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印象深刻的人》观后感
盛金柱
平时在作文教学时,特别是写人的文章,我一般会从这样的几个方面进行指导,突出人物的外貌,彰显人物的外貌特点;抓住具体事例,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突显人物的性格特点,最后一句话概括全文。围绕这样的教学顺序,每每也是一番精心的指导,但效果甚微,有时也不乏语言空洞无味。在进行作文讲评时,一般围绕这样的几个方面进行:一、本次习作情况分析;二、典型例举(典型的错字、病句归类;精美的词语运用和形象生动的句子);三习作建议,写小作文。可以说这一“套路”一用就是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创新不说,没有足够的讲评时间作保证也是学生习作无法取得长远进步的最重要的原因。仔细研读张老师的课,我发现:
一、角度“独特”,“研读”深刻
回顾张老师的讲评课,我能强烈地感受到,他是如此认真地研读学生的作文。从吸引人的作文题目到精彩的片段展示都是张老师苦心寻觅与选择的出来的,是从“那么多”学生的作文里,众里寻她千百度。张老师的讲评课,不只认真“研读”学生的作文,并将“研读”到的精华、问题,进行了教学上的“重整”。如果说,“研读”学生作文是教学观念和态度的话,那么,教学中的内容“重整”则是张老师的教学技艺了。
二、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张老师的作文教学涵盖了词(题目)、句子(外貌)片段(细节)、全文(“猜猜他是谁”“满分作文欣赏”。这一系列,显然是张老师的精心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里,又暗含了三个小环节:(1)呈现学生作文片段,片段有“好”有“不好”;(2)学生自由阅读、比较。(3)教师点评或组织练习。“聚焦文章题目”里,“好”与“不好”的题目共同出示,学生自由选择、比较,教师小结;“聚焦精彩细节”里,先出示“好”的细节描写,学生欣赏后,再出示“不好”的作文,并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