名。 初步核实,涉案诈骗金额达数千万元。
“新华视点”记者追踪调查发现,犯罪团伙将普通私立医院包装成“三甲医院”,以“名医”为载体以医生的名义,通过搜索、竞价排名等方式找到患者,然后聘请没有行医资格的“医生”进行医疗服务。引导他们接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他们收取治疗费用,甚至开出很多对病情没有效果的药物,从而达到赚钱的目的。
诈骗“三部曲”:开医院、购买排行榜、骗人的“说话技巧”
记者采访发现,该犯罪团伙是一个企业运作集团。 从设立公司进行虚假宣传,到开设医院或承包医院科室提供高额治疗,形成了完整的黑色产业链。
开设公司、医院来“招兵买马”。 涉案主要犯罪嫌疑人苏某是福建莆田人。 成立深圳市山水医疗投资有限公司后,出资在昆明开设昆明安定精神病医院,并以每月10万元的价格秘密承包广州益寿医院、长沙长沙医院。 冯医院两家私立医院的精神科。
购买搜索排名“猎捕”诈骗者。 据办案民警介绍,山水公司本质上是一个从线下走向线上的“线上医疗”窝点。 本馆设有策划部、招标部、咨询部。 招标部门负责通过网络搜索引擎“失眠、抑郁”。 对“梦想”、“梦想”等精神疾病常用搜索关键词进行竞价,将号称拥有“名医”的“三甲医院”网站放在搜索顶部,吸引患者点击咨询。 该公司与各大搜索引擎合作,每月收取数十万元的推广费。
“言语技巧”欺骗患者。 在山水公司设立的咨询部,一群只有中专学历、没有行医资格的人冒充医生和医务助理。 根据专门编制的“谈话技巧”,主动咨询的患者被引诱到医院就诊。
“本案患者大部分是通过网络搜索找到了犯罪团伙签约的三家医院。” 龙岗刑警大队副大队长李刚表示,其宣传的医院被称为“三甲”级医院,但实际上是二级医院; 网站上推出的“名医专家”实际上只是该医院的主治医师; 咨询师没有行医资格,但以医生的名义进行咨询。
夸大病情诱导就医,有的治疗费用是正规医院的10倍左右。
记者调查发现,犯罪团伙成员通过搜索引擎分流患者后,通过夸大病情、开更多药物来赚钱。
——夸大病情。 “你的情况很严重,必须立即去医院治疗。” “你的病情正处于复发高峰期,如果不来医院治疗,后果自负。” “我们医院是治疗你的病的权威医院,有名医、专家为你治疗。” ……
李刚表示,涉案犯罪嫌疑人经常利用这些“说话技巧”进行诈骗。 从2017年9月成立到事发,山水公司通过“在线医疗”推动到医院就医的人数多达5914人,营业收入2916.6842万元。 每名被骗患者奖励100元,并按每位患者治疗费的1%抽取佣金。
——多开药。 当患者如期来医院就诊时,医生首先会要求患者按照固定的治疗模板做价值260元的三项检查项目以医生的名义,然后依次介绍住院、器械治疗、药物治疗三种选择。 “仪器治疗的价格是正规医院的10倍左右。药物治疗一般需要半个月到一个月的药物,而且很多其他药物对病情没有效果。” 李刚说,那里也有专门的人带病人。 窗口付款,美其名曰“五星级服务”。
受害人胡先生称,儿子在长沙长风医院治疗头痛花了2万多元,但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恶化。
——“热心”追踪。 如果患者未能按约定时间就诊,医院科室会主动联系患者,并“热心”追踪未能就诊的原因。 病人看病后,“医生助理”每隔两三天就会回访一次。 一旦患者因各种原因不来医院复诊,“医生助理”就会谎称病情,进行恐吓。
据办案民警介绍,犯罪团伙承包的精神科、医疗费用、医务人员等均由承包医院管理,医院每月与山水公司结算。 结算方式是先扣除科室外包费用、医生工资等,然后将剩余的钱转入山水公司的账户,然后公司再向科室工作人员支付额外工资。 该医生在医院账户上的月薪为5000元,山水公司每月额外支付他4万至5万元。
严查科室违规外包,多部门配合严厉打击“在线医疗”
这个案例并不是一个孤立的案例。 近年来,类似的医疗领域诈骗案件在多地发生。 仅2018年深圳就破获多起医疗诈骗案件,查封了10多家黑诊所。
记者梳理发现,这些案件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不法分子与医院勾结,利用线上或线下的“医疗”进行诈骗。 在利益的驱动下,医生、护士、咨询师甚至一些医院的后勤人员也参与其中。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云清表示,我国医疗服务发展迅速,一些私立医院热衷于各种营销套路。 要加强监管,严肃查处科室外包、夸大医疗条件、高额收费等行为。
李刚表示,随着监管部门加大对线下“医疗”的打击力度,“医疗”有向线上发展的趋势,高级版“线上医疗”已经出现。 要加强对互联网信息的监控,及时发现并查处互联网上与“医疗”相关的不良信息链接。 打击“网络医疗”,应加强多部门合作联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锁定违法犯罪证据,追究违法网站及其他相关方连带责任,提高违法成本活动。
广东圣菱律师事务所律师吕胜珠表示,“医疗”主要利用了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患者一定要改变“急着求医”的心态,尤其是一些难以透露的隐性疾病,不能盲目依赖网络。 如需就医,请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