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孩子后面》读书笔记
读了《走在孩子后面》,深深的被这本书吸引了,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是那么真实,离我们其实很近。我们往往把自己的思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而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法。其实我们该多听听孩子自己心声,我觉得不管是作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应该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
60多个案例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深入寂寞》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单亲孩子收养六只流浪狗的故事。尽管孩子衣食无忧,可是内心异常寂寞。寂寞离异家庭的男孩,孩子需要倾诉,黏在蔡老师后面,甚至跟进卫生间,不停地说。而蔡老师的倾听,就像巴林学院的小林校长。为什么孩子这么多话不肯说给家长听呢?因为家长根本就没耐心听,认为孩子说的是废话,疯话。父母的离异给孩子是巨大的伤害,使孩子得不到完整的爱,更无法走进孩子的心灵。认为孩子所需求的就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没有心灵上的沟通。
做过老师的人都知道单亲孩子最难教。又有谁想过其中的原因?一篇《深入寂寞》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也告诉了读者一些常规教育策略,更多的是留给了读者思考的空间。单亲孩子的教育之难难在清官难断家务事。单亲孩子往往性格孤僻,其根据原因有时不在孩子身上,而在父亲或母亲,或是父母双方。长辈的问题太大,孩子心中有太多的苦楚,任何人置于孩子的境地都会孤僻,都会沉默,都会痛苦。对一个孩子来说,父亲像山,给他勇气和力量;母亲像水,给他慈爱和柔情,那个家,因为有双亲而成为乐园。可那些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单亲家庭的孩子们对家的概念是什么呢?他能够在缺失父爱或母爱的家庭里能健康成长吗?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面对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如何使他们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是值得我们研究。
反思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总是以粗浅、简单的方式方法处理问题。尤其是面对问题学生,总是一棍子打扁。必须耐心,耐心,再耐心。不同年段,不同心理;不同性别,不同性格;不同地域,不同家庭……只有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可治标治本。走在孩子后面,不应是一味地跟着,做一只跟屁虫,而是细心观察每位学生行走的脚步,对症下药,让他走得更远更稳。宛如那皎洁月光,虽不灿烂,却能撒满角角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