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伯纳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假如你有一种思想,他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流,那么,每个人则都有两种思想。”而我,一个走在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在一轮又一轮的校本教研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内涵。在校领导和四年级语文组全体教师的集思广益下,在“确定主题、研究教材、研讨教法、走进课堂、不时反思”的研究过程中,我受益匪浅。
一、确定主题,进入课例研究的主角
作为四年级语文组最年轻的教师,我有幸成为了我们四年级课例研究的执教者,围绕着“在语文课堂上如何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主题,我选择了四年级上册第15课《猫》的第一课时做为教学的课例。《猫》是老舍先生描写动物的文章,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尤其是在写猫的性格时,是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古怪鲜明生动。老舍先生对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还是淘气,在他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而且老舍先生是通过平实无雕琢的语言将猫的形象描写的栩栩如生。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人爱猫、猫亲人”,为我们发明出一个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这篇课文虽然通俗短小,却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大量的语言文字训练点。那么,如何在课堂上实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呢?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形成了自身初步的考虑,并写出了本课的第一份教学设计。
二、同伴互助,在课例研究中提高
教师之间的广泛而真诚的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
我的教学设计得到了教学专家蒋校长的亲临指导,无论是解读教材、整体的优秀教案还是具体的教学环节,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这让我对文本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考虑,使让我明白了我不只是在教教材,更是在教语文。我们四年级组的教研组长肖老师和其他语文老师也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了珍贵的意见和看法,我把这些意见通过整理和筛选,形成了我的第二份教学设计。为了能更详细地了解我的教学过程以和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两次试教,全组老师都参与了听课,并详细地记录下了教学过程。每次试教之后,老师们都针对我的课堂教学展开了细致的讨论,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都进行了深入的研讨。我把老师们第一时间的感受和珍贵意见进行了归纳,形成了自身的第三份教学设计、第四份教学设计。在老师们一次次地耐心指导下,我一遍遍地修改教学设计。在自身不时消化的过程中,我对课文的解读越来越深入,对教学过程越来越清晰,对教学细节的掌握越来越准确。在最后详细的教学方案确定后,我便和同学一起走进了这充溢浓浓的语文味和人情味的语文课堂。
我始终相信问题越早暴露越好,在一次次的试教和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点评中,在老师们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并由此引发思维上的碰撞和教学研究中的专业争论中,激活了我的思维,引发了我的灵感,提高了我的研究能力,我的教学经验在集体的交流中逐渐累积起来,我得到了真实而快乐的生长。
三、自我反思,在课例研究中发明
有人说“反思三年成名师”。经验型教师正是通过持续不时的课堂研究而较快地生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发明能力的反思型教师。这次课例研究课结束后,我还得到了刘主任、翟主任、肖组长和其他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的指导和点评,我也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我将大家的意见进行了消化和吸收,它将成为我今后语文教学的重要营养。课例虽然结束,研究仍在继续,反思将不时进行。这样的研究心态,这样的反思精神,不只让我让我在这次课例研究中受益,更让我在平常的教学中养成了经常研究和反思的习惯,这让我的教学方法有了较大的改善,教学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就这样,我在案例研究中逐渐生长起来。感谢学校给了我一片校本研究的沃土,感谢教学专家们毫无保存的付出,感谢四年级组同事们的真情协助,我一定会继续不时地研究和反思,争取在教育教学战线上得到更好的发展。