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小学教师寒假读书随想

学然后知不足,思然后知困。读了《一盏一盏的灯》,让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拷问:什么是教育?《说文解字》上说,“教,上所施而下所效”“育,养子施作善”。西方的教育一词源自拉丁文,意思是引导或导出之意,就是把人本来就有的潜能发挥出来。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又该如何把握“教育”呢?像黄雅芸老师那样为了保护一个孩子的自信,不惜在赛课时拖堂的,是教育;像保志明老师那样“低效率”地用十分钟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理解十秒钟就能背过的性质的,也是教育;像张小兵老师那样用心灵去呵护一个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的“阿慢”的,亦是教育;像王雷老师那样在阅读中追逐生命的意义,不断为学生推荐精神食粮的,更是教育。
人生的目的在于追逐幸福,而教育的目的也应该是幸福,让学生幸福、教师幸福。一个成功的教育应该建立在教师对自己教育成功的基础之上,而一个幸福的教师更应该建立在学生幸福的基础之上。在《一盏一盏的灯》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三种教育的幸福:一曰,温暖;二曰,指引;三曰,照亮。
一、做一盏“温暖人心”的灯
在所有对教师的象征中,也许“灯”是最好的一个。我同意吴非老师的观点。生命需要照亮,这种照亮首先来自自我,来自理想,来自人性的本质力量。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这种照亮更具有真实而永恒的意义。她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学生,远比所有眼前可以争取到的功利都来得长远与珍贵。这“一盏一盏的灯”,能点亮我们的记忆,点燃教育的性灵,更能照亮学生未来的路。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孩子就是一个爱孩子的过程,因为孩子幼小的心灵只有经过爱的滋润才能慢慢健康成长。在《小志的石榴》中,当老师发现那缺损、干瘪、被啃过的石榴是小志舍不得吃专门给自己留的时,我们的教师毅然选择了用爱心去呵护那颗鲜嫩纤弱的心灵,最终使那两只一大一小的眼睛升起了一抹亮色。是的,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用“伟大的琐细”精神,让孩子在孩童时代积累起点滴的爱与正能量,那样他们长大后才能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呵护心灵,为灵魂注入香味,这应该成为老师最本质的追求。”
元旦前夕,一个毕业几年的学生到学校里来看望袁佳老师,让袁老师很感意外。这是一个自己中途接班的高三年级的学生,自己给他们上课的时间不长,对这个同学也没有很深刻的印象,他为什么会想到来看我?这位同学说,不如意的时候,会想起您的笑容,那是一种温暖的动力。“我的笑容竟有这等魔力?”那年您不是动了一次手术吗?但你只休息了两天就来给我们上课了,更奇怪的是,你始终微笑着,脸上丝毫看不出半点病容,全班同学都很佩服您!袁老师听了非常的感慨,一个小小的微笑竟有如此的魅力,并在若干年之后积淀成了一股催人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师,应该成为温暖学生心灵的一盏灯。让在成长旅途中跋涉的心灵有一个慰藉,让学生感到疲惫的时候有一个温暖的依靠。
二、做一盏“指引道路”的灯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为了使他人幸福而奉献出自己的精神力量,并由此享受到高尚的、无私的欢乐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