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一种态度,与知识无关读书笔记
我一直以为,教育分两种,一是关涉幸福的教育,二是无关幸福的教育。当我们的父母被问道:你们对孩子有什么愿望吗?父母们经常会回答:我们希望孩子幸福。的确,幸福是我们对孩子们的最终期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幸福却很少被作为教育目的和手段来实践。
幸福之外无教育。很多时候,我们做了许多与幸福无关的事情,回过头来看,似乎没有必要。教育就其本性来说,就是帮助孩子们充分发展幸福的能力。当然,幸福不是简单的快乐,而是恒久的心灵能量。心情,是一种感性状态;而心灵,则是一种精神内存,必要的时候可以自然绽放。弗洛伊德建议我们谨记:把幸福理解为快乐必定是插曲式的,没有永恒的高潮。因此,我们似乎可以说:心灵比心情更重要。
尽管课程改革持续推进了十多年,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似乎“风景依旧”。有人敏锐地指出今天的课堂教学三大问题:一是大量的机械训练仍普遍存在,日益侵蚀着人的创造性;二是不关心知识的来龙去脉与相互联系,这使我们丧失了复杂情境下思维灵活性的基础;三是不珍惜新知识带来的新情境,这使我们一次又一次丢失了独立思考和探究新问题的绝好机会。(余慧娟:《教学改革的方向性思考》,《人民教育》xxxx年第1期)的确,我们的课堂教学潜隐着一种巨大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