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教育局来校调研第一次结束了。
我任教的是语文,五年级,并且担任班主任工作,从入职到现在虽然还不足一年,磕磕绊绊却似无大错,想来还真是幸运的很。可是那天我好似被前辈们正中要害的拆穿了自己教育教学水平还不过关的现实,虽然没有严厉的批评,但是我懂,问题的发现幸好在今天,不是在未来。
以前有人曾经告诉我,任何职业,神似是要经过很多年打磨的,所以刚入职,先求形似,从外形上严格要求自己,慢慢地自然就形神兼备了。
我以教师的要求在外在准备好了自己,然而内在呢?不是那天的调研,我想对自己的反思可能还会迟很久很久,在课堂上对学生的不负责,又特别是一门基础学科的不扎实,事实上就是一种无形的恶行,都说尽人事方能听天命,然而我还没有,便不能怨天尤人,应当有的是内在自省。
那天的课堂我是以“百问百答PK赛”的“模式”走的,说来模式也是一笑,只不过是自己忽然的灵光一现,觉得和学校的“问学课堂”精神相契合,在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中走向学习的深入,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主动权和思考权交给了孩子,然而,事实上,任何一种模式,任何一种教学手段,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情境,精心的设计和深入的思考是不能缺少的,生问生答是很好的想法,但是问题来了:
第一,学生提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吗?如果是,点赞,但如果不是呢?是不是一种变相的浪费时间和无谓的课堂表演?那天我执教的是《埃及的金字塔》,一篇典型的说明文,虽然课前提醒了孩子们这是一篇说明文,提的问题要和说明文相关联,但事实上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多为“绕金字塔一周要走多少千米?”“建造金字塔的石块平均每块重多少?”……这些都是读完文章均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没有激活语文思维的价值,更不适合出现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上,但客观现实是他们就这么出现了……
第二,预见学生会提没有价值的问题,怎么办?讲真,我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的,但是课堂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也没有思考到这样的办法,还是课后陈校长为我点拨的时候我才豁然开朗:课前筛选题目。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回答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养成的,所以要想真正提升孩子们的提问能力和语文素养,教师的功夫是要做足的,如果事先将孩子们提出来的问题收上来看一看,筛一筛,给孩子们点一点,课堂上便极少出现没有价值的问题,课堂的效能也将会大大提升。
第三,课堂就在学生的提问中推进,那么课堂的主线是什么?本节课的目标是什么?教师是否有自己的主心骨和想法?调研前一天,我在别的班试上过,师父提醒过我要对自己的课堂有清晰的把控,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要做重点的讲解,我记下了,第二天在自己的班上上课,由于学生提问“问题”的出现,导致主线的混乱和零散,我生拉硬拽地把主题拉回来,但是那种感觉真的是太难受了。
第四,是否问答要成为一个主体,还是边问边答边讲解?既然我给这个环节设置的是PK赛的形式,每个队可以提问五个问题,然而事实上在孩子们信心满满准备PK掉对手的时候,正式一鼓作气的当下,提问一个问题后,我便会对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孩子们便无心听我的讲解,有几个直率的孩子直接喊出来了“老师讲完没?可以提下一个问题吗?”这样的问题不论是试上的课堂上还是自己的课堂上都出现了,这样的教学效果显然是不好的。再来,我会腾出时间,让孩子们一次PK完,决出胜负之后,做好胜败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学有所获的心理安抚之后,再抛出孩子们不太会的问题,一次饱满而畅快地教育下去。
我常觉得,自己是很糊涂的人,总是不能尽早的自悟,总是需要贵人的点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证明,我是对的,真的非常感谢每位帮助我的前辈们。
来到学校后,要求五年以内的教师必须要手抄教案,我没有第一时间理解这样的良苦用心,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一种任务,抄教案的时候走手不走心,那天师父告诉我,他们大学时候比着抄教案,一来是显得自己上进,二来也是最重要的:自己能多学,我当时有点蒙,我第一次开始反省自己,询问自己,你记得自己已经抄写过的教案吗?你知道所抄写的教案每一环节设置的原因吗?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时而觉得时间太长,时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功夫不到,如何有所得?
教育这条路我要沉淀下来慢慢往前走,希望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会越来越明朗,加油吧!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但是不付出一定毫无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