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学科吧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体会 >> 工作心得 内容页

小学三年级语文听课反思听《一幅名扬中外画》有感

今天听完张老师的课,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词,那就是意犹未尽。从张老师课堂上睿智的语言,到巧妙地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入文学得有滋有味,相信给我们在座的各位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的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三年级是写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围绕语文组课题《小学语文不同文体“1+1”教学模式的研究》,张老师对在略读课文中如何在阅读中积累,以读悟写,以读促写,充分挖掘教材中读写结合点,展开了教学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亮点1: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略读,重在考查能否把握阅读材料大意,评价浏览能力,重在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在检查完了预习之后,引导学生学习首尾两段,把阅读后获得的有价值的信息资料随时摘抄进行积累,有利于培养学生略读浏览的能力。学习过程中,教师还把制作资料卡的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建议课外继续运用,这是很有价值的。
亮点2:众所周知,略读课文教学的整体特点:“粗知文章大意,不求字斟句酌。”在内容上,理解课文的要求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这种教学方法的渗透主要体现在张老师对第二、三两段的处理上,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亮点3: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张老师在对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处理上,充分理顺了读写的关系,抓住了人物的一连串动作描写,让学生说一说、圈一圈、演一演、写一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读写的训练,把很混乱的场面,通过一条线串了起来,将训练真正落实到实处,提高学生读写能力。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课堂随文练笔是“文思如泉涌”前的积蓄,是语言积累、内化、外显的一大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将“文本拓展”、“整体回顾”、“要点提炼”、“情感激励”融为一体,拓宽提升又不忘整体回归,理性思量却又不乏情趣共生。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们西山漾校区的老师们也在思考着这么一个问题:如何处理第二、三自然段的文本教学,在第二自然段中,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的训练点:有……有……有……,出现了6个有字,在第三自然段中,出现了5个有的……有的……有的,能不能把这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对比教学,在这两段中寻找一个读写结合的点,如何转变读,来促写。希望能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进行进一步的尝试。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