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观潮》,我始终不知道如何下笔,我怕这部深刻的电影我却只表露出自己一些肤浅的想法和感受。
看好电影,心里无法平静,心里不由得想到推荐人的用心良苦,我想他在看时一定留给很多触动,给他带来思想的转变。这部电影需要深思的东西太多了,以我这个教师的眼睛来看,看到了教育的号召性,可就如题目所说,所有的工具都是双刃刀。
影片开始,当学生想了解什么是法西斯主义,而进行一次大胆试验,他提出观念“纪律铸就力量”,振奋人心、铿锵有力,我也不禁备受感染,在这样的集体社会里,那帮学生都很激进,蒂姆变得自信、勇敢,劣迹斑斑的学生懂得帮助人了,他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了,懂得了团结,更加尊重老师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中有一个叫“蒂姆”的角色,带来了本次试验的最大悲剧。他是富家子,但家庭缺少温暖,一直渴望融入集体摆脱孤独。“浪潮”成立后,他第一个响应“平等”的感召,把自己的名牌球衣球鞋全都烧掉了。通过这个集体,他感觉渺小的自我被放大了,自我价值也被提升了,他变得越来越狂热,也越来越偏执。他一改平时的懦弱形象,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到处喷绘“浪潮”的标志。然而,当这样一个人奉献出全部身心,并从中赢得了别人的赞许,却突然发现这只是一场教学的骗局时,他一下子就崩溃了。他无法接受“浪潮”被解散,掏出手枪,打伤了一名同学后,吞枪自杀了。
据说,这次试验是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四十年前的那场教学实验,虽然没有不可收拾的混乱场面,但大部分参与其中的学生都不愿提起,事隔多年他们依然感到尴尬,觉得被戏耍了、被羞辱了。唯一从事件中获益的是那个老师,他接受媒体访问,出售故事版权,直到《浪潮》这部电影上映,他还带着一种无以伦比的胜利者口吻说:“这个实验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是因为我们中的很多人孤独、缺乏家庭的温暖、集体的关心,缺乏对一个群体的归属感。即使把这个实验放在今天,也会得出同样的结果……”所以说这种教学是危险的,只要有一个“蒂姆”这样心智不健全的人,整个事件就会成为悲剧。
有人说学生对老师的崇拜,大众对专家的迷信本身并不是知识在起作用,而是背后的体制所赋予他们的权力,头衔。要是一个叫花子在街上拿着喇叭讲天文地理,你看有谁会去信。是啊!老师在讲台上是权威,拥有批改学生试卷,评价学生的权利,但我们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是利用自己的权利影响改变他们的人生历程。为了教学,有必要将学生变成实验室的小白鼠,让他们经受一些强加的内心挫败吗?在电影里,赖纳的妻子“你享受课堂上他们崇拜你的瞩目”、“学生把你看做榜样,而你利用这一点操纵他们,其实这背后都是你的私心在作怪”、“你这段时间变成了混蛋”。
在一处不太起眼的地方,电影中说出了对教育的看法。一个“浪潮”女成员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弟弟胡闹生事,要求母亲干预他,用“纪律”束缚他。母亲拒绝了,说,“你弟弟应该自己发现他的底线。”赖纳虽然他一直告诉自己,这是一场很快结束的实验而已,仅仅五天,目的是让学生懂得自由的珍贵。但他期待的好结果并没有出现,反而迎来了一场流血事件,背上了一条人命的债。影片终曲,老师被警察带走了,所有人望着他,眼神里充满了无奈、屈辱、鄙夷和愤怒。他们被这个老师深深伤害了。老师茫然无措地坐在警车里,脸上痛苦得失去了任何表情。他是罪魁祸首,不管出于什么美好的目的,他毕竟这么去做了。
电影留给我许多启示,我们在孩子心里的权威也是一把双刃刀,我们不能不发挥其作用,任由学生,对于学生的坏习惯不闻不问,不管不教。同时我们也不能把刀锋面向孩子,以纳粹主义约束孩子,管教孩子,让他失去锻炼的机会,没有成长的机遇,也不能利用权威满足的自己的虚荣,启蒙教育在孩子心中根深蒂固,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应掌好这个舵,把好这个度,让孩子在生活海洋上驶得更加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